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73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的行走装置、以及车体顶部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带动车体移动拉绳,车体的一端设有污泥收集装置,另一端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上安装的转轴、以及转轴上设置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转轴上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支撑板,每一所述支撑板均一端设置在转轴上,另一端设有弧形的防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具有较低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十分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通过利用行走轮带动铰刀刀头转动,纯机械结构驱动的铰刀刀头,降低了小微空间清淤车生产和使用成本。

A small and micro space desilting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
本技术属于清淤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
技术介绍
针对1m*1m、1m*1.5m微小空间暗涵清淤,现有清淤主要依靠人工辅助抽淤设备完成,利用地上暗涵清洗车的吸力,工人下到暗涵,手工用吸管抽吸淤泥;由于空间小,有毒气,工人要戴防毒面具,弯腰、甚至蹲下作业,15分钟换班一次。还要检查4种有毒气体,彻底通风换气,效率低、危险性大,特别在高温的夏天,蚊虫、有毒气体,工人异常辛苦。现有技术只是比纯人工清淤降低了劳动强度,没有消除工人的危险。如果使用机器人清淤车施工,虽然设备先进高级且功率高,但一是造价高,二是设备较大,难以进入到小微空间(1m*1m、1m*1.5m)内作业,不适用于小微空间的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的行走装置、以及车体顶部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带动车体移动拉绳,车体的一端设有污泥收集装置,另一端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上安装的转轴、以及转轴上设置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转轴上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支撑板,每一所述支撑板均一端设置在转轴上,另一端设有弧形的防滑板;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车体上设置的收集铲、以及收集铲上设置的吸污管,所述车体上对应收集铲的位置设有用于搅动污泥的搅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车体上与吸污管连接的出泥管,该出泥管与地面的抽取设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板上均设有用于增加防滑板摩擦力的针刺件。进一步的,所述各个防滑板之间设有过水间隙。进一步的,所述搅动机构包括车体上安装的可转动的铰刀轴、以及铰刀轴上设置的铰刀刀头,所述铰刀轴通过差速器与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车体上设置的定位杆,该定位杆的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另一端安装有可转动的导向轮,所述车体左右两侧对应设有多个定位杆固定位。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铲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用于聚拢污泥的弧形挡板,车体上对应收集铲上方的位置设有防止污泥后移的遮盖板。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对应收集铲的位置设有喷水头。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设有摄像设备和照明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具有较低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十分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通过利用行走轮带动铰刀刀头转动,纯机械结构驱动的铰刀刀头,在降低了小微空间清淤车生产和使用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清淤车的可靠性,根除了电气设备在潮湿闷热环境下易发生故障或损坏的问题;通过在行走轮上设置弧形的防滑板,大大提高了行走轮行走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行走轮带动铰刀刀头转动的可靠性,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拉绳,即可实现带动车体移动和驱动铰刀刀头转动,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内的操作难度。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轴与铰刀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拉绳;3-转轴;4-支撑板;5-防滑板;6-针刺件;7-收集铲;8-挡板;9-遮盖板;10-定位杆;11-摄像设备;12-照明设备;13-出泥管;14-吸污管;15-铰刀刀头;16-铰刀轴;17-导向轮;18-差速器;19-喷水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车体1、车体1底部的行走装置、以及车体1顶部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1上设有用于带动车体1移动拉绳2,具体的,地面上可以设置用于盘卷拉绳2的人工绞盘,操作人员通过转动绞盘即可实现车体1的移动,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使用成本很低且更加稳定可靠。优选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以在进出口设置2个可固定在地面的T形杆,杆长可伸缩,杆端底部设有滑轮结构,拉绳2从井口下来后通过这个滑轮,以保证小车受到拉绳2的拉力是水平的,或拉力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所述车体1的一端设有污泥收集装置,另一端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1上安装的转轴3、以及转轴3上设置的行走轮,所述转轴3安装在车体上,所述行走轮包括转轴3上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支撑板4,每一所述支撑板4均一端设置在转轴3上,另一端设有弧形的防滑板5;具体的,支撑板4可以采用钢板,呈放射状设置的支撑板4可以增加行走轮的重量,进而增加行走轮与管道底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呈放射状的支撑板4使这种行走轮的涉水性能也更好;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车体1上设置的收集铲7、以及收集铲7上设置的吸污管14,所述车体1上对应收集铲7的位置设有用于搅动污泥的搅动机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车体1上与吸污管14连接的出泥管13,该出泥管13与地面的抽取设备连接;抽取设备可以采用现有的淤泥清洗车,只要可以实现抽取污泥即可。所述防滑板5上均设有用于增加防滑板5摩擦力的针刺件6,所述针刺件6可以采用钢钉或钢锥,通过在防滑板5上进一步设置针刺件6,进一步加大了行走轮与管道底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行走轮发生打滑。所述各个防滑板5之间设有过水间隙,弧形的防滑板5更有利于留存积水,积水在提高了行走轮重量的同时,还可以对行走轮起到辅助阻挡作用,便于行走轮行进;具体的,当行走轮行进时,积水水会经过过水间隙涌入防滑板5上方,并在弧形的防滑板5上残留,行走轮继续行进时,涌入行走轮的积水会对支撑板4起到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体底部的行走装置、以及车体顶部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带动车体移动拉绳,车体的一端设有污泥收集装置,另一端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上安装的转轴、以及转轴上设置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转轴上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支撑板,每一所述支撑板均一端设置在转轴上,另一端设有弧形的防滑板;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车体上设置的收集铲、以及收集铲上设置的吸污管,所述车体上对应收集铲的位置设有用于搅动污泥的搅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体底部的行走装置、以及车体顶部的定位装置,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带动车体移动拉绳,车体的一端设有污泥收集装置,另一端设有污泥输送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车体上安装的转轴、以及转轴上设置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转轴上呈放射状设置的若干支撑板,每一所述支撑板均一端设置在转轴上,另一端设有弧形的防滑板;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车体上设置的收集铲、以及收集铲上设置的吸污管,所述车体上对应收集铲的位置设有用于搅动污泥的搅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车体上与吸污管连接的出泥管,该出泥管与地面的抽取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板上均设有用于增加防滑板摩擦力的针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微空间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防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学金侯志强张建党于瑞波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