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47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设置有绕线柱,工作平台设置有气缸,气缸的伸出端设置有推动板,推动板设置有若干张紧轮,工作平台设置有若干电机,电机的转轴同轴转动有绕线轮,工作平台收纳有夹紧铜线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剪断铜线的剪切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装置便于左夹臂和右夹臂挤压与张紧轮缠绕的铜线,从而减少铜线杂乱无章的情况,进而使得下一次将铜线与绕线轮绕接时,寻找铜线的线头较为方便,从而提高固定和缠绕铜线操作的便利性。

A regulating device for the incoming wire of wind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线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铜线在生产过程中,是将含有杂质的铜经过高温铜水,然后向铜水内泵送高压氧,经过模具冷却后形成模片,通过电解除去杂质后,最终得到高纯度的铜板,铜板经过第二次高温融化后,经冷却后被拉成较粗的铜条,较粗的铜条经延展又粗变细,从而达到电线标准要求。铜线经过最后一侧冷却和干燥后,需要通过绕线设备进行绕线操作,绕线设备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绕线柱进行调节装置,当铜线是将单根铜线进行绕线时,需要将若干铜线与绕线柱进行缠绕进线调节,然后绕线轮进行绕线操作,现有的绕线设备安装多个电机,以对应安装多个绕线轮,利用电机转动从而带动绕线轮进行连续绕线缠绕。由于绕线设备安装有多个绕线轮,当绕线轮绕线完毕时,需要将绕线轮的铜线的末端剪断,然后取下绕线轮,因此会造成很多铜线的末端处于悬空状态,从而造成杂乱无章的情况,同时,铜线的末端处于悬空状态,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飞舞的情况,使得寻找铜线末端的操作困难,进而对下一次的铜线缠绕操作造成困难。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具有便于固定悬空的铜线末端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侧面设置有绕线柱,所述工作平台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出端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设置有若干张紧轮,所述工作平台设置有若干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转动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位于所述张紧轮的下方,所述工作平台的侧面收纳有夹紧铜线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与工作平台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左夹臂,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右夹臂,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左夹臂与所述右夹臂相互挤压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左夹臂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夹臂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剪断铜线的剪切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绕线轮需要进行绕线操作时,将若干铜线分别与绕线柱缠绕,从而提高铜线的导向性,然后将铜线与张紧轮缠绕以张紧铜线,减少远离绕线过程中,铜线松弛而出现与绕线轮脱轨的情况;当绕线轮绕线完毕且暂停绕线后,通过剪切件剪断铜线,从而解除铜线缠绕绕线轮的状态,进而使得取出绕线轮的操作简便,由于夹紧装置位于剪切件的上方,在初始状态下,由于扭簧的作用,使得左夹臂和右夹臂相互挤压,以便于左夹臂和右夹臂挤压与张紧轮缠绕的铜线,从而减少铜线在未夹紧状态下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进而使得下一次将铜线与绕线轮绕接时,寻找铜线的线头较为方便,从而提高固定和缠绕铜线操作的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剪切件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与所述左夹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杆固定连接有左剪片,所述右杆与所述右夹臂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杆固定连接有右剪片,所述左剪片与所述右剪片相互剪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左杆与左夹臂和左剪片连接,且右杆与右夹臂和右剪片连接,使得左剪片和左夹臂同步运动,且右剪片和右夹臂同步运动,当左夹臂与右夹臂相互夹紧的同时,左剪片和右剪片进行相互剪切运动,进而使得剪切件剪断铜线时,夹紧装置同时夹紧铜线的线头,进而使得剪切件切断铜线和夹紧装置夹紧铜线的操作简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平台的侧面开有收纳所述夹紧装置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壁开有限位槽,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长块,所述伸长块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所述伸长块一体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卡接滑动,所述限位槽对所述限位块进行周向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滑动,从而带动伸长块和转轴进行滑动运动,有利于提高转轴滑动运动的导向性,进而使得转轴的滑动运动更加顺畅,同时,伸长块便于将夹紧装置伸出收纳槽外夹紧铜线,使得远距离夹紧铜线的操作简便,此外,通过设置收纳槽,使得夹紧装置和剪切件整体在收纳槽的内壁进行滑动运动,以便于将夹紧装置和剪切件整体收纳于收纳槽内,以节约使用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均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别在左夹臂