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237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试验室和机箱室;试验室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横隔板;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制冷装置;试验室侧壁设置有纵向移动槽;纵向移动槽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上部通过钢丝绳与设置在试验室顶部的卷绕架连接;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中部设置有测试平台;升降板的一侧设置有冲击组件;冲击组件包括杠杆、支撑立杆、落锤、牵引绳、顶升气缸和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冲击试验、快速温变试验和单独高低温试验。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impact test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低温冲击试验箱。
技术介绍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是一种测试材料在瞬间大温差下的变化程度的设备,通常的试验箱通过将样品往复经过高温箱和低温箱来达到高低温冲击的效果,但是这种移动方式很容易使外界空气影响样品当前的温度,使高低温的瞬间温度不能达到要求,试验精度不足且样品在移动过程中暴露,重新升温或者降温末影箱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可实现冲击试验、快速温变试验和单独高低温试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置上层隔室和下层隔室;所述的上层隔室为试验室;所述的下层隔室为机箱室;所述试验室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横隔板;所述的伸缩横隔板将试验室分为上部的加热室和下部的制冷室;所述的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制冷装置;所述的试验室侧壁设置有纵向移动槽;纵向移动槽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外侧面与试验室的侧壁平齐;移动板向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下部位于伸缩横隔板的下方,移动板向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部位于伸缩横隔板的上方;所述移动板的上部通过钢丝绳与设置在试验室顶部的卷绕架连接,所述的卷绕架由卷绕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中部设置有测试平台;所述的测试平台为网状板体;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设置有冲击组件;所述的冲击组件包括杠杆、支撑立杆、落锤、牵引绳、顶升气缸和复位弹簧;所述杠杆的中部与支撑立杆的顶部铰接连接,支撑立杆的底部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杠杆位于测试平台上方的一端通过牵引绳与落锤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板上还设置有顶升气缸,所述的顶升气缸位于复位弹簧处;所述顶升气缸的顶部设置有推动凸块。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为盘管式蒸发器,所述盘管式蒸发器安装在试验室内,所述冷凝器和压缩机分别设置在机箱室中,所述蒸发器通过冷机管道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冷机管道连接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线路与电气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镍铬加热丝,所述镍铬加热丝安装在高低温试验室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试验室的顶板、底板和侧板以及门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热板、保温板和隔热板;所述的保温板和隔热板之间设置有空气夹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将传统的高温室和低温室整合在同一工作室中,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测试的精准度高;可实现冲击试验、快速温变试验和单独高低温试验。本技术在实验结束后,移动板移动,方便试样移出试验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冲击组件的落锤冲击试样表面的状态图。图3为侧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至3所示,为本技术的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设置上层隔室和下层隔室;所述的上层隔室为试验室12;所述的下层隔室为机箱室11;所述试验室12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横隔板13;所述的伸缩横隔板13将试验室12分为上部的加热室和下部的制冷室;所述的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制冷装置;所述的试验室12侧壁设置有纵向移动槽14;纵向移动槽14设置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外侧面与试验室12的侧壁平齐;移动板向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下部位于伸缩横隔板13的下方,移动板向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部位于伸缩横隔板13的上方;所述移动板的上部通过钢丝绳16与设置在试验室12顶部的卷绕架17连接,所述的卷绕架由卷绕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的中部设置有测试平台5;所述的测试平台5为网状板体;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设置有冲击组件;所述的冲击组件包括杠杆91、支撑立杆92、落锤93、牵引绳94、顶升气缸95和复位弹簧96;所述杠杆91的中部与支撑立杆92的顶部铰接连接,支撑立杆92的底部固定在升降板9上;所述杠杆91位于测试平台5上方的一端通过牵引绳94与落锤93连接;所述杠杆91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96与升降板9连接;所述升降板9上还设置有顶升气缸95,所述的顶升气缸95位于复位弹簧96处;所述顶升气缸95的顶部设置有推动凸块97。