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007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包括基座,基座上侧设有下模板,下模板固定连接有凹模,下模板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下模板上侧设有上模板,上模板固定连接有凸模,凸模设有空腔,空腔装配有凸块,凸块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固定连接有把手,上模板设有通孔,基座设有底座,底座设有压合装置,压合装置设有第二滑槽,上模板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压合装置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基座设有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形状固定,不能根据生产需要调节厚度同时上下模具贴合不紧密以及上模拆装时容易掉落的问题。

An adjustable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现有的注塑模具往往形状固定,不能够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调节产品的厚度,使生产不同厚度的产品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换模,浪费时间,造成效率低下,同时注塑模具上下模具贴合时往往通过插销固定,贴合不够紧密,容易造成漏料以及注塑模具的上模需维修更换而进行拆装过程中,容易掉落碰坏或与下模碰撞损坏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的注塑模具形状固定,不能根据生产需要调节厚度同时上下模具贴合不紧密以及上模拆装时容易掉落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侧设有下模板(2),所述下模板(2)固定连接有凹模(21),所述下模板(2)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22),所述下模板(2)上侧设有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固定连接有与凹模(21)相匹配的凸模(31),所述凸模(31)设有空腔(311),所述空腔(311)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312),所述空腔(311)装配有凸块(32),所述凸块(32)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滑槽(312)的第一滑块(321),所述凸块(32)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33),所述凸模(31)设有与第二丝杆(33)相匹配的螺纹孔(313),所述第二丝杆(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的注塑模具,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侧设有下模板(2),所述下模板(2)固定连接有凹模(21),所述下模板(2)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22),所述下模板(2)上侧设有上模板(3),所述上模板(3)固定连接有与凹模(21)相匹配的凸模(31),所述凸模(31)设有空腔(311),所述空腔(311)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槽(312),所述空腔(311)装配有凸块(32),所述凸块(32)两侧对称设有与第一滑槽(312)的第一滑块(321),所述凸块(32)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33),所述凸模(31)设有与第二丝杆(33)相匹配的螺纹孔(313),所述第二丝杆(33)贯穿凸模(31)固定连接有把手(331),所述上模板(3)四角均设有与第一丝杆(22)相匹配的通孔(34),所述第一丝杆(22)上下两端均设有限位块(221),两个所述限位块(221)均设有与第一丝杆(22)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基座(1)两侧对称设有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长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菘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