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具体的,所述转运工装包括主盘体、盘底卡座和缓冲结构,所述主盘体的盘底设置有所述盘底卡座,所述盘底卡座的表面上设置所述缓冲结构。通过在盘底卡座的表面设置缓冲结构,当转运工装在转运的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缓冲结构能够降低所述外力对转运工装的冲击,避免所述转运工装的移动速度的突然改变,使得所述转运工装获得较平稳的移动速度,从而有效避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变形,有利保障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共面性。
A kind of transfer tooling for plastic sealing surface mount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是指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
技术介绍
塑封表贴类器件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在航空、电子、通信、空间等军用领域被广泛应用,送检数量逐年增加。由于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细密且软,在对该类器件进行可靠性筛选测试试验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引脚变形,对引脚共面性造成破坏。引脚共面性是指器件最低落脚平面与最高引脚之间的垂直距离,是集成电路引脚成形的一个重要参数,共面性差是造成集成电路与PCB板焊点开路故障的主要原因,若在板级测试阶段甚至系统组装完成后才确定的查出是由于元器件共面性差导致的故障,那么损失费用将比元器件级状况下昂贵一个数量级甚至可能造成系统或者设备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器件筛选质量把控的过程中对保证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共面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需求。元器件可靠性筛选过程主要包括测试和试验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外观初查、常温测试、温度循环等十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作业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区域,执行不同环节过程中需将塑封表贴类器件在不同作业设备之间的转运。目前,采用将塑封表贴类器件平摊在防静电托盘中转运、贮存,为避免塑封表贴类器件移动造成堆叠损坏,防静电托盘与塑封表贴类器件接触的表面通常具有防滑的作用。这样的设置,虽然避免了塑封表贴类器件的相对移动,但是在转运过程中防静电托盘的移动速度在外力作用下突然改变时,将对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产生作用力,容易导致引脚变形进而破坏引脚共面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解决防静电托盘在移动时突然变速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引脚变形的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包括主盘体、盘底卡座和缓冲结构,所述主盘体的盘底设置有所述盘底卡座,所述盘底卡座的表面上设置所述缓冲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为弹性垫片。进一步的,还包括盘口卡座,所述盘口卡座设置在所述主盘体的侧壁上,所述盘口卡座能够与另一个转运工装的盘底卡座相配合使得两个所述转运工装叠放,所述盘口卡座与所述另一个转运工装的盘底卡座的接触面设置有所述缓冲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主盘体与所述盘口卡座和所述盘底卡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盘体的侧壁和盘底上均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盘口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位,所述盘底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位。进一步的,所述盘口卡座为沿所述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盘底卡座为沿所述盘底边缘设置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互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为条带状。进一步的,还包括侧壁加强筋,所述侧壁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上。进一步的,还包括盘底加强筋,所述盘底加强筋按设定形状设置于所述盘底上。进一步的,所述设定形状选自网格、匚型或米字型中的至少一者。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通过在盘底卡座的表面设置缓冲结构,当转运工装在转运的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缓冲结构能够降低所述外力对转运工装的冲击,避免所述转运工装的移动速度的突然改变,使得所述转运工装获得较平稳的移动速度,从而有效避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变形,有利保障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共面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包括主盘体1、盘底卡座2和缓冲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主盘体1的盘底设置有所述盘底卡座2,所述盘底卡座2的表面上设置所述缓冲结构。通常,主盘体1的材料除满足耐温、防静电等要求外,为便于转运主盘体1以及避免主盘体1中的塑封表贴类器件因主盘体1变形而被压,还要求主盘体1满足一定的硬度且不易变形,可选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防静电聚丙烯(PP)、聚乳酸等。在转运主盘体1的过程,主盘体1可能会突然受到额外的外力作用(例如碰撞、急停等),由于主盘体1具有一定的硬度缺乏弹性,外力直接导致主盘体1的速度突变,此时主盘体1中的塑封表贴类器件将在惯性作用下与主盘体1产生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引脚,当多个引脚受力不均衡易导致引脚变形、不共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通过在盘底卡座2的表面设置缓冲结构,当转运工装在转运的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缓冲结构能够降低所述外力对转运工装的冲击,避免所述转运工装的移动速度的突然改变,使得所述转运工装获得较平稳的移动速度,从而有效避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变形,有利保障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共面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为弹性垫片。利用弹性垫片的弹力达到缓冲所述外力对转运工装的冲击,简单易实现。可选的,所述弹性垫片由橡胶制成。可选的,所述弹性垫片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盘底卡座的表面上。这样的技术方案,使得当弹性垫片损坏时,可以方便的更换所述弹性垫片,成本低廉。在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盘口卡座3,所述盘口卡座3设置在所述主盘体的侧壁上,所述盘口卡座3能够与另一个转运工装的盘底卡座2相配合使得两个所述转运工装叠放,所述盘口卡座3与所述另一个转运工装的盘底卡座1的接触面设置有所述缓冲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盘口卡座3与另一个准运工作的盘底卡座2相配合,能够实现两个转运工装的叠加,在转运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塑封表贴类器件在转运工装内不受到挤压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转运数量,提高检查、试验效率。此外,所述盘口卡座3上也设置有缓冲结构,保证多个转运工装叠放转运时也能够实现对外力的缓冲,且由于具有多个转运工装,外力被有效的分散在多个转运工装上,有效降低外力对单个转运工装的冲击,保障塑封表贴类器件的引脚共面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盘体1与所述盘口卡座3和所述盘底卡座2可拆卸连接。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当无需使用使,可将盘口卡座3和所述盘底卡座2拆卸,可以有效降低转运工装的整体体积,节省收纳空间。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所述主盘体1的侧壁和盘底上均设置有卡接部6,所述盘口卡座3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6配合的第一卡接位,所述盘底卡座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6配合的第二卡接位。可选的,所述卡接部6为燕尾形凸起,所述第一卡接位和所述第二卡接位为燕尾形凹槽。这样的卡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盘口卡座3为沿所述侧壁周向设置的第一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盘体、盘底卡座和缓冲结构,所述主盘体的盘底设置有所述盘底卡座,所述盘底卡座的表面上设置所述缓冲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封表贴类器件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盘体、盘底卡座和缓冲结构,所述主盘体的盘底设置有所述盘底卡座,所述盘底卡座的表面上设置所述缓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为弹性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盘口卡座,所述盘口卡座设置在所述主盘体的侧壁上,所述盘口卡座能够与另一个转运工装的盘底卡座相配合使得两个所述转运工装叠放,所述盘口卡座与所述另一个转运工装的盘底卡座的接触面设置有所述缓冲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体与所述盘口卡座和所述盘底卡座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体的侧壁和盘底上均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盘口卡座上设置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骁,金小金,陆涛,常成,李明泽,张翠竹,石建平,李显续,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