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801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属于餐饮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火锅排油烟装置结构复杂、排污效果差、能耗大以及油污、排风凝结水容易堵塞过滤器进而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问题。内排烟火锅系统包括内排风锅和排油烟装置,内排风锅的锅底贯穿设有排风筒;排油烟装置包括排油烟管路,排油烟管路包括竖排风管、排油管以及主排风管,竖排风管的上端与排风筒连接,竖排风管的下端分别与排油管和主排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排油烟效果好,安装工序简单,具有显著的经济性。

A hot pot system with internal smoke exha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
本技术涉及餐饮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火锅餐饮行业发展迅速。由于火锅餐厅就餐与烹饪同时进行,使得烹饪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全部释放到室内,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低下,影响顾客就餐体验。因此如何在节能的前提下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成为火锅、烧烤餐厅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炭烤、燃气作为热源的火锅餐厅在燃烧不充分或排风不畅的情况下易导致室内CO、CO2、NOx浓度超标,严重影响顾客身体健康,因此目前火锅餐饮店多采用电磁炉作为火锅加热热源,避免了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但火锅沸腾挥发出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仍需通过排风装置排出室外。现有火锅餐厅中有些在火锅锅体上方设置收集管道,通过管道末端连接大功率抽风装置产生负压,进而将火锅沸腾产生的挥发物排走。该方式需要在餐饮店内布置大量收集管线,结构复杂,影响室内空间利用及就餐环境体验,造成能源浪费。另外,市场上已出现在火锅锅体中心及四周设置开口用作送风口或排风口,但该技术需同时配备送风机、送风管、送风口以及排风机排风管、排风口,结构形式较复杂,且该技术加热装置与锅体接触面为硬连接,接触面存在漏风问题,造成能源浪费,同时该技术也存在火锅挥发物携带的油污、冷凝水等成分附着、集聚在风管内部,大量油脂冷凝后会结块会增大管道阻力,并对管道设备造成腐蚀,严重影响风管内部环境导致使用寿命低等问题。有些火锅餐厅在火锅锅体四周设置开口用作排风口,火锅挥发物及水蒸气通过排风口进入排风立管,排风立管与埋设在地面以下的排烟干道连接,最终通过排烟干道末端连接的风机形成的负压将火锅挥发物排出室外。该技术风管间通过插接形式连接,存在严重的漏风问题,且排风阻力较大,导致排风系统运行能耗较高。火锅挥发物携带的油污、冷凝水等成分附着、集聚在风管内部,大量油脂冷凝后会结块会增大管道阻力,并对管道设备造成腐蚀,严重影响风管内部环境质量,大大降低了排油烟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火锅及其排油烟装置结构复杂、排污效果差、能耗大以及油污、排风凝结水容易堵塞过滤器进而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包括内排风锅和排油烟装置,内排风锅的锅底贯穿设有排风筒;排油烟装置包括排油烟管路,排油烟管路包括竖排风管、排油管以及主排风管,竖排风管的上端与排风筒连接,竖排风管的下端分别与排油管和主排风管连接。进一步地,竖排风管通过三通管与排油管和主排风管连接,三通管包括上接口、下接口和侧接口;上接口与竖排风管连接,下接口与排油管连接,侧接口与主排风管连接;上接口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落入下接口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进一步地,竖排风管与排油管为一体结构;竖排风管的侧壁设有开口,主排风管与开口连接。进一步地,排油管的下端设有集油装置,集油装置与排油管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内排烟火锅系统还设有用于固定排油烟装置以及支撑加热装置和内排风锅的支架;支架设有用于安装竖排风管的安装孔。进一步地,电磁炉的高度小于等于支架的环形空间深度。进一步地,竖排风管的上部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装置。进一步地,过滤装置为粉篱状不锈钢过滤网。进一步地,排风筒的顶端和/或排风筒上部侧壁设有油烟吸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a)本技术提供的内排烟火锅系统,通过优化内排风锅的排烟口,锅底贯穿设置有排风筒,排风筒的顶端和排风筒上部侧壁的外圆周均设有油烟吸入口,实现了无遮挡吸风,油烟无散逸,因而能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吸风,显著提升排油烟效果,有效排除火锅产生异味以及蒸汽,大大降低了空调能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性。b)本技术提供的内排烟火锅系统,通过优化的排油烟装置结构,结构简单,活动连接部件仅存在于锅体与竖排风管、集油装置与排油管两处,活动连接部件少,降低部件连接处排风的漏风率,降低拆洗难度,降低排风装置阻力,安装工序简单,利于工程安装及设备制造。c)本技术提供的内排烟火锅系统,通过设置粉篱形过滤装置,巧妙地利用其特有梭形结构,有效增加滤网侧壁油烟通透量,从而增大了容污量,降低了排风阻力,解决了污物阻塞滤网问题,显著降低空调能耗。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实施例中的内排烟火锅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排油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中空结构电磁炉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的中空结构电磁炉的剖面图;图5为实施例中的中空结构电磁炉的侧视图;图6为实施例中的内排风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磁炉;2-锅体;21-锅体侧壁;22-锅底;23-排风筒;31-竖排风管;32-排油管;33-主排风管;34-集油装置;35-支架;36-过滤装置;37-密封圈;38-风量调节阀;39-排风软管;310-地排风管路;4-台面;5-柜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公开了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包括内排风锅和排油烟装置,内排风锅的锅底22贯穿设有排风筒23;排油烟装置包括排油烟管路,排油烟管路包括竖排风管31、排油管32以及主排风管33,竖排风管31的上端与排风筒23连接,竖排风管31的下端分别与排油管32和主排风管33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内排烟火锅系统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中空结构,包括但不限定于中空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优选如图3至图5所示的中空结构电磁炉,该电磁炉1包括发热面板,垂直于发热面板设置有通孔,优选地,通孔设置于发热面板中心,发热线圈布置于发热面板环形实体区域内。将电磁炉1设计为中空结构,排油烟装置的排油烟管路能够由下向上穿过电磁炉1发热面板上的通孔,将排油烟管路布置于烟气中心位置,穿过电磁炉1从下方排走,大大降低了排风量,提高排除效果,而且克服了现有市场上火锅或烧烤油烟排放装置设置在电磁炉1及锅体2上方,影响室内美观的缺陷。本实施例中的内排风锅的结构与中空结构加热装置结构相匹配,示例性的,与中空结构电磁炉1配套使用的内排风锅,如图6所示,内排风锅的锅体2包括锅体侧壁21和锅底22,贯穿锅底22设置有排风筒23,排风筒23下端开口与排油烟管路连接形成贯穿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包括内排风锅和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风锅的锅底贯穿设有排风筒;/n所述排油烟装置包括排油烟管路,所述排油烟管路包括竖排风管、排油管以及主排风管,所述竖排风管的上端与排风筒连接,所述竖排风管的下端分别与排油管和主排风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排烟火锅系统,包括内排风锅和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风锅的锅底贯穿设有排风筒;
所述排油烟装置包括排油烟管路,所述排油烟管路包括竖排风管、排油管以及主排风管,所述竖排风管的上端与排风筒连接,所述竖排风管的下端分别与排油管和主排风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烟火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排风管通过三通管与排油管和主排风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包括上接口、下接口和侧接口;
所述上接口与所述竖排风管连接,所述下接口与排油管连接,所述侧接口与主排风管连接;
所述上接口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落入下接口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烟火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排风管与排油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竖排风管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主排风管与所述开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秀娟侯昱晟王志刚白文敬姜昱
申请(专利权)人: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