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23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柜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架体和第一过滤器,架体包括容纳腔,容纳腔被第一过滤器分隔形成净化空间和污染空间,污染空间位于净化空间的上方;净化空间和污染空间之间通过气流管道连通,气流管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净化空间流向污染空间的风机;气流管道的进气口与净化空间的底端连通,气流管道的出气口与污染空间连通且出气口输出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由于气流管道出气口输出至污染空间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净化空间位于污染空间的下方,水平方向的气流不会在竖直方向产生局部冲击,使得污染空间中的气体能够更加均匀地通过第一过滤器进入到净化空间中。

Biosafety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安全柜
本技术属于安全柜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物安全柜。
技术介绍
生物安全柜在现代生物实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生物安全柜通常包括净化空间(待实验物放置在净化空间内)和污染空间,净化空间内的被污染的气体输送至污染空间,然后污染空间中的气体经过过滤后重新注入净化空间,可是污染空间注入到净化空间的气流通常不均匀,严重影响了净化空间内的实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染空间注入到净化空间的气流不均匀严重影响净化空间内的实验/生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架体和第一过滤器,所述架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所述第一过滤器分隔形成净化空间和污染空间,所述污染空间位于所述净化空间的上方;所述净化空间和所述污染空间之间通过气流管道连通,所述气流管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净化空间流向所述污染空间的风机;所述气流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净化空间的底端连通,所述气流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污染空间连通且所述出气口输出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空间和所述污染空间分别为长方体,所述净化空间的顶面积和所述污染空间的底面积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气流输出方向与所述气流管道在所述风机处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气流管道至少具有一个弯折处,各所述弯折处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沿所述气流管道流动的导风板。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为平板或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空间底部设置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污染空间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置有第二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器为高效过滤器;和/或所述第二过滤器为高效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等级为H14以上;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等级为H14以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污染空间内,通过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气流量与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进入到所述净化空间内的气流量的比例为3:7。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进风孔的风机箱,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风机箱上,所述进风孔离所述净化空间的直线距离为200mm~400mm。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为长方体,所述污染空间顶面上各点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距离一致。本技术提供的生物安全柜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生物安全柜,物体放置在净化空间内,风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净化空间的气体从净化空间的底部通过气流管道的进气口进入到气流管道内,进入到气流管道的气体经过风机后从气流管道的出气口注入到污染空间内;到达污染空间内的气体再经过第一过滤器过滤后重新从净化空间的顶部注入净化空间内以实现气体的循环净化;即净化空间的顶部源源不断接收到经过第一过滤器过滤的气流,而净化空间内被物体污染的气体源源不断地从气流管道的进气口输出;由于气流管道出气口输出至污染空间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净化空间位于污染空间的下方,水平方向的气流不会在竖直方向产生局部冲击,使得污染空间中的气体能够更加均匀地通过第一过滤器进入到净化空间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安全柜的主视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安全柜的左视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架体;11-容纳腔;111-净化空间;112-污染空间;12-进风口;13-排气口;2-气流管道;21-弯折处;22-导风板;3-风机;41-第一过滤器;42-第二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生物安全柜进行说明。生物安全柜包括架体1和第一过滤器41,架体1包括容纳腔11,容纳腔11被第一过滤器41分隔形成净化空间111和污染空间112,污染空间112位于净化空间111的上方;净化空间111和污染空间112之间通过气流管道2连通,气流管道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净化空间111流向污染空间112的风机3;气流管道2的进气口与净化空间111的底端连通,气流管道2的出气口与污染空间112连通且出气口输出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如此,物体放置在净化空间111内,风机3在工作的过程中,净化空间111的气体从净化空间111的底部通过气流管道2的进气口进入到气流管道2内,进入到气流管道2的气体经过风机3后从气流管道2的出气口注入到污染空间112内;到达污染空间112内的气体再经过第一过滤器41过滤后重新从净化空间111的顶部注入净化空间111内以实现气体的循环净化;即净化空间111的顶部源源不断接收到经过第一过滤器41过滤的气流,而净化空间111内被物体污染的气体源源不断地从气流管道2的进气口输出;由于气流管道2出气口输出至污染空间112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净化空间111位于污染空间112的下方,水平方向的气流不会在竖直方向产生局部冲击,使得污染空间112中的气体能够更加均匀地通过第一过滤器41进入到净化空间111中。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安全柜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净化空间111和污染空间112分别为长方体,净化空间111的顶面积和污染空间112的底面积相同。如此,污染空间112中的气体能够更加均匀地进入到净化空间111内。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净化空间111的长为940mm、宽为650mm以及高为650mm。在净化空间111离底面3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安全柜,包括架体和第一过滤器,所述架体包括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被所述第一过滤器分隔形成净化空间和污染空间,所述污染空间位于所述净化空间的上方;所述净化空间和所述污染空间之间通过气流管道连通,所述气流管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净化空间流向所述污染空间的风机;所述气流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净化空间的底端连通,所述气流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污染空间连通且所述出气口输出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安全柜,包括架体和第一过滤器,所述架体包括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被所述第一过滤器分隔形成净化空间和污染空间,所述污染空间位于所述净化空间的上方;所述净化空间和所述污染空间之间通过气流管道连通,所述气流管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净化空间流向所述污染空间的风机;所述气流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净化空间的底端连通,所述气流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污染空间连通且所述出气口输出的气流方向为水平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空间和所述污染空间分别为长方体,所述净化空间的顶面积和所述污染空间的底面积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气流输出方向与所述气流管道在所述风机处的延伸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至少具有一个弯折处,各所述弯折处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沿所述气流管道流动的导风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安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平板或弧形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峰胥麟毅
申请(专利权)人:达尔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