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485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该吊放装置包括吊放组件(1)以及活动锁紧组件(2);所述吊放组件(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吊环(11)、吊筋(12)和吊钩(13);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设置在所述吊筋(12)上,并与所述吊钩(13)作用连接;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限位连杆机构(21)、第一垫板(22)以及弹簧(23)。该吊放装置通过连杆机构与弹簧相结合,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实现对钢筋笼水平移动及上浮的约束,避免出现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水平方向偏移以及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上浮的缺陷,且吊钩与钢筋笼的连接始终处于锁紧状态,有效防止钢筋笼滑脱,提高施工安全性能。

A lifting device of reinforcing cage for cast-in-plac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筋笼吊放
,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
技术介绍
灌注桩是直接在设计的桩位上开孔,成孔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而成的。由于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以及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灌注桩在基桩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灌注桩施工吊放钢筋笼过程中,钢筋笼与吊装装置的连接通过卡口连接。在理想状态下,采用该连接方式时,吊装装置只受竖直方向重力作用,是可以正常有效施工的。但是,实际施工中容易受成孔垂直度偏差或缩孔影响,导致吊放钢筋笼时孔壁对钢筋笼产生水平、竖直方向作用力;同时,机械吊装下钢筋笼时晃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卡口处存在滑脱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了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该吊放装置通过限位连杆机构与弹簧相结合,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转换实现对钢筋笼水平移动及上浮的约束,能够保证在吊放钢筋笼的整个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水平方向偏移以及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上浮的缺陷;且在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放组件(1)以及活动锁紧组件(2);/n所述吊放组件(1)包括吊环(11)、吊筋(12)以及吊钩(13);所述吊环(11)、吊筋(12)以及吊钩(1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n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用于活动约束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的水平方向移动以及活动约束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时的上浮;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设置在所述吊筋(12)上,并与所述吊钩(13)作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放组件(1)以及活动锁紧组件(2);
所述吊放组件(1)包括吊环(11)、吊筋(12)以及吊钩(13);所述吊环(11)、吊筋(12)以及吊钩(1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
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用于活动约束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的水平方向移动以及活动约束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时的上浮;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设置在所述吊筋(12)上,并与所述吊钩(13)作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设置位于所述吊环(11)与所述吊钩(13)之间;所述活动锁紧组件(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限位连杆机构(21)、第一垫板(22)以及弹簧(23);
所述第一垫板(2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220),所述吊筋(1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0)而贯穿所述第一垫板(22);所述吊筋(12)贯穿所述弹簧(23),且所述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垫板(22)和所述吊钩(13)连接;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吊筋(12)上,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板(22)连接;
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可随所述吊筋(12)的拉伸而向下驱使所述第一垫板(22)压缩所述弹簧(23),并同时在水平方向限位扩张以约束钢筋笼的水平方向移动;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所述弹簧(23)伸张并通过所述第一垫板(22)上顶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而使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在水平方向限位收缩,以驱使所述吊筋(12)受力向下,并下压所述吊钩(13),从而约束钢筋笼上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包括沿所述吊筋(12)对称设置的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灌注桩的钢筋笼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杆机构(21)包括第一铰接头(211)、第一连杆(212)和第二连杆(213);所述第一铰接头(211)固定设置在所述吊筋(12)上;所述第一连杆(21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头(211)上;所述第一连杆(2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13)的一端水平限位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杆(21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伟东何世发赖泽灿杨耀杰陈远钦何志勇彭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