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38530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组分包括80%代森锰锌30~50份、壳寡糖10~20份、浒苔多糖5~10份、茶皂素2~5份、表面活性剂8~10份、水100~150份;先将壳寡糖、浒苔多糖、茶皂素、表面活性剂投入水中搅拌,然后加入代森锰锌,得到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将其用水稀释成20‑3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通过壳寡糖、浒苔多糖、茶皂素的协同作用提高了代森锰锌防治芦笋茎枯病的功效,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预防芦笋茎枯病代森锰锌抗药性强的弊端,提高了芦笋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绿色环保,对农业生长环境无二次污染,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利于规模化推广。

A highly effective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asparagus stem bligh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芦笋(学名:Asparagusofficinalis)又名石刁柏,为天门冬科天门冬属(芦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供蔬食,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营养价值高,能润肺、镇咳、祛痰,且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等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随着芦笋栽培面积扩大,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茎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与质量。芦笋茎枯病的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害在多雨有风的条件下传染迅速,雨水溅沾也可传染。空气传染是大面积发病的主要原因,田间蔓延的方向和发病迅速常受风的影响。此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等,均易加重该病发作。该病害在中国、日本、泰国、印尼等亚洲芦笋种植国家发生比较严重,尤以中国最为严重,我国芦笋生产省份均发生普遍,且南方重于北方。轻者导致芦笋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目前,芦笋茎枯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多年来大量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导致该病菌在不少地区出现了较强的抗药性而使农药的效果大打折扣。柴文臣等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上,70%氟环唑的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90.2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45%咪鲜胺与10%苯醚甲环唑防治效果分别为86.74%和84.30%;5种农药中,以代森锰锌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效最差,仅为31.91%,分析原因在于代森锰锌在芦笋田的长期使用,增加了病原菌对药剂的选择压,容易导致抗药性产生,因此寻找防治茎枯病的替代药剂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抗药性菌株的茎枯病的防治意义重大。现有技术中,专利技术2017105568113公开了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芦笋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其主要组分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代森锌和甲基硫菌灵;可见该专利技术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专利申请2013103015752公开了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的化肥及其施肥方法,其关键技术在于调整化学肥料的氮磷钾比例,使土壤保持酸性,破坏茎枯病的发病条件,属于“治标”;专利申请201811559389.8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绿色环保新型生物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壳寡糖10-20份、茶皂素20-40份、多菌灵10-40份、表面活性剂8-15份、水100-200份;专利申请201910558980.X公开了一种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吡唑醚菌酯有效成分5~20份和胺鲜酯有效成分0.1~0.4份。比较现有技术可以发现目前防治芦笋茎枯病仍以化学药物为主,基于化学药物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缺陷陆续研发了系列绿色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品。代森锰锌是一种有机硫化类广谱保护性低毒杀菌剂,也是目前常见的针对芦笋茎枯病的主要防治药物,在我国已经有超过40年的用药史,对许多真菌型病害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对多种细菌性病害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在水中易被氧化释放出异硫氟化合物,该化合物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并可抑制孢子的萌发、阻止孢子病菌侵入芦笋体内,但对己侵入植物体内的病毒杀伤作用很小;代森锰锌不但能够提高植物的抗菌能力,同时还可以为植物提供Zn元素,促进作物增产。但是,由于代森锰锌的用药史较长,芦笋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从而导致了代森锰锌防治茎枯病的效果较差,因而提高代森锰锌防治芦笋茎枯病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代森锰锌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效果,增加芦笋产量。本专利技术以代森锰锌为基础组分,通过壳寡糖、浒苔多糖和茶皂素的协同作用,制备能有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该组合物能够显著防治芦笋茎枯病、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芦笋种植效益;该组合物安全、绿色,对环境无污染,利于芦笋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80%代森锰锌30~50份、壳寡糖10~20份、浒苔多糖5~10份、茶皂素2~5份、表面活性剂8~10份、水100~150份。优选的,该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80%代森锰锌45份、壳寡糖14份、浒苔多糖8份、茶皂素3份、表面活性剂8份、水100份。优选的,所述壳寡糖的分子量为1000~2000Da。优选的,所述壳寡糖的分子量为1500Da。优选的,所述浒苔多糖为浒苔经酶解后的浒苔多糖。优选的,所述浒苔多糖分子量为5000~6000Da。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具有动态润湿和展渗功能的低泡表面活性剂,可以是EO/PO嵌段聚醚、异辛醇磷酸酯衍生物、乙氧基化脂肪酸甲酯类衍生物、聚醚改性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上述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配方量的代森锰锌、壳寡糖、浒苔多糖、茶皂素、表面活性剂和水;2)将壳寡糖、浒苔多糖、茶皂素、表面活性剂投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3)将代森锰锌投入步骤2)配好的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上述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的应用,所述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用水稀释成20-3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壳寡糖、浒苔多糖、茶皂素的协同作用提高代森锰锌防治芦笋茎枯病的功效,使产品具有显著的预防芦笋茎枯病的功效,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预防芦笋茎枯病代森锰锌抗药性强的弊端,降低了芦笋种植过程中药残,应用范围广,并具有显著的增产功效,可显著提高芦笋的食品安全和种植效益,实验结果表明本申请组合物对芦笋茎枯病的预防效果可达到90%以上。(2)壳寡糖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易于透过细菌胞膜易于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使其细胞内部起生理活性的相关酶发生泄露,同时与带负电荷的物质如DNA相互作用,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发挥其抗微生物活性的作用;壳寡糖还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浒苔多糖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加产量、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达到根深叶茂、改善品质的作用,提高芦笋的抑菌抗菌功效;茶皂素在本专利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本专利技术产品的抑菌杀菌、防治病害的功效。(3)本专利技术产品绿色环保,对农业生长环境无任何二次污染;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利于规模化推广。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80%代森锰锌30~50份、壳寡糖10~20份、浒苔多糖5~10份、茶皂素2~5份、表面活性剂8~10份、水100~15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80%代森锰锌30~50份、壳寡糖10~20份、浒苔多糖5~10份、茶皂素2~5份、表面活性剂8~10份、水10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80%代森锰锌45份、壳寡糖14份、浒苔多糖8份、茶皂素3份、表面活性剂8份、水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寡糖的分子量为1000~2000D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寡糖的分子量为1500D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防治芦笋茎枯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赵凤杨迎青张顺涛兰波夏裕辉李湘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