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826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涉及物流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大车行走机构、前起升小车行走主梁、起重机上的前后两部带起重吊具的前起升小车与后起升小车、一部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安置在起重机上的轨道、后起升小车行走主梁、固定平台;轨道包括位于大梁上的上部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上的内侧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上的下部轨道;固定平台设置在起重机近陆侧下横梁,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设置在起重机的海侧上横梁和陆侧上横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可以有效解决集装箱岸桥前小车与后小车行走距离不一致导致装卸效率不匹配的问题。

A three car container quay bridge with mobile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
本技术属于物流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
技术介绍
现有随着集装箱船的船型不断增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传统的集装箱装卸工艺和装卸设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岸桥均为单小车结构或者双小车(仅含一个固定式平台)结构。单小车岸桥上的起吊小车的工作过程为,以卸船为例,起升小车首先抓取船上的集装箱,并将集装箱从海侧轨道的一端运输到陆侧轨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集装箱卸到等候在岸桥下方的集卡车上,卸下集装箱后起升小车再原路返回起吊下一个集装箱(装船为卸船的逆过程)。而双小车岸桥则是前小车将集装箱卸载在岸桥的固定式平台上,由后小车接力完成集装箱装卸过程。但是由于船舶大型化,为了覆盖整个船舶面,前伸距比后伸距长,导致前小车运行的距离偏长,后小车运行的距离偏短,存在前后小车作业时间不一致的矛盾。随着对港口集装箱的更高的装卸效率要求,传统的岸桥存在前后小车装卸效率不匹配的问题,不能进一步发挥集装箱岸桥的装卸效率,针对此问题,开发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可平衡前后小车的装卸能力,来提高集装箱岸桥的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通过增加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可以有效解决集装箱岸桥前小车与后小车行走距离不一致导致装卸效率不匹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大车行走机构、前起升小车行走主梁、起重机上的前后两部带起重吊具的前起升小车与后起升小车、一部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安置在起重机上的轨道、后起升小车行走主梁、固定平台;所述轨道包括位于大梁上的上部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上的内侧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上的下部轨道;所述固定平台设置在起重机近陆侧下横梁,所述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设置在起重机的海侧上横梁和陆侧上横梁之间;所述门架式框架梁设置有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行走的行走梁,行走梁上固定有轨道,移动平台底板可以沿着轨道水平移动,同时可以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升降;门架式框架梁上方设有两条带移动平台中间小车的行走轨道,中间小车设于行走轨道上,并沿着轨道在集装箱门腿之间水平移动,移动速度为120m/min,移动平台同时可以沿着垂直方向上下升降,升降速度90m/min,移动平台底板长度为18m,宽度3-3.5m。进一步地,所述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可承接前小车装卸的集装箱,同时将集装箱运送到固定式平台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平台上安装有电动平板车,其运行在轨道上,固定平台上的电动平板车轨道可与移动平台底板上的轨道对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平板车可通过轨道行走到移动平台上,通过顶升装置顶升后移动集装箱到固定平台;电动平板车长度为5-5.5m,宽度为2.6-3.0m,带有顶升装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增加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可以有效解决集装箱岸桥前小车与后小车行走距离不一致导致装卸效率不匹配的问题,有效弥补前后小车作业存在时间间隙的问题,对原有岸桥结构的改动较小,具有结构简单和装卸效率高的优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移动平台放置大集装箱的示意图;图4为移动平台放置小集装箱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图6为固定平台的结构图;图7为图6左侧视角的结构图;图8为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对接的位置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大车行走机构、2-前起升小车行走主梁、3-前起升小车、4-门架式框架梁、5-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6-后起升小车行走主梁、7-后起升小车、8-固定平台、9-行走机构,10-起升机构11-移动平台底板、12-集装箱箱脚梁、13-电动平板车轨道、14-电动平板车、15-顶升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大车行走机构1、前起升小车行走主梁2和前起升小车3、门架式框架梁4、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后起升小车行走主梁6及后起升小车7、固定平台8。如图3-5所示,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由行走机构9、起升机构10、移动平台底板11、集装箱箱脚梁12、电动平板车轨道13组成。当移动平台下降到固定平台8时,利用固定平台将移动平台支撑到位。移动平台长度为18m,宽度3m。如图6-7所示,固定平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放置有电动平板小车,另一部分承接活动平台,承接移动平台的部分比放置电动平板小车的部分低约0.75m,使得移动平台到位后,移动平台上的小车轨道能够与固定平台上的小车轨道平齐。如图6-7所示,固定平台8上安装有电动平板车14,电动平板高度比移动平台上的箱脚梁12高度低2cm,便于电动平板车进入并顺利顶升起集装箱。如图8所示,固定平台8上安装有电动平板车14,电动平板车14上设置有顶升装置15,当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下降到与固定平台上并被支撑到位后,移动平台上电动平板车轨道与固定平台上的轨道对齐,电动平板车能够行驶到移动平台上,电动平板车长度5m,宽度3.0m。基于前述的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其装卸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卸船岸桥前小车将集装箱从集装箱船上卸下至岸桥轨内的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向陆侧轨方向移动并下降,此时前小车进入下一循环继续船上的集装箱卸船;移动平台下降到固定平台并且由固定平台支撑到位后,移动平台上电动平板车轨道与固定平台上的小车轨道对齐,电动平板车可行驶到移动平台内的集装箱下方,顶升后将集装箱移动到固定平台上,此时移动平台上升进入下一个循环;岸桥后小车将集装箱从固定平台上卸到码头上等候的集装箱拖挂车上,完成集装箱的卸船。2)装船装船方法为卸船方法的反过程。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其特征在于:/n包括大车行走机构(1)、前起升小车行走主梁(2)、起重机上的前后两部带起重吊具的前起升小车(3)与后起升小车(7)、一部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安置在起重机上的轨道、后起升小车行走主梁(6)、固定平台(8);所述轨道包括位于大梁上的上部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4)上的内侧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4)上的下部轨道;所述固定平台(8)设置在起重机近陆侧下横梁;/n所述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包括行走机构(9)、起升机构(10)、移动平台底板(11)、集装箱箱脚梁(12)、电动平板车轨道(13);/n所述固定平台(8)上安装有电动平板车(14);所述电动平板车(14)上设置有顶升装置(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移动平台的三小车集装箱岸桥,其特征在于:
包括大车行走机构(1)、前起升小车行走主梁(2)、起重机上的前后两部带起重吊具的前起升小车(3)与后起升小车(7)、一部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安置在起重机上的轨道、后起升小车行走主梁(6)、固定平台(8);所述轨道包括位于大梁上的上部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4)上的内侧轨道、位于门架式框架梁(4)上的下部轨道;所述固定平台(8)设置在起重机近陆侧下横梁;
所述带移动平台的中间起升小车(5)包括行走机构(9)、起升机构(10)、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麦宇雄张瑞芬彭骏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