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包括钢板,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钢板,所述两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钢筋,所述钢板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钢板的下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方案通过两侧钢板通过杆件焊接成支撑框架,通过在钢板开设定位孔对钢筋进行定位,使得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可实现精准控,且便于进行墙板吊装,同时可防止其他工序进行时碰撞预埋好的钢筋,而且该定位模具可实现折叠,便于进行运输。
A vertical steel bar positioning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墙板吊装时,需要将下部预埋钢筋准确无误的插入墙板灌浆套筒中,左右只要5mm的误差。所以对下部预埋钢筋的位置及安装完成后的成品保护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旦偏移大于5mm,下部钢筋将无法准确的插入墙板灌浆套筒中,将会对施工的时间、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目前针对预埋钢筋的处理时,缺乏良好的钢筋定位措施,导致预埋安装下部钢筋时,一块墙板范围内每一根钢筋的位置及相对间距难以保证精准的控制,而且在其他工序进行时,容易碰撞预埋好的钢筋,导致钢筋位置偏移。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来解决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该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可以解决预埋安装下部钢筋时,一块墙板范围内每一根钢筋的位置及相对间距需要精准的控制,安装完成后墙板吊装前要做好产品保护工作,防止其他工序进行时碰撞预埋好的钢筋,而且该定位模具可实现折叠,便于进行运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包括钢板,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钢板,所述两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钢筋,所述钢板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钢板的下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磁铁环,所述磁铁环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穿过两个支撑架。本技术的原理在于:使用时,通过将钢筋插入设计好的定位孔内,使得钢筋都处于定位孔内,然后钢筋的位置就作为预埋位置,使得钢筋实现精准的定位,各个钢筋之间的间距都通过定位孔控制,且构成的框架结构可以对钢筋进行保护工作,防止其他工序进行时发生碰撞;当需要将该定位模具折叠时拔出插接杆,然后将右侧的钢板向上翻转,即可将右侧部分翻折,实现折叠,便于进行运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两侧钢板通过杆件焊接成支撑框架,通过在钢板开设定位孔对钢筋进行定位,使得各个钢筋之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可实现精准控,且便于进行墙板吊装,同时可防止其他工序进行时碰撞预埋好的钢筋,而且该定位模具可实现折叠,便于进行运输。进一步,所述合页的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钢板,且钢板在合页的两侧呈对称设计。通过设计合页可以将两侧的钢板进行连接,可以使得两侧的钢板实现翻转折叠。进一步,所述每个钢板上的定位孔均匀排布,每个钢板上的定位孔开设有两排,每排开设有四个定位孔,且每个定位孔内均插接有钢筋。通过设计的定位孔,可以保证各个钢筋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实现钢筋的精准预埋,便于钢筋和墙板进行装配吊装。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内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由钢材料制成。通过插接杆和插孔的配合,防止钢板之间存在角度偏差,防止钢筋被折弯。进一步,所述每个钢板上均开设有三个大圆槽,且每个大圆槽均为通槽。大圆槽的设计可以降低钢板的重量,更有利于搬运移动。进一步,所述磁铁环与支撑架的表面吸合,所述磁铁环由磁性材料制成。磁铁环与支撑架吸合,在施工时插接杆不易从插孔内滑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竖向钢筋定位模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竖向钢筋定位模具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竖向钢筋定位模具的A部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钢板1、定位孔2、连杆3、加强杆4、钢筋5、凹槽6、合页7、支撑架8、插孔9、钢丝绳10、磁铁环11、插接杆1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包括钢板1,钢板1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钢板1之间焊接连杆3,上下两层钢板1的边缘处焊接支撑架8,两层钢板1之间焊接加强杆4,且加强杆4斜置,分别与支撑架8和连杆3焊接,钢板1、连杆3、加强杆4和支撑架8构成定位模具主体结构,形成框架结构,且构成相互对称的两个框架结构。钢板1的上端开设凹槽6,凹槽6内通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合页7,通过合页7将左右两侧框架结构进行连接,使得两个框架结构可以实现折叠,方便进行运输,每个钢板1上均开设有三个大圆槽,且每个大圆槽均为通槽,大圆槽的设计可以降低钢板1的重量,更有利于搬运移动。钢板1的上端开设定位孔2,且每个钢板1上的定位孔2均匀排布,每个钢板1上的定位孔2开设有两排,每排开设有四个定位孔2,且每个定位孔2内均插接有钢筋5,两层钢板1的定位孔2的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mm,定位孔2的开口大小根据钢筋5型号增大5mm,通过设计的定位孔2,可以保证各个钢筋5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实现钢筋5的精准预埋,便于钢筋5和墙板进行装配吊装。钢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10,钢丝绳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磁铁环11,磁铁环11与支撑架8的表面吸合,磁铁环11由磁性材料制成,通过磁铁环11与支撑架8吸合,在施工时插接杆不易从插孔内滑脱,磁铁环1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12,插接杆12穿过两个支撑架8,支撑架8开设有插孔9,插孔9内插接有插接杆12,插接杆12由钢材料制成,通过插接杆12和插孔9的配合,防止钢板1之间存在角度偏差,防止钢筋5被折弯。本技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通过将钢筋5插入设计好的定位孔2内,使得钢筋5都处于定位孔2内,然后钢筋5的位置就作为预埋位置,使得钢筋5实现精准的定位,各个钢筋5之间的间距都通过定位孔2控制,且构成的框架结构可以对钢筋5进行保护工作,防止其他工序进行时发生碰撞;当需要将该定位模具折叠时拔出插接杆12,然后将右侧的钢板1向上翻转,即可将右侧部分翻折,实现折叠,便于进行运输。本方案通过两侧钢板1通过杆件焊接成支撑框架,通过在钢板1开设定位孔2对钢筋5进行定位,使得各个钢筋5之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可实现精准控,且便于进行墙板吊装,同时可防止其他工序进行时碰撞预埋好的钢筋5,而且该定位模具可实现折叠,便于进行运输。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包括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钢板,所述两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钢筋,所述钢板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钢板的下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磁铁环,所述磁铁环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穿过两个支撑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包括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钢板,所述两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钢筋,所述钢板的上端边缘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合页,所述钢板的下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钢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磁铁环,所述磁铁环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穿过两个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钢筋定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的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钢板,且钢板在合页的两侧呈对称设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东,李宪斌,李胜利,赵之东,赵广新,高小欢,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新冶建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