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62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包括埋设于地下的依次连接的粉碎装置、卧式发酵桶和出料机,所述粉碎装置将有机垃圾粉碎后送入卧式发酵桶的进料口,所述出料机将所述卧式发酵桶内的废料排出,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连通有排气除臭装置,所述排气除臭装置与设置在卧式发酵桶内的氧传感器连接,所述排气除臭装置在所述氧传感器感应到卧式发酵桶内氧气过低时进行换气,保持卧式发酵桶内的含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快捷方便、自动化控制、造价较低的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占地面积小,美观卫生,可以解决小区垃圾分类后有机垃圾的处置问题。

A kind of buried organic waste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有机垃圾被分离出来,通常有机垃圾会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或者垃圾焚烧场进行处理。但是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有机垃圾也能分散的消解和资源化利用,我司集中人力物力研发出了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分散的将有机垃圾进行发酵堆肥并且对发酵堆肥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的堆肥可以用于城市绿化或者是农田的施肥,实现有机物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将有机垃圾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包括埋设于地下的依次连接的粉碎装置、卧式发酵桶和出料机,所述粉碎装置将有机垃圾粉碎后送入卧式发酵桶的进料口,所述出料机将所述卧式发酵桶内的废料排出,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连通有排气除臭装置,所述排气除臭装置与设置在卧式发酵桶内的氧传感器连接,所述排气除臭装置在所述氧传感器感应到卧式发酵桶内氧气过低时进行换气,保持卧式发酵桶内的含氧量。优选地,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将卧式发酵桶内的温度升高。优选地,所述排气除臭装置通过抽气管连通到出料机通道内,所述出料机的出料口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排气除臭装置抽吸出料通道和卧式发酵桶内的空气,所述卧式发酵桶通过另一侧的进气管进气,保持卧式发酵桶内的含氧量。优选地,所述粉碎装置包括进料斗和粉碎装置内设置的切刀,所述卧式发酵桶内安装有多组推进叶片及多组螺旋搅拌叶片,所述推进叶片和螺旋搅拌叶片相互间隔安装。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卧式发酵桶壁外侧的加热层。优选地,所述加热层外还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侧还设置有保护层。优选地,所述卧式发酵桶上还设置有检修口和通气孔,所述检修口设置在卧式发酵桶位于地面上200mm处,所述通气孔采用橡胶瓣膜遮盖。优选地,所述卧式发酵桶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卧式发酵桶内还设置有喷水多孔管,所述喷水多孔管能增加卧式发酵桶内的湿度。优选地,所述推进叶片和螺旋搅拌叶片均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带动所述推进叶片和螺旋搅拌叶片转动,所述主轴两端通过轴承与卧式发酵桶相连,所述主轴由驱动装置驱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采用埋地式安装,将分类好的有机垃圾通过粉碎装置进行粉碎,然后进入卧式发酵桶发酵,发酵后通过出料机出料,从而实现将有机垃圾转化成为有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方便地面检修的一体化装置,减少现场工作量,缩短工程周期;可以将小区或者其它分散的有机垃圾就地发酵为有机肥,就近利用;全程自动运行,不受季节天气影响,无臭气散出,环境友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进料斗,2-通气帽,3-进气管,4-切刀,5-粉碎装置,6-进料口,7-检修口,8-喷水多孔管,9-驱动装置,10-卧式发酵桶,11-推进叶片,12-螺旋搅拌叶片,13-加热层,14-保温层,15-保护层,20-排气除臭装置,22-抽气管,23-出料机,24-出料口,25-主轴,26-轴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包括埋设于地下的依次连接的粉碎装置5、卧式发酵桶10和出料机23,所述卧式发酵桶10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场所和有机垃圾量调整大小,所述粉碎装置5将有机垃圾粉碎后送入卧式发酵桶10的进料口6,所述有机垃圾在卧式发酵桶10内进行有氧发酵,所述出料机23将所述卧式发酵桶10内的废料排出,所述卧式发酵桶10还连通有排气除臭装置20,所述排气除臭装置20不仅可以排气,还能除臭,所述排气除臭装置20与设置在卧式发酵桶10内的氧传感器连接,所述氧传感器属于触发示式,不需要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当所述排气除臭装置20在所述氧传感器感应到卧式发酵桶10内氧气过低时进行换气,氧传感器发送电信号给排气除臭装置20,当排气除臭装置20接受到电信号后即进行排气,保持卧式发酵桶10内的含氧量。