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48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包括屋顶本体,所述屋顶本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上设置有用于绿化的种植槽,种植槽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种植槽的外侧设置有静置装置,静置装置与种植槽固定相连,静置装置背离种植槽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顶部位置处水平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箱、储水箱连通设置,达到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A green roof for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占用,切断了自然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1000514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集成屋顶,包括横梁,横梁的上端固定有屋顶本体,横梁的上端侧壁上设有植物种植槽,横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为U型结构,安装架内侧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内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下端依次贯穿收集箱与安装架并设有阀门,横梁的下端对称设有两个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承托板上固定有储水箱,储水箱的内部设有增压泵。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绿色建筑集成屋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雨水量来调节伸缩装置对收集箱的大小进行更换,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通过在收集箱和储水箱之间增设连通管,使得收集箱内的水达到一定量以后可以自动向储水箱中输送,以达到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包括屋顶本体,所述屋顶本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上设置有用于绿化的种植槽,种植槽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种植槽的外侧设置有静置装置,静置装置与种植槽固定相连,静置装置背离种植槽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收集箱,且收集箱的顶部位置处水平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箱、储水箱连通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搭建该屋顶本体时,将储水箱放置在屋顶本体的中间位置处,然后将种植槽放置在储水箱上并固定,雨水从种植槽的透水孔中流入静置装置中进行静置沉淀,使得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因重力作用下沉,提高对雨水的净化效果,待静置沉淀后的雨水流入收集箱中以待使用,当雨水量较大时,收集箱中的雨水达到一定量以后被输送到储水箱中,相对比现有技术中根据雨水量来调节伸缩装置对收集箱的大小进行更换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与收集箱连通设置,且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种植槽上方并螺纹连接有喷管;收集箱外侧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与排水管连通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箱内部的水通过排水管向外输送并对种植槽内的绿植进行浇水,增压泵将水输送至种植槽上,喷管增大排水管对绿植的覆盖面积,提高收集箱内部的雨水的利用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置装置包括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第一静置槽置于靠近种植槽的一侧,且第一静置槽的高度大于第二静置槽的高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静置装置包括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使用该静置装置时,雨水从种植槽中流入第一静置槽内,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因重力作用下沉,待沉淀后的雨水积攒到一定量以后从第一静置槽中转输到第二静置槽中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防止收集箱中积攒大量的泥沙,提高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远离连通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储水箱连通设置,且连接管远离储水箱的位置处设置有阀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水箱内的水积攒到一定量时,可通过连接管将储水箱内的水放出进行使用,连接管处的阀门可控制放水,提高储水箱的使用便利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的顶部位置处开设有渗水孔,渗水孔与种植槽连通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槽中多余的水量也可以通过储水箱顶部的渗水孔进入到储水箱中,进一步加强对雨水的收集,提高对雨水的收集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和种植槽之间设置有防渗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设置在储水箱和种植槽之间,防止种植槽中多余的雨水向储水箱中渗透时有大量的泥沙被带入到储水箱中,加强对种植槽中的泥沙的保护,同时净化种植槽中流向储水箱中的雨水,进一步提高对雨水的收集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层包括无纺布层和砂石层,无纺布层置于储水箱的顶部并与储水箱抵接相连,砂石层铺设于无纺布层背离储水箱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用于防护种植槽的泥沙和雨水净化,砂石层置于种植槽的下方,对种植槽中的泥沙具有固定效果,同时减少种植槽中的泥沙的流失,无纺布层置于砂石层的下表面,对从砂石层中穿过的细小泥沙具有阻挡效果,进一步提高防渗层对泥沙的固定效果,净化雨水,提高雨水再利用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屋顶本体设置收集箱和储水箱,并使用连通管将收集箱和储水箱连通设置,当雨水量较大时,收集箱中的雨水达到一定量以后通过连通管被输送到储水箱中,提高使用的便利性;2、通过设置静置装置,且静置装置包括第一静置槽和第二静置槽,雨水从种植槽中流入第一静置槽内,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因重力作用下沉,待沉淀后的雨水积攒到一定量以后从第一静置槽中转输到第二静置槽中进行二次沉淀,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防止收集箱中积攒大量的泥沙,提高使用效果;3、通过在储水箱和种植槽之间设置防渗层,防止种植槽中多余的雨水向储水箱中渗透时有大量的泥沙被带入到储水箱中,加强对种植槽中的泥沙的保护,同时净化种植槽中流向储水箱中的雨水,进一步提高对雨水的收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隐藏屋顶本体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突出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屋顶本体;2、储水箱;21、连接管;211、阀门;22、渗水孔;3、种植槽;31、透水孔;4、静置装置;41、第一静置槽;42、第二静置槽;5、收集箱;51、连通管;52、排水管;521、喷管;53、增压泵;6、防渗层;61、无纺布层;62、砂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3,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包括屋顶本体1,屋顶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水箱2,储水箱2上设置有用于绿化的种植槽3,种植槽3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31;种植槽3的外侧设置有静置装置4,静置装置4与种植槽3固定相连,静置装置4背离种植槽3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收集箱5,且收集箱5的顶部位置处水平设置有连通管51,连通管51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箱5、储水箱2连通设置,当收集箱5中的雨水达到一定量以后被输送到储水箱2中,相对比现有技术中根据雨水量来调节伸缩装置对收集箱5的大小进行更换的情况,本实施例达到了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结合图2和图3,收集箱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52,排水管52的一端与收集箱5连通设置,且排水管52的另一端延伸至种植槽3上方并螺纹连接有喷管521;收集箱5外侧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增压泵53,增压泵53与排水管52连通设置,收集箱5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包括屋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水箱(2),储水箱(2)上设置有用于绿化的种植槽(3),种植槽(3)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31);种植槽(3)的外侧设置有静置装置(4),静置装置(4)与种植槽(3)固定相连,静置装置(4)背离种植槽(3)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收集箱(5),且收集箱(5)的顶部位置处水平设置有连通管(51),连通管(51)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箱(5)、储水箱(2)连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包括屋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本体(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储水箱(2),储水箱(2)上设置有用于绿化的种植槽(3),种植槽(3)的一侧开设有透水孔(31);种植槽(3)的外侧设置有静置装置(4),静置装置(4)与种植槽(3)固定相连,静置装置(4)背离种植槽(3)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收集箱(5),且收集箱(5)的顶部位置处水平设置有连通管(51),连通管(51)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箱(5)、储水箱(2)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52),排水管(52)的一端与收集箱(5)连通设置,且排水管(52)的另一端延伸至种植槽(3)上方并螺纹连接有喷管(521);收集箱(5)外侧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增压泵(53),增压泵(53)与排水管(52)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绿色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装置(4)包括第一静置槽(41)和第二静置槽(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