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为装饰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基层、填充层和第一隔离层,所述基层上设置有填充层,且填充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隔离层,并且第一隔离层安装在第二隔离层的下端,所述第二隔离层的上端设置有下保温层,且下保温层和定位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定位框的上端设置有上保温层,所述填充框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定位螺栓安装在盖板上。该装饰建筑防水结构,设计了具有支撑缓冲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防护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多重防水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同时设计了具有保温填补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上基层易受温差开裂的问题。
A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decoration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
,具体为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防水是装饰建筑在进行建造时必要的施工环节,通过将具有一定防水功能的材料均匀铺设在建筑装饰表面,实现对建筑装饰的防水,保证了建筑施工后的质量。随着建筑装饰防水结构的不断使用,传统建筑装饰防水施工通常仅将一层防水材料铺设在建筑表面,其中无法对防水材料受到压力进行缓冲,长时间对防水材料进行施压,易导致防水材料开裂,影响防水材料正常的防水效果,且单一的防水材料防水效果较为薄弱,同时基层易受温差开裂,导致基层缝隙浸水。综上所述,现有的防水结构在使用时存在着传统防水结构防护效果差,防水效果差和基层易受温差开裂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防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防水结构防护效果差,防水效果差和基层易受温差开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基层、填充层和第一隔离层,所述基层上设置有填充层,且填充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隔离层,并且第一隔离层安装在第二隔离层的下端,所述第二隔离层的上端设置有下保温层,且下保温层和定位框的下端相连接,并且定位框安装在钢丝加固层上,同时定位框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块,所述定位框的上端设置有上保温层,且上保温层的上端连接有防水层,并且防水层的上端安装有填充框,所述填充框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并且安装孔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安装在盖板上,且盖板安装在填充框的内部,并且盖板和限位板相连接,同时盖板上开设有填料口。优选的,所述基层上均匀分布有填充层,且填充层设置为生石灰,并且填充层和第一隔离层相贴合,同时第一隔离层设置为塑料布。优选的,所述第二隔离层设置为土工布,且第二隔离层和下保温层的下端面相贴合,并且下保温层和上保温层关于定位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定位框等间距分布在钢丝加固层上,且定位框和缓冲块为嵌套连接,并且缓冲块的上端面设置为凸起,同时缓冲块设置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且防水层上等间距分布有填充框,并且填充框和盖板为嵌套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和盖板为卡合连接,且安装孔贯穿盖板,并且安装孔和定位螺栓为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饰建筑防水结构,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具有支撑缓冲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防护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多重防水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同时设计了具有保温填补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上基层易受温差开裂的问题;1.钢丝加固层、定位框和缓冲块组成的结构是装置实现支撑缓冲功能的结构基础,通过钢丝加固层对防水结构整体的强度进行提升,同时通过定位框对缓冲块进行限位,进一步通过缓冲块对防水结构上受到的挤压进行吸收缓冲,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防护效果差的问题;2.填充框和防水层组成的结构是装置实现多重防水功能的结构基础,通过填充框对装置上的液态防水材料进行限位,通过液态防水材料和防水层对装置外部的水进行双重防护,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3.