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坐背板结合构造,包含有一板体、一背板与一头板,分别设有一卡固部;数网体,分别铺设于该坐板、背板与头板上;数卡固件,一端为卡固端,该卡固端与该卡固部呈凹凸配合,使该网体卡设于该卡固端与卡固部之间。本产品安装容易且该网体替换性高,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降低生产工时。(*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椅具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坐背板的结合构造。
技术介绍
为了让乘坐者在久坐时依然感觉舒适,各个椅具制造商纷纷研制更 加舒适的坐垫。但是,无论坐垫采用何种材料,乘坐数小时后,乘坐者 必然会对坐垫形成压迫,依然容易有不适的感觉。因此,网体状的坐垫 应运而生,依靠网体支撑人的重量,使乘坐部位悬空,因此,不会因为 受到人体的长时间压迫而产生不适感。早期的网体状的坐垫是直接用螺锁件锁固于座体,但因为网体具有 空隙,因而不容易牢固的锁固,并且仅依靠螺锁件锁固将使支撑力不足, 从而无法具有足够有效的张力。参照图6与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网体与椅架的结合构造改进结构, 现有的的网体91粘合形成一穿套部911,以粘合为技术手段容易产生 承受力不足的缺陷,在粘结处容易因为乘坐时的拉张力,而使粘结处脱 落导致破坏。另外,粘合的成本高且不容易实施。粘合后的网体91两 侧预先穿设穿架9,再把穿架92以螺固组件93将其紧拉而锁固于椅架 上,但是穿架92内设有螺固体94并不容易实施。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 替换性较低且需要特别订制,无法方便的与其它网体91互换,造成出 厂前的组装手续多,成本相对提高。且现有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并不牢固, 网体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网体需特别订制才可以装设于 椅架上,使得该网架的生产成本提高,并且该网架因属于特制品而可替 换性低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坐背板结合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坐背板结合构造, 其包含有一坐板、 一背板与一头板,分别设有一^^固部;数网体,分别 铺设于该坐板、背板与头板上;数卡固件, 一端为卡固端,该卡固端使 该网体卡设于该坐板、背板与头板之卡固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卡固件使该网体以迫紧的方式结合于该坐板、 背板及头板。出厂前仅需将该网体平铺于该坐板、背板及头板,而利用 卡固件将该网体迫紧结合于卡固部,将该网体裁切成坐板、背板及头板 的形状。该网体被卡设于该卡固部内,并且不会滑脱。本专利技术安装容易 且该网体替换性高,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降低生产工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的3-3剖面线的剖视图,表示该卡固件迫紧于卡固部1 示意图。图4:为图3的细部放大图,表示该坐板组的卡固结合示意图。图5:为图3的另一细部放大图,表示该坐板组与该背板组的卡固 结合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椅架的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网体与椅架结合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现有技术)91、网体911、穿套部92、穿架93、螺固组件94、椅架 (本专利技术)I、 坐板组2、背板组 3、头板组 10、坐板II、 空间 12、卡固部 13、固定孔 20A、网体20B、网体20C、网体30A、卡固件31A、卡固端32A、固定孔30B、卡固件31B、卡固端32B、固定孔30C、卡固件31C、卡固端32C、固定孔40、固定件50、背板51、空间52、卡固部53、固定孔60、头板61、空间62、卡固部63、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l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坐背板结合构造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 分解图。