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14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包括水箱、循环进水泵和车轮;所述水箱包含进水口、过滤池、缓冲区、一级分离池和二级分离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油水分离前设置过滤槽,先除去油水中的固体杂质,有利于后续的处理,缓冲区中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格栅,当高层的格栅被油水注满时,油水再溢出至低层的格栅中,能有效的减小污水与油脂分离时的速度,减少分离时污水的堆积,提高分离的效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未完全进行油水分离的污水重新进入循环进水泵中,再次进行油水分离,多次分离使油水分离更加彻底,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且本装置带有车轮,能够自由的移动,便于使用。

An oil-water separ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分离池
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水分离池。
技术介绍
污水中除了含有固体杂质外,还往往含有大量的油脂,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只能除去污水中含有的固体杂质,而剩下的油脂依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油水分离技术往往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较大,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油脂从水的表面分离出来,而在分离过程中易造成污水堆积导致油水分离不彻底,排出的污水里仍含有大量油污,污染环境。此外,一般的油水分离池体积较大,位置固定,不便于移动。为此,提出一种油水分离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一种油水分离池,能有效的减小污水与油脂分离时的速度,减少分离时污水的堆积,提高分离的效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对于污水的多次分离使油水分离更加彻底,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且能够自由的移动,便于使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包括水箱、循环进水泵和车轮;所述水箱包含进水口、过滤池、缓冲区、一级分离池和二级分离池;所述一级分离池上端还设有与一级分离池连通的吸油管,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吸油管连通的排油口;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有与二级分离池连通的第二排污口;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有与过滤池连通的第一排污口;所述过滤池与缓冲区间安装有挡板;所述一级分离池与二级分离池间安装有挡板;所述一级分离池与缓冲区间设有挡板;所述缓冲区与所述二级分离池互相连通;所述二级分离池中设有一个挡板将其分为储水区和出水区,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出水区连通的循环出水口;所述水箱外侧面设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循环出水口与循环进水泵;所述车轮通过辊轴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循环进水泵安装在水箱外侧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池包含过滤槽和水槽,所述过滤槽与水槽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水箱底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滤槽四周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冲区中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格栅,所述格栅高度逐级下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油口装有与外界连通的阀门管道;所述吸油管上有多个小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一级分离池与缓冲区的挡板低于二级分离池中的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油水分离前设置过滤槽,先除去油水中的固体杂质,有利于后续的处理,缓冲区中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格栅,当高层的格栅被油水注满时,油水再溢出至低层的格栅中,能有效的减小污水与油脂分离时的速度,减少分离时污水的堆积,提高分离的效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未完全进行油水分离的污水重新进入循环进水泵中,再次进行油水分离,多次分离使油水分离更加彻底,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且本装置带有车轮,能够自由的移动,便于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俯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局部示意图。图例说明:001、循环进水泵;002、水箱;003、车轮;1、进水口;2、过滤池;21、过滤槽;22、水槽;23、过滤网;24、挡板;25、第一排污口;26挡板;3、缓冲区;31、格栅;4、一级分离池;41、吸油管;411、小孔;42、排油口;43、挡板;44、阀门管道;5、二级分离池;51、储水区;511、第二排污口;52、出水区;521、挡板;522、挡板;523、循环出水口;524、循环管道;6、辊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池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包括循环进水泵001、水箱002和车轮003;所述水箱002包含进水口1、过滤池2、缓冲区3、一级分离池4和二级分离池5;所述一级分离池4上端还设有与一级分离池4连通的吸油管41,所述水箱002侧壁上设有与吸油管41连通的排油口42;所述水箱002侧壁下端设有与二级分离池5连通的第二排污口511;所述水箱002侧壁下端设有与过滤池2连通的第一排污口25;所述过滤池2与缓冲区3间安装有挡板26;所述一级分离池4与二级分离池5间安装有挡板521;所述一级分离池4与缓冲区3间设有挡板43;所述缓冲区3与所述二级分离池5互相连通;所述二级分离池5中设有一个挡板522将其分为储水区51和出水区52,所述水箱002侧壁上设有与出水区52连通的循环出水口523;所述水箱002外侧面设有循环管道524,所述循环管道524连接循环出水口523与循环进水泵001;所述车轮003通过辊轴6与所述水箱002连接;所述循环进水泵001安装在水箱002外侧面;所述过滤池2包含过滤槽21和水槽22,所述过滤槽21与水槽22之间设置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的一端与所述水箱002底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滤槽21四周设置有过滤网23;所述缓冲区3中设有多个互不连通的格栅31,所述格栅31高度逐级下降;所述排油口42装有与外界连通的阀门管道44;所述吸油管41上有多个小孔411;所述一级分离池4与缓冲区3的挡板43低于二级分离池5中的挡板522。本技术使用时,油水先通过循环进水泵001压如进水口1中,并进入过滤槽21,大颗粒固体杂质通过过滤网23被除去,油水通过挡板24的下部进入水槽22,当水面高出过滤池2和缓冲区3的挡板26时,油水流动至缓冲区3的格栅31中,当高层的格栅31被油水注满时,油水溢出至低层的格栅31中,起到了缓冲、减少水流速度的作用,油水经过格栅31后流至一级分离池4和二级分离池5的储水区51中,打开排油口42的阀门管道44,当油水高度达到吸油管41时,部分油污通过吸油管41上的小孔411进入吸油管中,从排油口42排出,实现第一次分离。当剩余的水高度超过吸油管41时,关闭阀门管道44,水超过二级分离池5的挡板522高度时,进入出水区52,经过循环出水口523从循环管道524重新进入循环进水泵001中,再次进行油水分离,使油和水的分离更加彻底,提高了分离的效率,减少了污水对于环境的污染。本油水分离池还带有车轮003,可方便的移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包括循环进水泵、水箱和车轮;所述水箱包含进水口、过滤池、缓冲区、一级分离池和二级分离池;所述一级分离池上端还设有与一级分离池连通的吸油管,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吸油管连通的排油口;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有与二级分离池连通的第二排污口;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有与过滤池连通的第一排污口;所述过滤池与缓冲区间安装有挡板;所述一级分离池与二级分离池间安装有挡板;所述一级分离池与缓冲区间设有挡板;所述缓冲区与所述二级分离池互相连通;所述二级分离池中设有一个挡板将其分为储水区和出水区,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出水区连通的循环出水口,所述循环出水口在出水区的最下端;所述车轮通过辊轴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循环进水泵安装在水箱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包括循环进水泵、水箱和车轮;所述水箱包含进水口、过滤池、缓冲区、一级分离池和二级分离池;所述一级分离池上端还设有与一级分离池连通的吸油管,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吸油管连通的排油口;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有与二级分离池连通的第二排污口;所述水箱侧壁下端设有与过滤池连通的第一排污口;所述过滤池与缓冲区间安装有挡板;所述一级分离池与二级分离池间安装有挡板;所述一级分离池与缓冲区间设有挡板;所述缓冲区与所述二级分离池互相连通;所述二级分离池中设有一个挡板将其分为储水区和出水区,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出水区连通的循环出水口,所述循环出水口在出水区的最下端;所述车轮通过辊轴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循环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利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力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