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3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包括推杆,充电桩包括第一桩体,第一桩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空气开关,空气开关设有可拨动的操作臂,操作臂设有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壳体的壳板上设有通孔,推杆穿设于通孔中并可在向壳体内运动时拨动操作臂从关闭位置切换至开启位置。基于上述结构,当充电桩的空气开关跳闸后,检修人员只需从充电桩的外部操作推杆,使其向壳体内运动,即可将空气开关的操作臂从关闭位置拨动至开启位置,以实现空气开关的重新启动,无需对充电桩进行拆开作业,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安全有效,同时还不会破坏充电桩的防水密封性能。

A trip start structure of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于传统汽车更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近几年电动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解决电动车如何能够及时有效地充电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充电桩作为一种专门应对电动汽车等产品及时充电的设备,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现有技术中,电气组件,包括空气开关,通常都是安装于充电桩的内部,一旦出现跳闸的情况,检修人员就只能拆开充电桩,以启动空气开关,又由于充电桩一般都具有较复杂的防水密封结构,因此,拆开充电桩时必然会影响其防水密封性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所以,设计一种可以直接从充电桩的外部启动空气开关的跳闸启动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通过该结构,检修人员可直接从充电桩的外部启动跳闸后的空气开关,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不会破坏充电桩的防水密封性能。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包括推杆,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桩体,所述第一桩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开关,所述空气开关设有可拨动的操作臂,所述操作臂设有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所述壳体的壳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可在向所述壳体内运动时拨动所述操作臂从所述关闭位置切换至所述开启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于所述操作臂而言与所述关闭位置处于同一侧的壳板上且正对所述操作臂,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伸向所述操作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杆段上设有裙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过孔,所述推杆从所述过孔中穿过,且所述裙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通孔的壳板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设有所述通孔的壳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按钮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接。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套于所述推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裙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或所述按钮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桩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桩体并排设置的第二桩体,且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可相对转动,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壳体紧邻所述第二桩体的壳板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桩还包括背板,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设于所述背板的同一侧面,且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桩体与所述第一桩体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桩体设于所述第一桩体的下方,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底壳板上。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包括推杆,充电桩包括第一桩体,第一桩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空气开关,空气开关设有可拨动的操作臂,操作臂设有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壳体的壳板上设有通孔,推杆穿设于通孔中并可在向壳体内运动时拨动操作臂从关闭位置切换至开启位置。基于上述结构,当充电桩的空气开关跳闸后,检修人员只需从充电桩的外部操作推杆,使其向壳体内运动,即可将空气开关的操作臂从关闭位置拨动至开启位置,以实现空气开关的重新启动,无需对充电桩进行拆开作业,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安全有效,同时还不会破坏充电桩的防水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桩体;11、壳体;111、凹槽;112、凸起;12、空气开关;121、操作臂;13、限位板;2、推杆;21、裙板;3、弹簧;4、按钮;5、第二桩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跳闸启动结构,主要应用于充电桩上。该充电桩包括第一桩体1,第一桩体1包括壳体11以及设于壳体11内的空气开关12,空气开关12设有可拨动的操作臂121,操作臂121设有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壳体11的壳板上设有通孔;该跳闸启动结构包括推杆2,推杆2穿设于通孔中并可在向壳体11内运动时拨动操作臂121从关闭位置切换至开启位置。基于上述结构,当充电桩的空气开关12跳闸后,检修人员只需从充电桩的外部操作推杆2,使其向壳体11内运动,即可将空气开关12的操作臂121从关闭位置拨动至开启位置,以实现空气开关12的重新启动,无需对充电桩进行拆开作业,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安全有效,同时还不会破坏充电桩的防水密封性能。优选地,如图1所示,通孔设于壳体11的相对于操作臂121而言与关闭位置处于同一侧的壳板上且正对操作臂121,推杆2位于壳体11内的一端伸向操作臂121,也即,推杆2与操作臂121之间无多余结构,推杆2可直接推动操作臂121从关闭位置切换至开启位置。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防止推杆2从通孔中脱出,推杆2位于壳体11内的杆段上设有圆形的裙板21,该裙板2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推杆2过于的伸入壳体11内,壳体11内设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上设有孔径小于裙板21的过孔,推杆2从过孔中穿过,并且,裙板21位于限位板13与壳体11设有通孔的壳板之间。需要指出的是,可使用固定电路板等器件的安装板作为限位板13使用。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便于检修人员按压从壳体11的外部按压推杆2,该跳闸启动结构还包括按钮4,壳体11设有通孔的壳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凹槽111,通孔设于凹槽111的槽底,按钮4设于凹槽111内,推杆2位于壳体11外的一端与按钮4相接,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抵接。基于此,检修人员只需按压按钮4即可重新启动空气开关12,操作更加的便捷。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1在壳板的内侧面上形成凸起112,裙板21位于限位板13与该凸起112之间。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推杆2能够复位,便于下次的启动操作,该跳闸启动结构还包括套于推杆2上的弹簧3,弹簧3设于裙板21与限位板13之间。基于此,当检修人员松开按钮4之后,被按压的推杆2即可借助弹簧3的回复力回到原位,等待下一次的启动操作。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位置以外,弹簧3还可以设于凹槽111内,即设于按钮4与凹槽111的槽底之间,由于其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桩还包括背板和第二桩体5,第一桩体1和第二桩体5并排地设于背板的同一侧面,并且,第一桩体1与背板固定连接,第二桩体5与第一桩体1转动连接,通孔设于壳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桩体,所述第一桩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开关,所述空气开关设有可拨动的操作臂,所述操作臂设有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所述壳体的壳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可在向所述壳体内运动时拨动所述操作臂从所述关闭位置切换至所述开启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所述充电桩包括第一桩体,所述第一桩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空气开关,所述空气开关设有可拨动的操作臂,所述操作臂设有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所述壳体的壳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并可在向所述壳体内运动时拨动所述操作臂从所述关闭位置切换至所述开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于所述操作臂而言与所述关闭位置处于同一侧的壳板上且正对所述操作臂,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伸向所述操作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杆段上设有裙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过孔,所述推杆从所述过孔中穿过,且所述裙板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壳体设有所述通孔的壳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的跳闸启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于所述推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裙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悦钟荣栋李同兵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