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系统及卡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929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帘系统及卡车,用于为卡车驾驶室取暖,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包括:导轨、窗帘本体和电源,导轨固定于卡车驾驶室顶部;窗帘本体挂设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窗帘本体用于将卡车驾驶室分隔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所述窗帘本体包括面向所述前部区域的第一电发热层和面向所述后部区域的第二电发热层,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之间设有反射层,所述第一电发热层背离所述反射层一侧还设有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电发热层背离所述反射层一侧还设有第二保护层;电源用于为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或第二电发热层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单独为卡车的座椅空间或卧铺空间取暖,满足驾驶室不同空间的取暖需求,节约电能,安全性高。

Curtain system and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帘系统及卡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具体涉及一种窗帘系统及卡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卡车驾驶室舒适性已成为汽车厂商和用户的关注重点领域。为了解决寒冷天候下驻车时卡车驾驶室内的取暖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称为驻车暖风的设备,该设备通过燃烧柴油,将热量鼓风到驾驶室从而提高驾驶室温度,但此项技术系统结构复杂,且只能对驾驶室整体空间加热,功率大,浪费燃油。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电热膜加热驾驶的方式,该方案中使用电热膜铺在卡车驾驶室卧铺或座椅上,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分别对卧铺空间或座椅空间加热,但是电热膜降低了卧铺或座椅的透气性,影响使用的舒适性,还存在电热膜因人为局部挤压或覆盖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系统及卡车,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分别对卡车驾驶室卧铺空间或座椅空间加热取暖,取暖成本高;或者能分别对卡车驾驶室卧铺空间或座椅空间加热取暖,但是舒适性和安全性不高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帘系统,用于为卡车驾驶室取暖,包括:导轨,其固定于卡车驾驶室顶部;窗帘本体,其挂设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窗帘本体用于将卡车驾驶室分隔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所述窗帘本体包括面向所述前部区域的第一电发热层和面向所述后部区域的第二电发热层,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之间设有反射层,所述第一电发热层背离所述反射层一侧还设有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电发热层背离所述反射层一侧还设有第二保护层;电源,其用于为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或第二电发热层供电。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帘系统还包括: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连接,所述电极上连有电极挂钩,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导电杆,所述电极挂钩挂设于所述导电杆上且能够沿所述导电杆滑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帘系统还包括:安全保护装置,其设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导电杆之间,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设有短路保险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设有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窗帘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安全保护装置还设有延时控制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帘本体为竖直并排的两片窗帘分体,两片所述窗帘分体之间通过搭扣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为竖直间隔排列的条状片体。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窗帘本体上部间隔设有可拆卸窗帘挂钩,所述窗帘挂钩设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为碳系发热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卡车,包括上述窗帘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窗帘系统及卡车,其设置在卡车驾驶室顶部,位于驾驶室的座椅空间和卧铺空间之间,结构简单,不占用驾驶室较大的布置空间。其面向座椅空间和卧铺空间分别设有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之间设有反射层,电源可以单独为第一电发热层或第二电发热层供电加热,由于反射层的存在,即可以单独为座椅空间或卧铺空间取暖,满足驾驶室不同空间的取暖需求,节约电能。而且由于采用窗帘的形式,与卧铺或座椅非接触,不影响卧铺或座椅使用的舒适性,也不存在人为局部挤压或覆盖产生的安全隐患。当然电源还可以同时为第一电发热层和第二电发热层供电加热,整体为驾驶室取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窗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窗帘系统位于驾驶室的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窗帘系统中第一电发热层、第二电发热层以及反射层的布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窗帘系统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窗帘系统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轨;2、窗帘本体;21、第一电发热层;22、第二电发热层;23、反射层;24、第一保护层;25、第二保护层;26、布层;3、电源;4、电极;5、电极挂钩;6、导电杆;7、安全保护装置;8、搭扣;9、窗帘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帘系统,用于为卡车驾驶室取暖,包括:导轨1、窗帘本体2和电源3参见图1和图2所示,导轨1固定于卡车驾驶室顶部;窗帘本体2挂设于导轨1上且能够沿导轨1滑动,窗帘本体2用于将卡车驾驶室分隔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前部区域可以理解为座椅空间,后部区域可以理解为卧铺空间。参见图1和图3所示,窗帘本体2包括面向前部区域的第一电发热层21和面向后部区域的第二电发热层22,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之间设有反射层23,第一电发热层21背离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第一保护层24,第二电发热层22背离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第二保护层25。第一保护层24和第二保护层25分别用于隔离保护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为了装饰美观,第一保护层24和第二保护层25背离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布层26。所以结合图1至图3,从座椅空间到卧铺空间可以理解为窗帘本体2共有7层,依次为布层26、第一保护层24、第一电发热层21、反射层23、第二电发热层22、第二保护层25以及布层26,其中第二电发热层22、第二保护层25、布层26与第一电发热层21、第一保护层24、布层26是基于反射层23的对称关系。参见图1所示,电源3为第一电发热层21和/或第二电发热层22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窗帘系统,其设置在卡车驾驶室顶部,位于驾驶室的座椅空间和卧铺空间之间,结构简单,不占用驾驶室较大的布置空间。其面向座椅空间和卧铺空间分别设有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之间设有反射层23,电源3可以单独为第一电发热层21或第二电发热层22供电加热,由于反射层23的存在,即可以单独为座椅空间或卧铺空间取暖,满足驾驶室不同空间的取暖需求,节约电能。而且由于采用窗帘的形式,与卧铺或座椅非接触,不影响卧铺或座椅使用的舒适性,也不存在人为局部挤压或覆盖产生的安全隐患。当然电源3还可以同时为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供电加热,整体为驾驶室取暖。实施例2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窗帘系统还包括电极4,其与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连接,电极4上连有电极挂钩5,导轨1上设有与电源3连接的导电杆6,电极挂钩5挂设于导电杆6上且能够沿导电杆6滑动,采用电极4方便为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供电,采用电极挂钩5和导电杆6,窗帘在开启或者关闭的状态来回切换时,电连接的可靠性不受影响。优选地,电极4采用柔性导体,如铜丝等。更进一步地,电极4与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帘系统,用于为卡车驾驶室取暖,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轨(1),其固定于卡车驾驶室顶部;/n窗帘本体(2),其挂设于所述导轨(1)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1)滑动,所述窗帘本体(2)用于将卡车驾驶室分隔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所述窗帘本体(2)包括面向所述前部区域的第一电发热层(21)和面向所述后部区域的第二电发热层(22),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之间设有反射层(23),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背离所述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第一保护层(24),所述第二电发热层(22)背离所述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第二保护层(25);/n电源(3),其用于为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和/或第二电发热层(22)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帘系统,用于为卡车驾驶室取暖,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1),其固定于卡车驾驶室顶部;
窗帘本体(2),其挂设于所述导轨(1)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1)滑动,所述窗帘本体(2)用于将卡车驾驶室分隔为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所述窗帘本体(2)包括面向所述前部区域的第一电发热层(21)和面向所述后部区域的第二电发热层(22),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之间设有反射层(23),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背离所述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第一保护层(24),所述第二电发热层(22)背离所述反射层(23)一侧还设有第二保护层(25);
电源(3),其用于为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和/或第二电发热层(22)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极(4),其与所述第一电发热层(21)和第二电发热层(22)连接,所述电极(4)上连有电极挂钩(5),所述导轨(1)上设有与所述电源(3)连接的导电杆(6),所述电极挂钩(5)挂设于所述导电杆(6)上且能够沿所述导电杆(6)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全保护装置(7),其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小华康明刘诗逸姜杨王睿汪秀秀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