上保温层、下保温层、填充层和基层组成的结构是装置实现保温填补功能的结构基础,通过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对基层上方的温度进行阻隔,通过填充层和水结合,进一步对开裂后的基层缝隙进行填补,进一步延缓基层漏水,解决了传统防水结构上基层易受温差开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定位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填充框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填充层;3、第一隔离层;4、第二隔离层;5、下保温层;6、钢丝加固层;7、定位框;8、缓冲块;9、上保温层;10、防水层;11、填充框;12、限位板;13、安装孔;14、定位螺栓;15、盖板;16、填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基层1、填充层2、第一隔离层3、第二隔离层4、下保温层5、钢丝加固层6、定位框7、缓冲块8、上保温层9、防水层10、填充框11、限位板12、安装孔13、定位螺栓14、盖板15和填料口16,基层1上设置有填充层2,且填充层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隔离层3,并且第一隔离层3安装在第二隔离层4的下端,第二隔离层4的上端设置有下保温层5,且下保温层5和定位框7的下端相连接,并且定位框7安装在钢丝加固层6上,同时定位框7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块8,定位框7的上端设置有上保温层9,且上保温层9的上端连接有防水层10,并且防水层10的上端安装有填充框11,填充框11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13,并且安装孔13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螺栓14,定位螺栓14安装在盖板15上,且盖板15安装在填充框11的内部,并且盖板15和限位板12相连接,同时盖板15上开设有填料口16。本例中基层1上均匀分布有填充层2,且填充层2设置为生石灰,并且填充层2和第一隔离层3相贴合,同时第一隔离层3设置为塑料布,这种设计保证了填充层2在基层1开裂漏水后能够有效和水进行接触混合,从而对基层1上的缝隙进行填补,从而进一步延缓基层1上的漏水;第二隔离层4设置为土工布,且第二隔离层4和下保温层5的下端面相贴合,并且下保温层5和上保温层9关于定位框7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种设计保证了第二隔离层4能够有效对第二隔离层4下方的第一隔离层3、填充层2和基层1进行隔离,下保温层5和上保温层9能够有效对装置上方的温度进行阻隔,防止基层1受到外部较大的温差影响,导致装置上的基层1开裂受损;定位框7等间距分布在钢丝加固层6上,且定位框7和缓冲块8为嵌套连接,并且缓冲块8的上端面设置为凸起,同时缓冲块8设置为橡胶材质,这种设计保证了定位框7能够有效对装置上的缓冲块8进行限位,缓冲块8能够有效对缓冲块8上方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防止装置挤压受损,影响装置上具有防水功能的结构有效运行;防水层10为防水卷材,且防水层10上等间距分布有填充框11,并且填充框11和盖板15为嵌套连接,这种设计保证了防水层10能够有效对防水层10上的水进行阻隔,同时填充框11和盖板15能够有效对液态的防水材料进行限位,填充框11能够有效对盖板15进行限位;限位板12和盖板15为卡合连接,且安装孔13贯穿盖板15,并且安装孔13和定位螺栓14为螺纹连接,这种设计保证了限位板12能够有效对盖板15进行限位,安装孔13能够有效通过定位螺栓14对盖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基层(1)、填充层(2)和第一隔离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上设置有填充层(2),且填充层(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隔离层(3),并且第一隔离层(3)安装在第二隔离层(4)的下端,所述第二隔离层(4)的上端设置有下保温层(5),且下保温层(5)和定位框(7)的下端相连接,并且定位框(7)安装在钢丝加固层(6)上,同时定位框(7)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块(8),所述定位框(7)的上端设置有上保温层(9),且上保温层(9)的上端连接有防水层(10),并且防水层(10)的上端安装有填充框(11),所述填充框(11)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13),并且安装孔(13)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螺栓(14),所述定位螺栓(14)安装在盖板(15)上,且盖板(15)安装在填充框(11)的内部,并且盖板(15)和限位板(12)相连接,同时盖板(15)上开设有填料口(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基层(1)、填充层(2)和第一隔离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上设置有填充层(2),且填充层(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隔离层(3),并且第一隔离层(3)安装在第二隔离层(4)的下端,所述第二隔离层(4)的上端设置有下保温层(5),且下保温层(5)和定位框(7)的下端相连接,并且定位框(7)安装在钢丝加固层(6)上,同时定位框(7)的内部安装有缓冲块(8),所述定位框(7)的上端设置有上保温层(9),且上保温层(9)的上端连接有防水层(10),并且防水层(10)的上端安装有填充框(11),所述填充框(11)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上开设有安装孔(13),并且安装孔(13)的内部安装有定位螺栓(14),所述定位螺栓(14)安装在盖板(15)上,且盖板(15)安装在填充框(11)的内部,并且盖板(15)和限位板(12)相连接,同时盖板(15)上开设有填料口(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建筑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上均匀分布有填充层(2),且填充层(2)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杰,宋纪娜,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