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31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属于防潮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竖直的墙体和水平的底墙,所述墙体包括内墙和外墙,外墙远离内墙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第一防水层,内墙和外墙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除潮组件包括上导轨、下导轨、纵杆和除潮隔袋,纵杆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连接,除潮隔袋与纵杆可拆卸连接,内墙设置有更换门,更换门与内墙和外墙之间的空隙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地下室防潮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潮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室的室内的“潮”是由二个方面造成的:一部分是由外界渗入室内的水分或水蒸汽造成,实际意义为渗漏水;另一部分为室内空气冷凝形成的“潮”。目前针对从外界渗入室内水分,通常采用的是防水处理,地下室外墙外表面会涂有一定的防水防潮材料,即基本上采用“堵”的方式来阻止地下水的侵蚀。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地下水侵蚀是源源不断的,随着时间的增加,防水防潮材料的效果会相应的降低,水就会从地下室外墙渗入室内,直接影响防水防潮效果,使室内防潮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地下室防潮效果的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和水平的底墙,所述墙体包括内墙和外墙,外墙远离内墙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和第一防水层,内墙和外墙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除潮组件包括上导轨、下导轨、纵杆和除潮隔袋,纵杆竖直设置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1)和水平的底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内墙(11)和外墙(12),外墙(12)远离内墙(1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121)和第一防水层(122),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3),除潮组件(3)包括上导轨(31)、下导轨(32)、纵杆(33)和除潮隔袋(34),纵杆(33)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滑动连接,除潮隔袋(34)与纵杆(33)可拆卸连接,内墙(11)设置有更换门(111),更换门(111)与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的空隙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包括竖直的墙体(1)和水平的底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内墙(11)和外墙(12),外墙(12)远离内墙(1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保温层(121)和第一防水层(122),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设置有除潮组件(3),除潮组件(3)包括上导轨(31)、下导轨(32)、纵杆(33)和除潮隔袋(34),纵杆(33)竖直设置并设置多个,纵杆(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导轨(31)和下导轨(32)滑动连接,除潮隔袋(34)与纵杆(33)可拆卸连接,内墙(11)设置有更换门(111),更换门(111)与内墙(11)和外墙(12)之间的空隙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33)在上导管和下导轨(32)之间均匀分布,且纵杆(33)之间连接有环形的链条(3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33)靠近内墙(11)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挂钩(332),除潮隔袋(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341),挂环(341)挂设在挂钩(3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外墙(12)防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潮隔袋(34)内设置有多个第一磁铁(342),纵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真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