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蜂窝吸能件,包括多层弯折板,多层弯折板层叠设置,且弯折板呈波纹状,弯折板包括多个波峰部和多个波谷部,波峰部与波谷部交替分布并首尾相接,波峰部和波谷部上分别形成有卡扣,于相邻的两层弯折板之间其中一层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本申请的蜂窝吸能件采用在板材成型为弯折板的过程中,将卡扣与波峰部和波谷部一起成型,通过其中一层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将相邻的两层弯折板接合在一起,直至堆叠成完整的蜂窝吸能件,使得蜂窝吸能件的整个制作过程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者焊接设备,其成品的一致性好,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湿度过大导致开裂。
Honeycomb energy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吸能件
本申请属于吸能材料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蜂窝吸能件。
技术介绍
蜂窝吸能件重量轻、稳定性好,同时其高度对称的结构可以均匀分散外力,达到相同重量下最优的能量吸收效果,是现在常用吸能材料。目前,蜂窝吸能件的制作方法一般有两种:一、采用环氧胶将轧好的多层铝板粘结在一起,但是由于环氧胶耐受温度只有200℃左右,造成蜂窝材料无法在高于此温度或温度非常低的情况下使用,同时如果环氧胶长时间处于水中或者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其结合力也会降低,容易造成蜂窝材料开裂;二、采用激光或者电弧将轧好的多层铝板焊接在一起,但是这种方法工艺复杂、需要热压的时间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吸能件,包括但不限于解决蜂窝吸能件制作工艺复杂或对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应性不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蜂窝吸能件,包括多层弯折板,多层所述弯折板层叠设置,且所述弯折板呈波纹状,所述弯折板包括多个波峰部和多个波谷部,所述波峰部与所述波谷部交替分布并首尾相接,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上分别形成有卡扣,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弯折板之间其中一层所述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所述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可选地,所述弯折板上形成有多个凹坑,多个所述凹坑均匀分布于所述弯折板上。可选地,所述波峰部的长度方向、所述波谷部的长度方向、所述卡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凹坑的长度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凹坑的凹陷深度为0.01~1毫米。可选地,所述卡扣沿直线或折线或曲线延伸。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依序相接的第一构造面、第二构造面、第三构造面、第四构造面和第五构造面,所述第一构造面和所述第五构造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构造面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第三构造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二构造面和所述第四构造面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构造面与所述第二构造面的夹角为90.5~95°。可选地,所述第一构造面与所述第二构造面之间、所述第二构造面与所述第三构造面之间、所述第三构造面与所述第四构造面之间及所述第四构造面与所述第五构造面之间分别圆弧过渡。本申请提供的蜂窝吸能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在板材成型为弯折板的过程中,将卡扣与波峰部和波谷部一起成型,通过其中一层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将相邻的两层弯折板接合在一起,直至堆叠成完整的蜂窝吸能件,使得蜂窝吸能件的整个制作过程工艺简单、耗能低、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者焊接设备,其成品的一致性好,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湿度过大导致开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蜂窝吸能件制作工艺复杂或对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蜂窝吸能件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蜂窝吸能件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板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板中卡扣压合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蜂窝吸能件、10—弯折板、11—波峰部、12—波谷部、13—卡扣、14—凹坑、100—蜂窝格、131—第一结构面、132—第二结构面、133—第三结构面、134—第四结构面、135—第五结构面、α—第一结构面与第二结构面的夹角。具体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的蜂窝吸能件1包括多层弯折板10,多层弯折板10层叠设置,并且弯折板10呈波纹状,具体地,弯折板10包括多个波峰部11和多个波谷部12,其中,波峰部11与波谷部12交替分布并且首尾相接,在波峰部11和波谷部12上分别形成有卡扣13,并且在相邻的两层弯折板10之间其中一层弯折板10的波峰部11的卡扣13与另一层弯折板10的波谷部12的卡扣13卡合。在制作蜂窝吸能件1时,先取厚度和硬度符合应用场景要求的板材,使用清洁剂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清洗,接着将板材切割成所需尺寸,并且去除板材边沿的毛刺,接着将合适尺寸的小块板材放入冲压设备或者滚压设备内,直至冲压设备或者滚压设备将小块板材压制成具有波峰部11、波谷部12和卡扣13的弯折板10,接着将两层弯折板10上下叠放并且使其中一层弯折板10的波峰部11的卡扣13与另一层弯折板10的波谷部12的卡扣13正对,接着将叠放好的两层弯折板10放入冲压设备或者滚压设备内,通过冲压设备或者滚压设备将相对应的一对卡扣压合到一起,然后将第三层及之后的弯折板10依照上述步骤依序叠放和压合到蜂窝吸能件的半成品上,最终得到符合应用场景要求的蜂窝吸能件1。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两层弯折板10进行压合后,其中一层弯折板10的波峰部11与另一层弯折板10的波谷部12可以围合形成蜂窝格100,进而形成有效的蜂窝吸能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蜂窝吸能件1,采用在板材成型为弯折板10的过程中,将卡扣13与波峰部11和波谷部12一起成型,通过其中一层弯折板10的波峰部11的卡扣13与另一层弯折板10的波谷部12的卡扣13卡合将相邻的两层弯折板10接合在一起,直至堆叠成完整的蜂窝吸能件1,使得蜂窝吸能件1的整个制作过程工艺简单、耗能低、不需要使用胶粘剂或者焊接设备,其成品的一致性好,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湿度过大导致开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蜂窝吸能件制作工艺复杂或对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适应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蜂窝吸能件1的生产效率。可选地,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蜂窝吸能件,包括多层弯折板,多层所述弯折板层叠设置,且所述弯折板呈波纹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包括多个波峰部和多个波谷部,所述波峰部与所述波谷部交替分布并首尾相接,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上分别形成有卡扣,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弯折板之间其中一层所述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所述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蜂窝吸能件,包括多层弯折板,多层所述弯折板层叠设置,且所述弯折板呈波纹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包括多个波峰部和多个波谷部,所述波峰部与所述波谷部交替分布并首尾相接,所述波峰部和所述波谷部上分别形成有卡扣,于相邻的两层所述弯折板之间其中一层所述弯折板的波峰部的卡扣与另一层所述弯折板的波谷部的卡扣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板上形成有多个凹坑,多个所述凹坑均匀分布于所述弯折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部的长度方向、所述波谷部的长度方向、所述卡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凹坑的长度方向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吸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凹陷深度为0.01~1毫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强,席沛尧,张荣,邓宗全,魏伟,孙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