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采用埋地式安装,方便地面检修,并且一体化的装置,减少现场工作量,缩短工程周期;可以将小区或者其它分散的有机垃圾就地发酵为有机肥,就近利用;采用有氧发酵,全程自动运行,不受季节天气影响,无臭气散出,环境友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卧式发酵桶10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将卧式发酵桶10内的温度升高,达到合适的发酵温度,加快发酵的过程。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除臭装置20通过抽气管22连通到出料机23通道内,所述出料机23的出料口24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在不要进行出料的时候将出料机23盖上,所述卧式发酵桶10还连通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在伸出的顶端还设置有通气帽2,防止雨水灌入,所述排气除臭装置20抽吸出料通道和卧式发酵桶10内的空气,所述卧式发酵桶10通过另一侧的进气管3进气,保持卧式发酵桶10内的含氧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粉碎装置5包括进料斗1和粉碎装置5内设置的切刀4,所述进料斗1方便进料,切刀4将有机垃圾粉碎,所述卧式发酵桶10内安装有多组推进叶片11及多组螺旋搅拌叶片1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置3组推进叶片11每组9片以及3组螺旋搅拌叶片12,但还可根据大小来增加和减少,所述推进叶片11和螺旋搅拌叶片12相互间隔安装,推进叶片11用于将垃圾向后方推进,螺旋搅拌叶片12将垃圾在卧式发酵桶10内搅拌均匀,更利于发酵。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卧式发酵桶10外壁的加热层13,所述加热层13均匀的铺设在卧式发酵桶10的外壁,加热更加均匀。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层13外还设置有保温层14,所述保温层14外侧还设置有保护层15,利用保温层14可有效的防止热能流失,节约能源。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卧式发酵桶10上还设置有检修口7和通气孔,所述检修口7设置在卧式发酵桶10位于地面上200mm处,可防止雨水灌入,所述通气孔采用橡胶瓣膜遮盖,只有在通气时打开,平时为关闭状态,防止堵塞。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卧式发酵桶10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装置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温度触发电信号来启动加热装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卧式发酵桶10内还设置有喷水多孔管8,所述喷水多孔管8能增加卧式发酵桶10内的湿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进叶片11和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的依次连接的粉碎装置、卧式发酵桶和出料机,所述粉碎装置将有机垃圾粉碎后送入卧式发酵桶的进料口,所述出料机将所述卧式发酵桶内的废料排出,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连通有排气除臭装置,所述排气除臭装置与设置在卧式发酵桶内的氧传感器连接,所述排气除臭装置在所述氧传感器感应到卧式发酵桶内氧气过低时进行换气,保持卧式发酵桶内的含氧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的依次连接的粉碎装置、卧式发酵桶和出料机,所述粉碎装置将有机垃圾粉碎后送入卧式发酵桶的进料口,所述出料机将所述卧式发酵桶内的废料排出,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连通有排气除臭装置,所述排气除臭装置与设置在卧式发酵桶内的氧传感器连接,所述排气除臭装置在所述氧传感器感应到卧式发酵桶内氧气过低时进行换气,保持卧式发酵桶内的含氧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将卧式发酵桶内的温度升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除臭装置通过抽气管连通到出料机通道内,所述出料机的出料口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卧式发酵桶还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排气除臭装置抽吸出料通道和卧式发酵桶内的空气,所述卧式发酵桶通过另一侧的进气管进气,保持卧式发酵桶内的含氧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地埋式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包括进料斗和粉碎装置内设置的切刀,所述卧式发酵桶内安装有多组推进叶片及多组螺旋搅拌叶片,所述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会涛
申请(专利权)人:清道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