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861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外壳,外壳内固定铺设隔根板、位于隔根板上方的格栅板,隔根板的底面与外壳底面齐平,隔根板与格栅板之间形成蓄水区,格栅板上方为覆土区;还包括与蓄水区相连通的加水通道、溢水通道,加水通道与蓄水区的连接处低于溢水通道与蓄水区的连接处;加水通道远离蓄水区的一端连通至外壳顶面,溢水通道远离蓄水区的一端连通至外壳侧面,且溢水通道从外壳内至外壳外逐渐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顶绿化容易破坏屋顶结构,且不便于移动更换的问题,实现避免植物根系影响屋顶防水、同时将屋顶绿化模块化的目的。

A green module of roof shallow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
本技术涉及屋顶绿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
技术介绍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屋顶绿化带而言,始终存在植物根系破坏屋顶、甚至引起防水失效的问题,且种植的植物又不便于移动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顶绿化容易破坏屋顶结构,且不便于移动更换的问题,实现避免植物根系影响屋顶防水、同时将屋顶绿化模块化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固定铺设隔根板(2)、位于隔根板(2)上方的格栅板(3),所述隔根板(2)的底面与外壳(1)底面齐平,所述隔根板(2)与格栅板(3)之间形成蓄水区(4),所述格栅板(3)上方为覆土区(5);还包括与所述蓄水区(4)相连通的加水通道(6)、溢水通道(7),加水通道(6)与蓄水区(4)的连接处低于溢水通道(7)与蓄水区(4)的连接处;所述加水通道(6)远离蓄水区(4)的一端连通至外壳(1)顶面,所述溢水通道(7)远离蓄水区(4)的一端连通至外壳(1)侧面,且溢水通道(7)从外壳(1)内至外壳(1)外逐渐向下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固定铺设隔根板(2)、位于隔根板(2)上方的格栅板(3),所述隔根板(2)的底面与外壳(1)底面齐平,所述隔根板(2)与格栅板(3)之间形成蓄水区(4),所述格栅板(3)上方为覆土区(5);还包括与所述蓄水区(4)相连通的加水通道(6)、溢水通道(7),加水通道(6)与蓄水区(4)的连接处低于溢水通道(7)与蓄水区(4)的连接处;所述加水通道(6)远离蓄水区(4)的一端连通至外壳(1)顶面,所述溢水通道(7)远离蓄水区(4)的一端连通至外壳(1)侧面,且溢水通道(7)从外壳(1)内至外壳(1)外逐渐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通道(6)与蓄水区(4)的连接处位于蓄水区(4)的最低位,所述溢水通道(7)与蓄水区(4)的连接处位于蓄水区(4)的最高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浅植绿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通道(6)、溢水通道(7)均位于外壳(1)内,加水通道(6)远离蓄水区(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