本技术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61、冷凝器62和压缩机63,所述蒸发器61为盘管式蒸发器,所述盘管式蒸发器安装在试验室12内,所述冷凝器62和压缩机63分别设置在机箱室11中,所述蒸发器61通过冷机管道连接冷凝器62,所述冷凝器62通过冷机管道连接压缩机63,所述压缩机63通过线路与电气系统连接。本技术的加热装置包括镍铬加热丝71,所述镍铬加热丝安装在高低温试验室12内壁上。本技术的试验室12的顶板、底板和侧板以及门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热板81、保温板82和隔热板83;所述的保温板82和隔热板83之间设置有空气夹层84。本技术使用时,需在加热环境中测试,移动板上升,如需在制冷环境中测试,移动板下降;高低温交变冲击试验时无需将试样移出试验室,只需打开伸缩板,将试样在加热室和制冷室之间变换位置即可。冲击组件可以对试样进行落锤冲击实验,顶升气缸95的活塞杆带动推动凸块97上升,将杠杆的一侧抬起,杠杆的另一侧现将,此时落锤中级试样表面进行落锤冲击试样。顶升气缸95的活塞杆下降,复位弹簧拉动杠杆原先抬起的一侧下降,落锤上升复位,如此往复进行实验。在进行快速温变实验室,可以通过抽风机抽走实验室内的低温空气或者高温空气,有助于温度的瞬间改变,经低温试验后的试样上升至加热装置处瞬间加热。本技术的伸缩板可以是手动伸缩也可以电动收缩。伸缩板与升降板侧壁紧密接触,将加热室和制冷室有效隔开。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设置上层隔室和下层隔室;所述的上层隔室为试验室(12);所述的下层隔室为机箱室(11);所述试验室(12)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横隔板(13);所述的伸缩横隔板(13)将试验室(12)分为上部的加热室和下部的制冷室;所述的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制冷装置;/n所述的试验室(12)侧壁设置有纵向移动槽(14);纵向移动槽(14)设置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外侧面与试验室(12)的侧壁平齐;移动板向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下部位于伸缩横隔板(13)的下方,移动板向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部位于伸缩横隔板(13)的上方;所述移动板的上部通过钢丝绳(16)与设置在试验室(12)顶部的卷绕架(17)连接,所述的卷绕架由卷绕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的中部设置有测试平台(5);所述的测试平台(5)为网状板体;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设置有冲击组件;所述的冲击组件包括杠杆(91)、支撑立杆(92)、落锤(93)、牵引绳(94)、顶升气缸(95)和复位弹簧(96);所述杠杆(91)的中部与支撑立杆(92)的顶部铰接连接,支撑立杆(92)的底部固定在升降板(9)上;所述杠杆(91)位于测试平台(5)上方的一端通过牵引绳(94)与落锤(93)连接;所述杠杆(91)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96)与升降板(9)连接;所述升降板(9)上还设置有顶升气缸(95),所述的顶升气缸(95)位于复位弹簧(96)处;所述顶升气缸(95)的顶部设置有推动凸块(97)。/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设置上层隔室和下层隔室;所述的上层隔室为试验室(12);所述的下层隔室为机箱室(11);所述试验室(12)的中部设置有伸缩横隔板(13);所述的伸缩横隔板(13)将试验室(12)分为上部的加热室和下部的制冷室;所述的加热室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室内设置有制冷装置;
所述的试验室(12)侧壁设置有纵向移动槽(14);纵向移动槽(14)设置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外侧面与试验室(12)的侧壁平齐;移动板向上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下部位于伸缩横隔板(13)的下方,移动板向下移至极限位置时,其上部位于伸缩横隔板(13)的上方;所述移动板的上部通过钢丝绳(16)与设置在试验室(12)顶部的卷绕架(17)连接,所述的卷绕架由卷绕电机驱动;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板(9);所述升降板(9)的中部设置有测试平台(5);所述的测试平台(5)为网状板体;所述升降板的一侧设置有冲击组件;所述的冲击组件包括杠杆(91)、支撑立杆(92)、落锤(93)、牵引绳(94)、顶升气缸(95)和复位弹簧(96);所述杠杆(91)的中部与支撑立杆(92)的顶部铰接连接,支撑立杆(92)的底部固定在升降板(9)上;所述杠杆(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定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五和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