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截面深井强化循环造粒固液分离的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755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变截面深井强化循环造粒固液分离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水源、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流化床主体装置和药剂投加装置;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的出水管通过系统连接管与循环造粒流化床设备的进水管相连;所述的混凝剂投加器与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的加药混合机构相连;所述的粉碳投加器与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的加药混合机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次将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和流化床主体装置联合使用,并且将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和碳粉投加入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中,延长了藻类、浊质粒子的脱稳时间与活性炭吸附时间,强化了后续絮凝沉淀效果。

Water treatment system for enhancing solid-liquid separation of circulating granulation in deep well with gradual cross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渐变截面深井强化循环造粒固液分离的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造粒流化床,具体涉及一种渐变截面深井强化循环造粒固液分离的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成为国家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导向。以滇池、太湖为代表的的地表水富营养化治理,以含藻水处理技术为代表的饮用水处理,以废水零排政策为代表的工业节水和排水管控越来越受重视。我国目前66%以上的湖泊、水库或由于季节性水质变化或由于风力引起沉积物悬浮常出现富营养化与悬浮颗粒浓度较大的现象。与此同时工业循环冷却水由于适宜的温度和循环倍率的原因,也会出现季节性的藻类过度繁殖和浊度升高现象。在我国,水华蓝藻是最为常见的富营养化特征之一,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藻类。蓝藻细胞表面带负电荷,胞内存在气囊,不宜与混凝剂结合且易上浮,导致现有工艺难以有效处理。目前用的蓝藻水处理技术有预氧化混凝沉淀技术和预氧化混凝气浮技术。通过投加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次氯酸等预氧化药剂会使藻类表面胞衣脱落,加强混凝沉淀或气浮效果。混凝沉淀技术多采用絮凝加平流/斜管沉淀池的方式,混凝气浮采用高压溶气水使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渐变截面深井强化循环造粒固液分离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水源(50)、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60)、流化床主体装置(70)和药剂投加装置(80),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供水水源(50)通过带有水泵(51)的系统进水管(52)与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60)的第一进水管(60-15)相连,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60)的出水管(60-16)通过系统连接管(53)与流化床主体装置(70)的第二进水管(70-116)相连,流化床主体装置(70)的出水管(70-117)与系统出水管(54)相连,系统出水管(54)与供水水源(50)相连回流;/n所述的药剂投加装置(80)包括混凝剂投加器(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截面深井强化循环造粒固液分离的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水源(50)、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60)、流化床主体装置(70)和药剂投加装置(8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供水水源(50)通过带有水泵(51)的系统进水管(52)与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60)的第一进水管(60-15)相连,渐变截面深井混合反应器(60)的出水管(60-16)通过系统连接管(53)与流化床主体装置(70)的第二进水管(70-116)相连,流化床主体装置(70)的出水管(70-117)与系统出水管(54)相连,系统出水管(54)与供水水源(50)相连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廷林胡瑞柱薛睿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