和右夹臂上设置把手,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张开或夹紧两个把手,而实现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张开或夹紧操作,使得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张开和夹紧操作简便;同时,由于左剪片和左夹臂同步运动,右剪片和右夹臂同步运动个,进而使得左剪片和右剪片相互张开或剪切的操作简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夹臂的底面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剪切件和所转轴之间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板,由于限位板位于剪切件和转轴之间,使得铜线穿过左夹臂和右夹臂之间的位置时,由于限位板的限制作用,有利于减少铜线与左夹臂和右夹臂的贴合面分离的情况,进而使得左夹臂和右夹臂夹紧铜线的操作简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夹臂和所述右夹臂相互贴合的侧面均设置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左夹臂和右夹臂相互贴合的侧面设置橡胶垫,有利于提高左夹臂和右夹臂相互贴合的侧面的摩擦力,进而减少铜线与左夹臂和右夹臂相互贴合的侧面相互分离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剪片设置有包围所述剪切件下方的保护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护罩,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张开或夹紧左夹臂和右夹臂时,左剪片或右剪片伤害人手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板贯通有若干供所述张紧轮螺纹连接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板上设置多个供张紧轮连接的螺纹孔,以便于调整沿若干螺纹孔连线的长度方向张紧轮与绕线轮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绕接于张紧轮外周的铜线的张紧力,进而使得铜线的张紧力的调节操作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夹紧装置,利用扭簧的复位作用,从而使得左夹臂与右夹臂相互夹紧铜线,从而使得夹紧固定铜线的操作简便,进而减少因铜线处于悬空状态而难以寻找的情况;通过设置剪切件与夹紧装置同步运动,从而使得夹紧装置夹紧铜线的同时,剪切件可自动切断铜线,从而使得铜线的剪切操作简便;2.通过设置收纳槽便于将夹紧装置和剪切件收纳均收纳于收纳槽内,以节约使用空间,同时有利于减少因夹紧装置和剪切件凸出于工作平台侧面而增大绕线干涉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工作平台;11、收纳槽;111、限位槽;2、绕线柱;21、绕线口;3、气缸;4、推动板;41、螺纹孔;5、张紧轮;6、绕线轮;7、夹紧装置;71、转轴;711、环形槽;72、扭簧;73、左夹臂;74、右夹臂;75、橡胶垫;76、把手;77、限位板;78、伸长块;781、限位块;8、剪切件;81、左杆;82、左剪片;83、右杆;84、右剪片;85、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的侧面设置有绕线柱(2),所述工作平台(1)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伸出端设置有推动板(4),所述推动板(4)设置有若干张紧轮(5),所述工作平台(1)设置有若干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转动有绕线轮(6),所述绕线轮(6)位于所述张紧轮(5)的下方,所述工作平台(1)的侧面收纳有夹紧铜线的夹紧装置(7),所述夹紧装置(7)包括与工作平台(1)连接的转轴(71),所述转轴(71)转动连接有左夹臂(73),所述转轴(71)转动连接有右夹臂(74),所述左夹臂(73)和所述右夹臂(74)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左夹臂(73)与所述右夹臂(74)相互挤压的扭簧(72),所述扭簧(72)的一端与所述左夹臂(73)固定连接,所述扭簧(72)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夹臂(74)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装置(7)的下方设置有剪断铜线的剪切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柱进线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的侧面设置有绕线柱(2),所述工作平台(1)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伸出端设置有推动板(4),所述推动板(4)设置有若干张紧轮(5),所述工作平台(1)设置有若干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同轴转动有绕线轮(6),所述绕线轮(6)位于所述张紧轮(5)的下方,所述工作平台(1)的侧面收纳有夹紧铜线的夹紧装置(7),所述夹紧装置(7)包括与工作平台(1)连接的转轴(71),所述转轴(71)转动连接有左夹臂(73),所述转轴(71)转动连接有右夹臂(74),所述左夹臂(73)和所述右夹臂(74)之间设置有使所述左夹臂(73)与所述右夹臂(74)相互挤压的扭簧(72),所述扭簧(72)的一端与所述左夹臂(73)固定连接,所述扭簧(72)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夹臂(74)固定连接,所述夹紧装置(7)的下方设置有剪断铜线的剪切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柱(2)进线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剪切件(8)包括左杆(81)和右杆(83),所述左杆(81)与所述左夹臂(7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左杆(81)固定连接有左剪片(82),所述右杆(83)与所述右夹臂(74)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右杆(83)固定连接有右剪片(84),所述左剪片(82)与所述右剪片(84)相互剪切。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强安线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