本专利技术包含有一坐板组l、 一背板组2与一头板组3。其中该 头板组3装设于该背板组2的上端。该坐板组l包含有一板体,具体实施为一坐板IO、 一网体20A、 一 卡固件30A与数固定件40。该坐板10为浅口碗状,由向上延伸的壁面 圈围出一空间11,该壁面的末端形成一卡固部12,该卡固部12为环状 的凹槽,于该卡固部12上设有复数个固定孔13。该网体20A设有呈不 规则状的大小孔,其为可透视。该网体20A与坐板10环状凹槽卡固部 12的形状相同,且大于该卡固部12。该卡固件30A为环状的框条,该 卡固件30A的形状与该网体20A相同。该卡固件30A—端为卡固端31A, 于该卡固端31A上设有复数个固定孔32A。该固定件40将该网体20A 与该卡固件30A锁固结合于该坐板10呈一体。该背板组2包含有一板体,具体实施为一背板50、 一网体20B、 一 卡固件3 0B与数固定件4 0 。该背板5 0是依照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设计, 设计成像背部一般具有一凹弧,且该背板50的壁面圈围出一空间51, 该壁面的末端形成^"固部52,该卡固部52为环状的凹槽,于该卡固 部52上设有复数个固定孔5 3。该网体20B设有呈不规则状的大小孔, 为可透视。该网体20B与背板50环状凹槽卡固部52的形状相同,且大 于该卡固部52。该卡固件30B为环状的框条,该卡固件30B—端为卡固端31B,于该卡固端31B上设有复数个固定孔32B。该固定件40将该 网体20B与该卡固件30B锁固结合于该背板50呈一体。该头板组3包含有一板体,实施为一头板60、 一网体20C、 一-^固 件30C与数固定件40。该头板6Q为浅口碗状,由向上延伸的壁面圈围 出一空间61,该壁面的末端形成一-^固部62,该卡固部62为环状的凹 槽,于该卡固部62上设有复数个固定孔63。该网体20C设有呈不规则 状的大小孔,其为可透视。该网体20C与头板60环状凹槽卡固部62 的形状相同,且大于该卡固部62。该卡固件30C为环状的框条,该卡 固件30C的形状与该网体20C相同。该卡固件30C—端为卡固端31C, 于该卡固端31C上设有复数个固定孔32C。该固定件40将该网体20C 与该卡固件30C锁固结合于该头板60呈一体。参照图3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网体20A、 20B、 20C安装于该坐板10、 背板50、头板60上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坐板10卡固部12的凹槽呈锥 度状,该锥度状为底部窄,开口宽的形状。该卡固件30A—端呈凸出状 的一卡固端31A,该卡固端31A为向外延伸渐缩的锥度形状。将该网体 20A铺设于该坐板10,该卡固件30A —卡固端31A迫紧该网体20A卡设 于该卡固部12,再将凸露于坐板10的网体20A裁切掉,通过该坐板10 的卡固部12与该卡固件30A的卡固端31A的凹凸配合,该卡固部12、 网体20A与该卡固端31A之间的摩擦关系,使该网体20A被紧固结合, 而且不会滑脱。该固定件40穿设于该坐板10的固定孔13,与该卡固 件30A的固定孔32A,将坐板10、卡固件30A与卡设于二者之间的网体 20A螺锁固定。使坐板10与卡固件30A不脱离。该背板50与该头板60令该卡固件30B、 30C —端亦呈凸出状的一卡 固端31B、 31C,该卡固端31B、 31C呈锥度状迫紧该网体20B、 20C卡 设于该卡固部52、 62。该实施方式与该坐板组1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卡固件使该网体以迫紧的方式结合于该坐板、背板及 头板。出厂前仅需将该网体平铺于该坐板、背板及头板,而利用卡固件 将该网体迫紧结合于卡固部,将该网体裁切成坐板、背板及头板的形状。 该网体被卡设于该卡固部内,而不会滑脱。本产品安装容易且该网体替 换性高,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降低生产工时。权利要求1.一种坐背板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板体,设有一卡固部;一网体,铺设于该板体上;一卡固件,一端为卡固端,该卡固端与该卡固部呈凹凸配合,使该网体卡设于该卡固端与卡固部之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坐背板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板体,设有一卡固部; 一网体,铺设于该板体上; 一卡固件,一端为卡固端,该卡固端与该卡固部呈凹凸配合,使该网体卡设于该卡固端与卡固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林国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