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其中电控盒安装结构包括电控盒、安装板和保护盒,安装板包括正面和背面,安装板上开设贯穿安装板的安装槽,电控盒为由上端板、下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形成的盒体结构,电控盒穿过安装槽,使得电控盒的上端板位于安装板的正面一侧,且电控盒的下底板位于安装板的背面一侧,在安装槽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电控盒的第一侧板相邻,电控盒的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固定组件上,电控盒于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孔,保护盒设置于第二侧板一侧,且将全部插孔包围于保护盒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空调电控盒的安全性能。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of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ntrol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电控盒,在安装走线时,需要在安装板和电控盒的盒体上开孔,用于安装对接插头。这些开孔使得对接插头裸露在外,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有一些电控盒产品,会用保温棉将开孔盖住,但是如果对接插头因故障起火,反而会引燃保温棉,导致周边可燃物燃烧,导致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电控盒的安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包括电控盒、安装板和保护盒,所述安装板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安装板上开设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槽,所述电控盒为由上端板、下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形成的盒体结构,所述电控盒穿过所述安装槽,使得所述电控盒的上端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一侧,且所述电控盒的下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一侧,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相邻,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电控盒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孔,所述保护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且将全部所述插孔包围于所述保护盒内。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还包括隔离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隔离板盖设于全部所述开孔上。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第一折板紧靠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折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盒包括上面板、前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上面板、所述前面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形成底部和后部开口的盒体结构,所述保护盒的后部紧靠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上开设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前面板的过线孔。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盒的前面板和左侧板形成的第一棱边,以及所述保护盒的前面板和右侧板形成的第二棱边上分别设置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电控盒安装结构包括电控盒、安装板和保护盒,电控盒穿过安装槽,使得电控盒的上端板位于安装板的正面一侧,且电控盒的下底板位于安装板的背面一侧,在安装槽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电控盒的第一侧板相邻,电控盒的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固定组件上,电控盒于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孔,保护盒设置于第二侧板一侧,且将全部插孔包围于保护盒内;从而将对接插头全部包围于保护盒内,避免对接插头裸露于外部,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空调电控盒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的背面未安装保护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保护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101:开孔;2:保护盒;201:上面板;202:前面板;203:右侧板;205:过线孔;206:加强筋;301:上端板;302:下底板;304:第二侧板;305:第三侧板;306:第四侧板;307:插孔;4:固定组件;5:隔离板;501:第一折板;502:第二折板;6:固定耳;7:电线盖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包括电控盒、安装板1和保护盒2,所述安装板1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安装板1上开设贯穿所述安装板1的安装槽,所述电控盒为由上端板301、下底板302、第一侧板(附图中未示出)、第二侧板304、第三侧板305和第四侧板306形成的盒体结构,所述电控盒穿过所述安装槽,使得所述电控盒的上端板301位于所述安装板1的正面一侧,且所述电控盒的下底板302位于所述安装板1的背面一侧,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与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相邻,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4上,所述电控盒于所述第二侧板30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孔307,所述保护盒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304一侧,且将全部所述插孔307包围于所述保护盒2内。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控盒穿过安装槽,使得电控盒的上半部分位于安装板1的正面一侧,电控盒的下半部分位于安装板1的背面一侧。安装板1上设置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为凹型(附图1中给出了凹型结构的示意图)或L型结构,固定组件4的凹型或L型底部固定于安装板1上,固定组件4的凹型或L型垂直部用于固定电控盒,凹型或L型垂直部上开设安装孔,电控盒的第一侧板上开设有对应的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将凹型或L型垂直部的安装孔和第一侧板的安装孔进行连接,使得电控盒固定于固定组件4上。电控盒的第一侧板304上开设至少一个插孔307,插孔307用于安装对接插头,优选地,插孔307为多个,不同的插头或者电线从不同的插孔307进行安装布设。上述保护盒2将全部的插孔307均包围于内,这样,就可以将对接插头全部包围于保护盒2内,避免对接插头裸露于外部,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空调电控盒的安全性能。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还包括隔离板5,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安装板1的开孔101,所述开孔101位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侧板304的一侧,所述隔离板5盖设于全部所述开孔101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开孔101与插孔307一一对应,上述开孔101用于电控盒结构安装时,将对接插头的电源线穿过。上述隔离板5用于在对接插头的电源线穿过之后,将开孔101盖住,避免对接插头裸露于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电控盒的安全性能。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5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的正面,所述保护盒2设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盒、安装板和保护盒,/n所述安装板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安装板上开设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槽,/n所述电控盒为由上端板、下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形成的盒体结构,所述电控盒穿过所述安装槽,使得所述电控盒的上端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一侧,且所述电控盒的下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一侧,/n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相邻,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上,/n所述电控盒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孔,所述保护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且将全部所述插孔包围于所述保护盒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盒、安装板和保护盒,
所述安装板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安装板上开设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槽,
所述电控盒为由上端板、下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形成的盒体结构,所述电控盒穿过所述安装槽,使得所述电控盒的上端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一侧,且所述电控盒的下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一侧,
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相邻,所述电控盒的第一侧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上,
所述电控盒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孔,所述保护盒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且将全部所述插孔包围于所述保护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还包括隔离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隔离板盖设于全部所述开孔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电控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