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70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包括缸体(5)和与该缸体(5)对接的外接体(8),所述缸体(5)一端设有前端盖(1),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体(8)与缸体(5)对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缸体(5)与外接体(8)的密封连接;所述内部结构包括活塞(2)、后端盖(3)、后端活塞杆(4)和蓄能器(6),所述活塞腔及蓄能器(6)内填充硅油,所述后端活塞杆(4)内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尼器装置,使用蓄能器内置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蓄能器装置与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同时防止蓄能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整体美观。

A damper device with built-in accum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
本技术属于阻尼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
技术介绍
阻尼器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桥梁与墩台之间的连接单元,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减弱地震力对桥梁的作用,起到耗能的作用。传统的粘滞性阻尼器主要包括活塞杆、端盖、缸体、活塞、蓄能器及硅油等部件组成,常规阻尼器的蓄能器放置在缸体外侧,往往占据比较多的外围空间,表面的防腐特性要求比较,而且蓄能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影响,而使内部的硅油产生热胀冷缩,导致缸体内的硅油与蓄能器内硅油的被迫流动,最终影响阻尼器的性能,此外,外置蓄能器容易损坏,影响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使用蓄能器内置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蓄能器装置与外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同时防止蓄能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整体美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其中,所述外部结构包括缸体和与该缸体对接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其中,/n所述外部结构包括缸体(5)和与该缸体(5)对接的外接体(8),所述缸体(5)一端设有前端盖(1),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体(8)与缸体(5)对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缸体(5)与外接体(8)的密封连接;/n所述内部结构包括活塞(2)、后端盖(3)、后端活塞杆(4)和蓄能器(6),所述后端盖(3)设于所述缸体(5)与外接体(8)对接处,与所述前端盖(1)之间构成活塞腔,所述活塞(2)设于该活塞腔内,且所述后端盖(3)中心设有通孔,便于所述后端活塞杆(4)穿过该通孔与所述蓄能器(6)连接,所述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其中,
所述外部结构包括缸体(5)和与该缸体(5)对接的外接体(8),所述缸体(5)一端设有前端盖(1),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接体(8)与缸体(5)对接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实现所述缸体(5)与外接体(8)的密封连接;
所述内部结构包括活塞(2)、后端盖(3)、后端活塞杆(4)和蓄能器(6),所述后端盖(3)设于所述缸体(5)与外接体(8)对接处,与所述前端盖(1)之间构成活塞腔,所述活塞(2)设于该活塞腔内,且所述后端盖(3)中心设有通孔,便于所述后端活塞杆(4)穿过该通孔与所述蓄能器(6)连接,所述活塞腔及蓄能器(6)内填充硅油,所述后端活塞杆(4)内设有通孔,实现所述活塞腔与蓄能器(6)内硅油的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蓄能器的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6)设于所述外接体(8)内,为圆柱形罐状结构,其一端向内部凹陷且中心设有充气阀,另一端开设有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林彭代方解道雷朱德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