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爱琴专利>正文

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4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加热坐垫,所述座椅本体周围设置有多个导线二,所述导线二伸入所述座椅本体内且与汽车的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导线二端部电连接固定有护套,所述护套顶部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侧面沿所述护套的径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间隙配合有压簧。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加热坐垫平铺在座椅本体后通过多个插杆插入对应的插槽并通过金属滚珠卡入限位槽的方式来实现快速固定与通电,代替了座椅本体内置石墨烯加热功能的方式,便于在加热坐垫故障时快速取下维修,避免了维修时破坏座椅本体的外包覆,易操作且降低了维修成本。

A kind of car seat heated by graph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寒冷的冬季,长期待在冰冷的驾驶室里面,手脚容易变得僵硬,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而在驾驶时长期保持单一坐姿,没有足够的全身运动,对驾驶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汽车座椅被设计加装加热功能来为驾驶员冬天驾驶过程中进行身体保温,石墨烯其通过导电油墨涂层导电加热后能发出8-14μm的远红外线,能够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而使分子之间震动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以达到暖背暖身的效果,因此石墨烯加热的汽车座椅被生产出来广泛应用。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汽车座椅的石墨烯加热功能采用内置的设置方式,当发生石墨烯材质发生损坏维修时,需要直接破坏汽车座椅的外包覆,维修成本高且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将加热坐垫平铺在座椅本体后通过多个插杆插入对应的插槽并通过金属滚珠卡入限位槽的方式来实现快速固定与通电,代替了座椅本体内置石墨烯加热功能的方式,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加热坐垫,所述座椅本体周围设置有多个导线二,所述导线二伸入所述座椅本体内且与汽车的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导线二端部电连接固定有护套,所述护套顶部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侧面沿所述护套的径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间隙配合有压簧,且所述压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压簧一端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压簧另一端固定有金属滚珠;所述加热坐垫平铺在所述座椅本体上面,所述加热坐垫为多层结构,所述加热坐垫的顶层和底层为绝缘层,顶层的所述绝缘层底面连接有发热层,底层的所述绝缘层顶面连接有电极层,且所述发热层与所述电极层连接,所述加热坐垫周围固定有多个导线一,且所述导线一与所述电极层电连接,每个所述导线一端部均电连接固定有插杆,且所述插杆与所述插槽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所述插杆外侧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所述金属滚珠的曲率半径,且所述限位槽侧壁与所述金属滚珠接触,所述插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凸块。作为优选,所述导线二和所述导线一均为弹簧线缆,且数量均为四个。作为优选,所述护套为涂覆有绝缘层的金属套,所述插杆为涂覆有绝缘层的金属杆。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滚珠的材质为纯铜。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层为氧化铝树脂。作为优选,所述发热层的材质为石墨烯,所述电极层为导电油墨涂层。作为优选,所述凸块为凸面结构,且所述凸块的材质为调质橡胶。采用上述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初始状态下,所述插杆与所述护套的所述插槽滑动配合,同时所述压簧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金属滚珠与所述限位槽贴合,则此时所述金属滚珠被所述压簧顶紧在所述限位槽上,进而所述插杆在所述护套内的位置被锁止,在使用时,可通过汽车中控台的开关来控制所述导线二的通断电状态,当所述导线二通电时,所述导线二依次经过金属材质的所述护套、所述压簧和所述金属滚珠与金属材质的所述插杆和所述导线一形成通路,从而所述电极层被供电,石墨烯材质的所述发热层通过导电油墨涂层材质的所述电极层导电加热后能发出8-14μm的远红外线,则司机坐在所述加热坐垫时,远红外线能够与司机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而使分子之间震动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从而使毛细血管扩张来加速血液循环,以达到暖身的效果,无需使用时仅需通过中控台上的开关关闭所述导线二的通电状态即可,当所述加热坐垫需要拆下维修时,由于所述限位槽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所述金属滚珠的曲率半径,则通过施力拉动所述插杆即可通过所述压簧在所述安装槽内压缩的方式使所述金属滚珠脱出所述限位槽,继续施力即可从所述护套的所述插槽内拉出所述插杆,之后将所述加热坐垫从所述座椅本体上面取下后即可进行检修,避免了维修时破坏座椅本体的外包覆,易操作且降低了维修成本,维修完成时,将所述加热坐垫再次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后将所述插杆插入对应的所述插槽内,由于所述凸块为凸面形状,则所述插杆在插入的过程中所述凸块会首先接触所述金属滚珠并使所述金属滚珠沿所述凸块的外轮廓向所述安装槽内收,此过程中所述压簧被压缩,继续插入所述插杆,当所述插杆插入至所述限位槽正对所述金属滚珠时,所述压簧会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将所述金属滚珠卡入所述限位槽内来再次锁定所述插杆至所述护套内,如此重复将其它的所述插杆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护套内即可完成对所述加热坐垫的安装,操作方便。