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性膜和聚合性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811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耐擦性优异、能长时间较高地维持防污性的防污性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污性膜具备:基材;以及聚合物层,其配置于基材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在上述防污性膜中,聚合物层是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75~95重量%的聚合性单体,含有2.5~12.5重量%的含氟和酯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含有2.5~9重量%的每1分子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全氟烷基系单体,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双官能丙烯酸酯和不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全氟烷基系单体中的氟原子浓度是50~60重量%,聚合性组合物中的环氧乙烷基浓度是20~50重量%。

Antifouling film and polymeric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污性膜和聚合性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污性膜和聚合性组合物。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防反射性的光学膜,已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特别是,已知具有纳米尺寸的凹凸结构(纳米结构)的光学膜具有优异的防反射性。根据这种凹凸结构,由于折射率从空气层到基材连续地变化,所以能显著地减少反射光。另一方面,已在研究光学膜用途的硬涂膜,虽然其不具有防反射性,但其具有耐擦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25970号专利文献2:特开2018-59047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8/155317号专利文献4:特开2015-1381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具有纳米尺寸的凹凸结构的光学膜中,虽然具有优异的防反射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其表面的凹凸结构,所以当指纹(皮脂)等污垢附着时,附着的污垢易于扩展,而且,有时难以将进入到凸部之间的污垢擦除。另外,附着的污垢由于其反射率与光学膜的反射率大不相同,因此,易于被看到。因此,已要求在表面具有纳米尺寸的凹凸结构且对污垢的擦除性(例如指纹擦除性)即防污性优异的功能性膜(防污性膜)。对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构成光学膜的凹凸结构的聚合物层中,若作为其构成成分而配合氟系化合物,则防污性提高。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发现根据聚合物层的构成成分的不同,有时防污性虽然在初期的阶段高,但是随着时间经过而易于降低。对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在长时间较高地维持防污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虽然配合有氟系化合物作为硬涂层的构成成分,但其并不是应用于构成如上述那样的凹凸结构的聚合物层,在仅通过该配合来长时间较高地维持防污性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擦性优异、能长时间较高地维持防污性的防污性膜和能构成上述防污性膜的聚合物层的聚合性组合物。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可以是一种防污性膜,具备:基材;以及聚合物层,其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在上述防污性膜中,上述聚合物层是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75~95重量%的聚合性单体,含有2.5~12.5重量%的含氟和酯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含有2.5~9重量%的每1分子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全氟烷基系单体,上述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双官能丙烯酸酯和不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上述全氟烷基系单体中的氟原子浓度是50~60重量%,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中的环氧乙烷基浓度是20~50重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可以是一种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75~95重量%的聚合性单体,含有2.5~12.5重量%的含氟和酯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含有2.5~9重量%的每1分子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全氟烷基系单体,上述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双官能丙烯酸酯和不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上述全氟烷基系单体中的氟原子浓度是50~60重量%,环氧乙烷基浓度是20~50重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提供耐擦性优异、能长时间较高地维持防污性的防污性膜和能构成上述防污性膜的聚合物层的聚合性组合物。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聚合物层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制造方法例的截面示意图。图3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制造方法例的截面示意图。图3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制造方法例的截面示意图。图3D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制造方法例的截面示意图。图3E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制造方法例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污性膜2:基材3:聚合物层4:凸部5:模具6:聚合性组合物7:脱模处理剂P:凸部的间距H:凸部的高度T:聚合物层的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举出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实施方式的构成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宗旨的范围内既可以适当地组合,也可以变更。在本说明书中,“X~Y”是指“X以上、Y以下”。[实施方式]下面说明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防污性膜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聚合物层的立体示意图。防污性膜1具有基材2和配置于基材2的表面上的聚合物层3。<基材>作为基材2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三乙酰纤维素(TA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树脂。基材2除了上述材料以外,也可以适当地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基材2的表面(聚合物层3侧的表面)也可以被实施过易粘接处理(例如,底涂处理),例如,能使用实施了易粘接处理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另外,基材2的表面(聚合物层3侧的表面)也可以被实施过皂化处理,例如能使用实施了皂化处理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在防污性膜1是安装到具有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基材2也可以构成偏振板的一部分。从确保透明性和加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基材2的厚度是50~100μm。<聚合物层>聚合物层3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780nm)以下的间距(相邻的凸部4的顶点间的距离)P设置多个凸部(突起)4的凹凸结构、即蛾眼结构(蛾子的眼睛状的结构)。因而,防污性膜1能表现出基于蛾眼结构的优异的防反射性(低反射性)。从使在后述的聚合性组合物中配合的氟系化合物中的氟原子偏置于聚合物层3的表面(与基材2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观点来看,优选聚合物层3的厚度T小。具体地,聚合物层3的厚度T优选是5~20μm,更优选是8~12μm。作为多个凸部4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由柱状的下部和半球状的上部构成的形状(吊钟状)、锥体状(锥状、圆锥状)等向顶端变细的形状(锥形形状)。图1中相邻的凸部4的间隙的底边为倾斜的形状,但也可以不倾斜而是水平的形状。从充分地防止莫尔纹、彩虹状不均等光学现象的发生的观点来看,多个凸部4的平均间距优选是100~400nm,更优选是100~200nm。多个凸部4的平均间距具体地是指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平面照片的1μm见方的区域内的、所有相邻的凸部的间距(图1中的P)的平均值。从兼顾后述的多个凸部4的优选的平均高宽比的观点来看,多个凸部4的平均高度优选是50~600nm,更优选是100~300nm。多个凸部4的平均高度具体地是指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截面照片中的连续排列的10个凸部的高度(图1中的H)的平均值。不过,在选择10个凸部时,将有发生了缺损或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性膜,具备:/n基材;以及/n聚合物层,其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上述防污性膜的特征在于,/n上述聚合物层是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n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75~95重量%的聚合性单体,含有2.5~12.5重量%的含氟和酯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含有2.5~9重量%的每1分子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全氟烷基系单体,/n上述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双官能丙烯酸酯和不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n上述全氟烷基系单体中的氟原子浓度是50~60重量%,/n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中的环氧乙烷基浓度是20~50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8 JP 2018-2223441.一种防污性膜,具备:
基材;以及
聚合物层,其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表面上,在表面具有按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间距设置多个凸部的凹凸结构,上述防污性膜的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物层是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物,
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75~95重量%的聚合性单体,含有2.5~12.5重量%的含氟和酯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含有2.5~9重量%的每1分子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全氟烷基系单体,
上述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双官能丙烯酸酯和不具有环氧乙烷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
上述全氟烷基系单体中的氟原子浓度是50~60重量%,
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中的环氧乙烷基浓度是20~50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性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官能基数是3~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污性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性单体还包含单官能酰胺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污性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以有效成分换算含有1~15重量%的上述单官能酰胺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污性膜,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合性组合物还含有包括氟链段和非氟链段的嵌段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井康博田口登喜生中松健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