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84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保温板在粘接时牢固性不强,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包括层状结构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内层内侧面与建筑物相粘接,所述复合保温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整个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外层外侧面上还开有沉孔,所述沉孔的深度小于复合保温板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排出复合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的气体,使复合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牢固粘接,消除粘接空鼓安全隐患,防止保温层坠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A structure of multilayer composite insulati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
本技术涉及保温板
,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牢固,平整美观,不仅能满足消防要求、又能满足保温节能需求的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应用的有机保温板是模塑聚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板等,保温效果好防火性能差,防火等级只能达到B1级,质量普遍较轻,坠落风险隐患小。无机保温板是岩棉板、珍珠板、发泡水泥板、发泡玻璃板、发泡陶瓷板等,保温效果差防火性能好,防火等级达到A级,质量普遍较重,坠落风险隐患大。随着国家防火和节能要求标准的不断提升,单一的防火材料和单一的高效节能材料已经很难满足现行的标准要求,一种新型的复合保温板已经成为了市场的迫切需求。因此,由防火材料和节能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的保温板应运而生,这种复合保温板外面沉、内面轻,安装时通过胶浆点框法或条粘法粘接在建筑外表面时,由于保温板预粘接表面涂覆的粘接材料是手工操作并不是完全等量和平整的,与建筑外墙粘接的墙体表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凹坑或凸起,在粘接到建筑外墙后,凹坑的地方很容易积存气体,导致此处的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不接触,保温板的牢固性将大打折扣,这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重量较重的保温板来说,一旦因粘接力不强导致脱落,将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保温板在粘接时牢固性不强,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包括层状结构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内层内侧面与建筑物相粘接,所述复合保温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整个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外层外侧面上还开有沉孔,所述沉孔的深度小于复合保温板的厚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和沉孔以复合保温板的中心线或对角线对称布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保温板上还开有与所述沉孔一一对应的锚固孔,所述锚固孔自所述沉孔延伸至复合保温板的内层内侧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内层为B级防火保温材料,外层为A级防火保温材料。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复合保温板构造通过开设直接贯通的通孔,在复合保温板的内层内侧面上涂覆胶浆等粘接材料并向建筑外墙上粘贴时,随着复合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复合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积存的气体就会从通孔处被“挤压”出来,使得复合保温板的粘接面能够完全彻底地与建筑外墙相接触,从而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牢固性,消除了安全隐患。在气体被全部“挤出”后,多余的粘接材料也会顺着通孔被挤出,此时工作人员只需用刮板将挤出的粘接材料刮平即可,也保证了整个保温板的安装平整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三的正视示意图;图中:1-复合保温板;2-内层;3-外层;4-通孔;5-沉孔;6-锚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1由两层复合而成,当然也可由三层或以上复合而成,这种多层复合而成的保温板,其内层2通常为B级防火保温材料制作,其保温性能卓越,能够满足保温方面的要求,且重量较轻,而外层3通常为A级防火保温材料制作,其防火性能卓越,能够满足防火方面的要求,且重量较重。对于整个的复合保温板1来说,其一般呈矩形结构,内层2的内侧面为粘接面,使用时,工作人员在内层2的内侧面上涂覆上胶浆等粘接材料,并将整块的复合保温板1向建筑外墙上按压,利用粘接材料的粘接力将复合保温板1固定粘接在建筑外墙上。为了排出复合保温板1与建筑外墙之间积存的气体,该实施例在复合保温板1上开设了多个(图中示出了三个)通孔4,这些通孔4并排设置并以复合保温板1的中心线对称,而且通孔4贯穿整个复合保温板1。当工作人员按压复合保温板1时,随着复合保温板1与建筑外墙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两者之间的气体逐渐被排出,其中,复合保温板1中心的气体可以通过通孔4全部排出,周边的气体则沿着复合保温板1的四周排出,最终使得复合保温板1与建筑外墙全部粘接牢固。当然,在按压复合保温板1时,气体被全部排空后,多余的粘接材料会顺着通孔4被挤压出来,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刮板将其刮平,保证复合保温板1的安装的平整美观。另外,待胶浆等粘接材料凝固后,嵌入通孔4内的胶浆还会对复合保温板1起到一定的“咬合”作用,其也能够大大提高复合保温板1的牢固性。除了通孔4之外,该实施例还在复合保温板1的外层3外侧面上开设了多个(图中示出了四个)沉孔5,这些沉孔5的深度要小于复合保温板1的厚度。沉孔5的作用是在将复合保温板1粘接后,在其中打入锚固胀栓,锚固胀栓的固定盘打入程度以与外层3的外侧面平齐或略凹陷为宜,利用粘接材料和锚固胀栓的双重作用将其完全彻底地固定住,消除脱落的危险。当然,通孔4和沉孔5的大小、数量均是经过测算得出的,通孔4的大小、数量在保证能够排出积存的全部气体后,还应当满足整个复合保温板1的强度和保温效果。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在复合保温板上还开有与沉孔5一一对应的锚固孔6,锚固孔6自沉孔5一直延伸至复合保温板的内层2内侧面,这种结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来说,不需要另外为锚固胀栓穿孔,直接将锚固胀栓插入锚固孔6内即可,更加方便锚固胀栓的安装。该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例,其通孔4的个数为两个并以复合保温板1的对角线对称布置。该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排出复合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积存的气体,使复合保温板与建筑外墙之间牢固粘接,消除安全隐患,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层状结构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内层内侧面与建筑物相粘接,所述复合保温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整个复合保温板;/n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外层外侧面上还开有沉孔,所述沉孔的深度小于复合保温板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层状结构的复合保温板,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内层内侧面与建筑物相粘接,所述复合保温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整个复合保温板;
所述复合保温板的外层外侧面上还开有沉孔,所述沉孔的深度小于复合保温板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保温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沉孔以复合保温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乃新钟建军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