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52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其包括现浇的基础底板、预制的叠合墙和叠合板,叠合墙的两端具有环形出筋,叠合墙下端的环形出筋伸入基础底板内并与基础底板内的底部纵向钢筋绑扎形成下暗梁,所述叠合墙上端的环形出筋与所述叠合板一端的直线出筋交错贴合且在墙顶处设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形成上暗梁,多面叠合墙在纵向拼接形成管廊的外墙或内墙,接缝处设有构成外墙暗柱的竖向钢筋笼及用于防止渗水的竖向型钢。有益效果是:叠合墙的上下端有环形出筋,安装时可形成上下暗梁,不需加腋结构,施工速度快且管廊截面计算高度h

Set up composite pipe gallery of concealed beams and colum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采用明挖现浇法施工,基坑开挖后进行基坑支护,然后再进行现浇法管廊施工。该工法具有施工速度慢,基坑支护时间长,工程造价高等不足。另外,整体预制管廊存在构件体积大,单个管廊构件比较重,具有对运输车辆及现场施工机械要求高的不足。现有的管廊节点处一般设置加腋处理,本技术采用设置暗梁和暗柱的节点加强措施,然后取消加腋,从构造方面加强处理,满足百年地下管廊的整体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旨在克服现有整体预制管廊及现浇加腋管廊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其包括现浇的基础底板、预制的叠合墙和叠合板,所述叠合墙的两端具有环形出筋,叠合板的两端具有直线出筋。所述叠合墙下端的环形出筋伸入所述基础底板内并与所述基础底板内的底部纵向钢筋绑扎形成下暗梁,所述叠合墙上端的环形出筋与所述叠合板一端的直线出筋交错贴合且在墙顶处节点设置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的基础底板(1)、预制的叠合墙(2)和叠合板(3),所述叠合墙(2)的两端具有环形出筋,叠合板(3)的两端具有直线出筋,所述叠合墙(2)下端的环形出筋伸入所述基础底板(1)内并与所述基础底板(1)内的底部纵向钢筋绑扎形成下暗梁(4),所述叠合墙(2)上端的环形出筋与所述叠合板(3)一端的直线出筋交错贴合且在墙顶处节点设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形成上暗梁(5),多面所述叠合墙(2)在纵向上通过侧端面拼接形成管廊的一面外墙,相邻两面所述叠合墙(2)的接缝处设有构成外墙暗柱(6)的竖向钢筋笼(8)及用于防止渗水的竖向型钢(9)。/n

【技术特征摘要】
1.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的基础底板(1)、预制的叠合墙(2)和叠合板(3),所述叠合墙(2)的两端具有环形出筋,叠合板(3)的两端具有直线出筋,所述叠合墙(2)下端的环形出筋伸入所述基础底板(1)内并与所述基础底板(1)内的底部纵向钢筋绑扎形成下暗梁(4),所述叠合墙(2)上端的环形出筋与所述叠合板(3)一端的直线出筋交错贴合且在墙顶处节点设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形成上暗梁(5),多面所述叠合墙(2)在纵向上通过侧端面拼接形成管廊的一面外墙,相邻两面所述叠合墙(2)的接缝处设有构成外墙暗柱(6)的竖向钢筋笼(8)及用于防止渗水的竖向型钢(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面所述外墙及一面内墙,所述内墙也由多面所述叠合墙(2)在纵向上通过侧端面拼接而成且在接缝处设有构成内墙暗柱(7)的竖向钢筋笼(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暗梁和暗柱的叠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的下暗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利剑何庸季征宇李忠涛
申请(专利权)人: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