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加热坐垫平铺在座椅本体后通过多个插杆插入对应的插槽并通过金属滚珠卡入限位槽的方式来实现快速固定与通电,代替了座椅本体内置石墨烯加热功能的方式,便于在加热坐垫故障时快速取下维修,避免了维修时破坏座椅本体的外包覆,易操作且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加热坐垫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座椅本体;101、导线二;102、护套;103、插槽;104、压簧;105、安装槽;106、金属滚珠;2、加热坐垫;201、导线一;202、插杆;203、限位槽;204、凸块;205、绝缘层;206、发热层;207、电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加热坐垫2,座椅本体1周围设置有多个导线二101,导线二101伸入座椅本体1内且与汽车的供电线路电连接,导线二101端部电连接固定有护套102,护套102顶部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插槽103,插槽103侧面沿护套102的径向开设有安装槽105,安装槽105内间隙配合有压簧104,且压簧104处于压缩状态,压簧104一端与安装槽105固定连接,压簧104另一端固定有金属滚珠106。加热坐垫2平铺在座椅本体1上面,加热坐垫2为多层结构,加热坐垫2的顶层和底层为绝缘层205,顶层的绝缘层205底面连接有发热层206,底层的绝缘层205顶面连接有电极层207,且发热层206与电极层207连接,加热坐垫2周围固定有多个导线一201,且导线一201与电极层207电连接,每个导线一201端部均电连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加热坐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周围设置有多个导线二(101),所述导线二(101)伸入所述座椅本体(1)内且与汽车的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导线二(101)端部电连接固定有护套(102),所述护套(102)顶部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插槽(103),所述插槽(103)侧面沿所述护套(102)的径向开设有安装槽(105),所述安装槽(105)内间隙配合有压簧(104),且所述压簧(10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压簧(104)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05)固定连接,所述压簧(104)另一端固定有金属滚珠(106);/n所述加热坐垫(2)平铺在所述座椅本体(1)上面,所述加热坐垫(2)为多层结构,所述加热坐垫(2)的顶层和底层为绝缘层(205),顶层的所述绝缘层(205)底面连接有发热层(206),底层的所述绝缘层(205)顶面连接有电极层(207),且所述发热层(206)与所述电极层(207)连接,所述加热坐垫(2)周围固定有多个导线一(201),且所述导线一(201)与所述电极层(207)电连接,每个所述导线一(201)端部均电连接固定有插杆(202),且所述插杆(202)与所述护套(102)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所述插杆(202)外侧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203),所述限位槽(203)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所述金属滚珠(106)的曲率半径,且所述限位槽(203)侧壁与所述金属滚珠(106)接触,所述插杆(202)底端固定连接有凸块(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加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和加热坐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周围设置有多个导线二(101),所述导线二(101)伸入所述座椅本体(1)内且与汽车的供电线路电连接,所述导线二(101)端部电连接固定有护套(102),所述护套(102)顶部沿自身轴向开设有插槽(103),所述插槽(103)侧面沿所述护套(102)的径向开设有安装槽(105),所述安装槽(105)内间隙配合有压簧(104),且所述压簧(10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压簧(104)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05)固定连接,所述压簧(104)另一端固定有金属滚珠(106);
所述加热坐垫(2)平铺在所述座椅本体(1)上面,所述加热坐垫(2)为多层结构,所述加热坐垫(2)的顶层和底层为绝缘层(205),顶层的所述绝缘层(205)底面连接有发热层(206),底层的所述绝缘层(205)顶面连接有电极层(207),且所述发热层(206)与所述电极层(207)连接,所述加热坐垫(2)周围固定有多个导线一(201),且所述导线一(201)与所述电极层(207)电连接,每个所述导线一(201)端部均电连接固定有插杆(202),且所述插杆(202)与所述护套(102)一一对应且滑动配合,所述插杆(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李爱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