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959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曝气装置与固相物回流管,化粪池本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之间分别通过过粪管道连接,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均与曝气装置连接;发酵池上设置有进粪口和回流口,膜滤池上设置有出粪口;发酵池上的回流口与膜滤池上的出粪口之间通过固相物回流管连接,用于将膜滤池中的固相物回流至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膜滤池中设置有过滤装置,膜滤池上还设置有排污口,过滤装置过滤处理后的污水经排污管道排出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发酵处理彻底、实现除臭降解零清掏的有益效果。

A new type of ecological septic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
本技术属于粪便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
技术介绍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分解,化粪池指的是将生活污水分格沉淀,及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的小型处理构筑物。现有的化粪池处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发酵不彻底的现象,并且容易堵塞管道,化粪池截留的悬浮物经过厌氧分解,生成部分有机酸、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造成污水的酸化和恶臭,病菌、病毒、有机物不能完全发酵分解,臭气外溢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现有的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除了处理效果较差的缺陷,还会因为污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现象,并且还不能物尽其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化粪池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该新型生态化粪池旨在解决现有化粪池处理效果较差、堵塞管道、发酵不彻底、处理后的污水不能充分利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曝气装置与固相物回流管,所述化粪池本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之间分别通过过粪管道连接,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均与所述曝气装置连接;所述发酵池上设置有进粪口和回流口,所述膜滤池上设置有出粪口;所述发酵池上的回流口与所述膜滤池上的出粪口之间通过所述固相物回流管连接,用于将所述膜滤池中的固相物回流至所述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所述膜滤池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膜滤池上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处理后的污水经排污管道排出所述排污口。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多个曝气管、多个导气管、多个第一单向导液膜、多个开关阀与空气压缩机,其中,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通气与促进菌落充分发酵,所述曝气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导液膜,用于阻挡污水进入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导气管相连接,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所述开关阀,用于调节通气量大小;所述曝气管、导气管、第一单向导液膜与开关阀的数量相同;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多个所述导气管同时连接,用于为多个所述导气管内同时通入流动气体。优选地,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固相物回流管连接,用于辅助固相物从所述膜滤池回流至所述发酵池。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单向导液膜与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向导液膜的外侧,用于防止污物损坏所述第二单向导液膜。优选地,所述排污口包括第一排污口与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与绿化用水管道连接,所述绿化用水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用于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园林绿化浇灌;所述第二排污口与排污管道连接,该排污管道与所述发酵池上的进粪口连接,用于污水循环发酵处理。优选地,所述绿化用水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水泵。优选地,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的底部的所述曝气管上的通气孔数量不相同。优选地,所述过粪管道为波纹管。优选地,所述化粪池为椭球体结构。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金属保护网。本技术的新型生态化粪池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通过在现有标准化粪池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沉淀池与膜滤池,从而可以将粪便污水进行充分发酵处理,并且处理后的污水几乎为液态,处理效果好,实现了除臭降解零清掏的技术效果。2、本技术的新型生态化粪池在膜滤池上设置有两个排污口,一个用于园林绿化浇灌,一个用于连接市政污水排放管回流至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处理,从而使得粪便污水发酵更彻底,实现零清掏的技术效果。3、本技术的新型生态化粪池通过在现有标准化粪池的基础上再增加固相物回流管,从而可以将未发酵处理的固相物再次回流至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同时可以结合循环泵来辅助回流过程,从而实现除臭降解零清掏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构思。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生态化粪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汇总:1、发酵池11、进粪口12、回流口2、分解池3、消化池4、沉淀池5膜滤池51、出粪口52、第一排污口53、第二排污口54、过滤网6、固相物回流管71、曝气管72、导气管73、开关阀74、空气压缩机8、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曝气装置与固相物回流管6,化粪池本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之间分别通过过粪管道连接,过粪管道为内径为200mm的波纹管,化粪池本体采用椭球体结构。通过在现有标准化粪池的基础上再增加新的沉淀池4与膜滤池5,每个池中微生物菌群不同,进而实现不同功效的污水处理,粪便污水依次经过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的处理净化,从而可以将粪便污水进行充分发酵处理,并且处理后的污水几乎为液态,处理效果好,实现了除臭降解零清掏的技术效果。具体地,上述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底部的曝气管71上的通气孔数量可以不相同,此时可以安全打开开关阀73,通过通气孔数量的不同来调节不同池中氧气含量,进而满足不同池中的菌落发酵条件。或者,上述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底部的曝气管71上的通气孔数量相同,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开关阀73打开的程度来调节不同池中氧气含量,进而满足不同池中的菌落发酵条件。本技术的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均与曝气装置连接,上述曝气装置包括多个曝气管71、多个导气管72、多个第一单向导液膜、多个开关阀73与空气压缩机74,其中,发酵池1、分解池2、消化池3、沉淀池4和膜滤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管71,曝气管71上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通气与促进菌落充分发酵,曝气管71内设置有第一单向导液膜,用于阻挡污水进入曝气管71;曝气管71与导气管72相连接,导气管72上设置有开关阀73,用于调节通气量大小;曝气管71、导气管72、第一单向导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粪池本体、曝气装置与固相物回流管,/n所述化粪池本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之间分别通过过粪管道连接,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均与所述曝气装置连接;/n所述发酵池上设置有进粪口和回流口,所述膜滤池上设置有出粪口;/n所述发酵池上的回流口与所述膜滤池上的出粪口之间通过所述固相物回流管连接,用于将所述膜滤池中的固相物回流至所述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n所述膜滤池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膜滤池上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处理后的污水经排污管道排出所述排污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态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化粪池本体、曝气装置与固相物回流管,
所述化粪池本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之间分别通过过粪管道连接,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均与所述曝气装置连接;
所述发酵池上设置有进粪口和回流口,所述膜滤池上设置有出粪口;
所述发酵池上的回流口与所述膜滤池上的出粪口之间通过所述固相物回流管连接,用于将所述膜滤池中的固相物回流至所述发酵池进行二次发酵;
所述膜滤池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膜滤池上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过滤装置过滤处理后的污水经排污管道排出所述排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态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多个曝气管、多个导气管、多个第一单向导液膜、多个开关阀与空气压缩机,其中,
所述发酵池、分解池、消化池、沉淀池和膜滤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通气与促进菌落充分发酵,所述曝气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导液膜,用于阻挡污水进入所述曝气管;
所述曝气管与导气管相连接,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所述开关阀,用于调节通气量大小;
所述曝气管、导气管、第一单向导液膜与开关阀的数量相同;
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多个所述导气管同时连接,用于为多个所述导气管内同时通入流动气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廷麒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物业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