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08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包括:1)将球墨铸铁管切割成一定长度;2)将法兰加热后与球墨铸铁管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3)使用Ar和CO

A welding process of ductile iron pipe fl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球墨铸铁焊接法兰管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作为灰口铸铁管等管材的替代品,球墨铸铁法兰管因其防腐性能优异、延展性能好、密封效果好、安装简易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市政、工矿企业给水、输气、输油等领域。现有技术中,球墨铸铁管与法兰管装配后通常采用内、外双道环焊缝进行密封,由于焊道仅为两道,施焊过程中,施焊角度一般为45°,焊缝熔池通常只有2mm,焊缝极易出现焊缝强度弱、焊缝不饱满、焊缝不平整的问题,影响球墨铸铁管焊接法兰管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焊缝质量低而影响球墨铸铁管焊接法兰管的质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球墨铸铁管切割成一定长度;2)将法兰加热到500℃以上后,与球墨铸铁管进行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3)使用Ar和CO2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利用焊枪对外缝隙和内缝隙进行第一次施焊,在50~60min/圈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形成第一外焊道和内焊道;4)对外缝隙进行第二次施焊,第二次施焊包括至少一次焊接以形成包括第一外焊道在内的至少两个外焊道,第一外焊道位于球墨铸铁管和法兰之间,其余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以及至少一个外焊道贴合,第一次施焊和第二次施焊过程中,焊枪轴线与纵垂线之间形成的施焊角度α均为30°~35°,第二次施焊在15~25min/圈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形成多个外焊道。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采用龙门切割机对球墨铸铁管进行切割。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中具体为将法兰加热到650~80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中第一次施焊是在52min/圈的条件下进行的。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进行第一次施焊和第二次施焊时,所述施焊角度α均为3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中,第二次施焊的外焊道是在20min/圈的条件下形成的。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中,第二次施焊包括对外缝隙进行第二次焊接以形成第二外焊道,所述第二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以及第一外焊道贴合。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中,第二次施焊还包括对外缝隙进行第三次焊接以形成第三外焊道,所述第三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或法兰、以及第一外焊道或第一外焊道与第二外焊道贴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对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进行改进,针对焊缝极易出现焊缝强度弱、焊缝不饱满、焊缝不平整,影响焊接管件水压质量及焊缝强度的问题,通过改进焊接施焊角度、焊接顺序、焊道数量来提高产品质量,施焊角度由45°改为30°~35°、焊接顺序由仅内外双道环焊缝进行密封改为焊趾根部到焊缝部分或全覆盖、焊道由单道改为多道,同时,采用内外缝隙同时进行第一次施焊,可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通过采用改进后的焊接工艺,焊缝质量有明显提升,焊缝熔池由2mm增加到2.5-3mm,焊缝强度有明显提高,有效提高焊接管件焊缝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球墨铸铁管与法兰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采用焊接工艺生产的第一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采用焊接工艺生产的第二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焊接工艺生产的第一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焊接工艺生产的第二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焊接工艺生产的第三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所采用焊接工艺生产的第四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焊枪的施焊示意图(其中a表示纵垂线,b表示焊枪轴线)。其中:1、球墨铸铁管;2、法兰;3、外缝隙;4、内缝隙;5、第一外焊道;6、内焊道;7、第二外焊道;8、第三外焊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3、以及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龙门切割机将球墨铸铁管1切割成一定长度。步骤2):将法兰2加热到500℃以上后,具体为可以加热到650~800℃,与球墨铸铁管1进行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球墨铸铁管1与法兰2之间具有外缝隙3和内缝隙4。步骤3):使用Ar和CO2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利用焊枪对外缝隙3和内缝隙4进行第一次施焊,在50~60min/圈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在52min/圈的条件下进行,同时形成第一外焊道5和内焊道6,节约整体焊接时间。步骤4):对外缝隙3进行第二次施焊,第二次施焊包括对外缝隙3进行第二次焊接以形成第二外焊道7。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外焊道5位于球墨铸铁管1和法兰2之间,第二外焊道7与法兰2、以及第一外焊道5贴合。但也不限于此,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产品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产品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外焊道7与球墨铸铁管1、以及第一外焊道5贴合。此外,第一次施焊和第二次施焊过程中,结合图8所示,其中a表示纵垂线,b表示焊枪轴线,焊枪轴线与纵垂线之间形成的施焊角度α均为30°~35°,本实施例中施焊角度α具体为35°。第二次施焊可以在15~25min/圈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形成多个外焊道,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可以在20min/圈的条件下进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次施焊还包括对外缝隙3进行第三次焊接以形成第三外焊道8。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外焊道8与球墨铸铁管1、以及第一外焊道5贴合,第二外焊道7和第三外焊道8将第一外焊道5从焊趾根部到焊缝部分覆盖。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外焊道8与球墨铸铁管1、以及第一外焊道5与第二外焊道7贴合,第二外焊道7和第三外焊道8将第一外焊道5从焊趾根部到焊缝全覆盖。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三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外焊道8与法兰2、以及第一外焊道贴合,第二外焊道7和第三外焊道8将第一外焊道5从焊趾根部到焊缝部分覆盖。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四种产品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三外焊道8与法兰2、以及第一外焊道5与第二外焊道7贴合,第二外焊道7和第三外焊道8将第一外焊道5从焊趾根部到焊缝全覆盖。本专利技术对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进行改进,针对焊缝极易出现焊缝强度弱、焊缝不饱满、焊缝不平整,影响焊接管件水压质量及焊缝强度的问题,通过改进焊接施焊角度、焊接顺序、焊道数量来提高产品质量,施焊角度由45°改为30°~35°、焊接顺序由仅内外双道环焊缝进行密封改为焊趾根部到焊缝部分或全覆盖、焊道由单道改为多道,同时,采用内外缝隙同时进行第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球墨铸铁管(1)切割成一定长度;/n2)将法兰(2)加热到500℃以上后,与球墨铸铁管(1)进行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n3)使用Ar和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球墨铸铁管(1)切割成一定长度;
2)将法兰(2)加热到500℃以上后,与球墨铸铁管(1)进行热套过盈配合,完成安装;
3)使用Ar和CO2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利用焊枪对外缝隙(3)和内缝隙(4)进行第一次施焊,在50~60min/圈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形成第一外焊道(5)和内焊道(6);
4)对外缝隙(3)进行第二次施焊,第二次施焊包括至少一次焊接以形成包括第一外焊道(5)在内的至少两个外焊道,第一外焊道(5)位于球墨铸铁管(1)和法兰(2)之间,其余外焊道与球墨铸铁管(1)或法兰(2)、以及至少一个外焊道贴合,第一次施焊和第二次施焊过程中,焊枪轴线与纵垂线之间形成的施焊角度α均为30°~35°,第二次施焊在15~25min/圈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形成多个外焊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龙门切割机对球墨铸铁管(1)进行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管法兰管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琼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