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369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涉及自行车自动控制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车灯无法自动开关的问题提出本方案。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的风力电源、设置在座椅后端的夜灯、以及设置在车架横杆上的电控盒和光敏电阻;风力电源与电控盒电连接,光敏电阻与电控盒电连接,夜灯与电控盒电连接。优点在于,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环境光线而变化,直接反馈到电控盒内确定是否需要导通夜灯。判断依据仅来源于环境,无需人工开关。而电能也来源于骑行中的自行车,不骑车的时候风力电源不产生电能,夜灯也不会打开,不会出现误开或误关。光敏电阻的设置位置和受光面方向能最大限度降低周边来车或自身配置的夜灯的灯光干扰,保证夜灯亮起的精准度。

A kind of bicycle with night lights on automatic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安装基于电磁转换的电源装置是很成熟的技术,如在车轮的轴承和转动轮毂分别安装磁铁和切割线圈,通过人力转动车轮,然后切割磁感线输出电能供各灯具使用。或安装风力发电机,在自行车前进时通过电磁转换输出能量。目前的灯具都是人工选择开关,无法自动根据环境启动。例如夜灯,若驾驶者在黑夜的环境下忘记开夜灯,则明显有交通安全隐患。而且人工开关的灯具,也容易在不使用的时候忘记关闭,例如在白天也开着夜灯,导致后车无法判断前车意图造成唔会,也是一种交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座椅、以及设置在车架中部的车架横杆;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的风力电源、设置在座椅后端的夜灯、以及设置在车架横杆上的电控盒和光敏电阻;所述的风力电源与电控盒电连接,用于提供电能;所述的光敏电阻与电控盒电连接,用于反馈环境光强;所述的夜灯与电控盒电连接,用于接收电控盒的电信号并发光;所述的光敏电阻受光面向上,通过卡箍与车架横杆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其优点在于,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环境光线而变化,直接反馈到电控盒内确定是否需要导通夜灯。判断依据仅来源于环境,无需人工开关。而电能也来源于骑行中的自行车,不骑车的时候风力电源不产生电能,夜灯也不会打开,不会出现误开或误关。光敏电阻的设置位置和受光面方向能最大限度降低周边来车或自身配置的夜灯的灯光干扰,保证夜灯亮起的精准度。所述的风力电源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架前方,风力电源的螺旋叶转动平面与车前方向垂直。合理设置,保证行驶中的自行车能提供最大能量的电能。所述的电控盒包括第二电阻和PNP三极管;所述的风力电源输出级分别串接所述光敏电阻后连接PNP三极管的基极、串接所述第二电阻后连接PNP三极管的射电极;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串接所述的夜灯后连接所述风力电源的输入级。提供一种具体的电路结构,通过第二电阻的阻值设置,实现光敏电阻的变化能改变PNP三极管的Ube状态,使PNP三极管的导通或截止状态由光敏电阻的变化决定。所述的电控盒还包括蓄能电容和二极管;所述的二极管正接在风力电源输出级和光敏电阻之间;所述的蓄能电容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另一端连接所述风力电源的输入级。蓄能电容可以保证在临时停车的时候,夜灯依然保持一定时间的亮起。所述的第二电阻为可调电阻,所述的电控盒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第二电阻的调节健位对应。提供第二电阻的可调性,适合不同人群的驾驶习惯,可以选择不同亮度环境的开启阈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11-车架横杆、12-座椅、13-电控盒、S-风力电源、D-二极管、C-蓄能电容、Q-PNP三极管、L-夜灯、R1-光敏电阻、R2-第二电阻。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座椅12、以及设置在车架中部的车架横杆11。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的风力电源S、设置在座椅12后端的夜灯L、以及设置在车架横杆11上的电控盒13和光敏电阻R1。所述的风力电源S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提供电能。所述的光敏电阻R1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反馈环境光强。所述的夜灯L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接收电控盒13的电信号并发光。所述的光敏电阻R1受光面向上,通过卡箍与车架横杆11固定连接。所述的风力电源S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架前方,风力电源S的螺旋叶转动平面与车前方向垂直。所述的电控盒13包括第二电阻R2和PNP三极管Q。所述的风力电源S输出级分别串接所述光敏电阻R1后连接PNP三极管Q的基极、串接所述第二电阻R2后连接PNP三极管Q的射电极。PNP三极管Q的集电极串接所述的夜灯L后连接所述风力电源S的输入级。所述的电控盒13还包括蓄能电容C和二极管D。所述的二极管D正接在风力电源S输出级和光敏电阻R1之间。所述的蓄能电容C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另一端连接所述风力电源S的输入级。所述的第二电阻R2为可调电阻,所述的电控盒13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第二电阻R2的调节健位对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工作原理如下:驾驶人首先根据个人驾驶习惯,通过电控盒13的开口调节第二电阻R2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光强。第二电阻R2越大,夜灯L亮起对应的环境光强越小。反之第二电阻R2越小,夜灯L亮起对应的环境光强越大。然后驾驶人骑行的时候,风力电源S的螺旋叶转动产生能量并转化为电能输出,等效于图2中的正负极情况。电能存储于蓄能电容C中,同时也对光敏电阻R1、第二电阻R2输出。光敏电阻R1的受光面朝天,基本能直接反映出当时环境的准确光强情况。环境越亮,光敏电阻R1阻值越大,反之环境越暗R阻值越小。例如白天,光敏电阻R1的阻值远小于第二电阻R2,因此PNP三极管Q的射电极电压要低于基极电压,PNP三极管Q处于截止状态,夜灯L关闭。随着环境越来越暗,光敏电阻R1的阻值上升,最终在设定的阈值光强下大于第二电阻R2的阻值。使PNP三极管Q射电极电压高于基极电压,PNP三极管Q处于饱和开启状态,夜灯L打开。临时停车的时候,风力电源S停止输出电能,此时夜灯L的开启状态能量由蓄能电容C提供。而驾驶人完全停止驾驶一段时间后,蓄能电容C的能量也消耗完毕,整个电路完全关闭。即无人驾驶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环境光强变化而亮起夜灯L。整个过程除了调整个人驾驶习惯的参数外,完全无需人工干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座椅(12)、以及设置在车架中部的车架横杆(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的风力电源(S)、设置在座椅(12)后端的夜灯(L)、以及设置在车架横杆(11)上的电控盒(13)和光敏电阻(R1);所述的风力电源(S)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提供电能;所述的光敏电阻(R1)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反馈环境光强;所述的夜灯(L)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接收电控盒(13)的电信号并发光;所述的光敏电阻(R1)受光面向上,通过卡箍与车架横杆(1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座椅(12)、以及设置在车架中部的车架横杆(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架前的风力电源(S)、设置在座椅(12)后端的夜灯(L)、以及设置在车架横杆(11)上的电控盒(13)和光敏电阻(R1);所述的风力电源(S)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提供电能;所述的光敏电阻(R1)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反馈环境光强;所述的夜灯(L)与电控盒(13)电连接,用于接收电控盒(13)的电信号并发光;所述的光敏电阻(R1)受光面向上,通过卡箍与车架横杆(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力电源(S)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架前方,风力电源(S)的螺旋叶转动平面与车前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开启夜灯的自行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斌毅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玉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