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011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07
一种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包括第一离型硅油层、第一基材层、聚乙烯层、第二基材层、第二离型硅油层、第一胶黏侧贴片及第二胶黏侧贴片,第一胶黏侧贴片及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粘接在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边上,并且第一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相搭接,第二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相搭接,即,第一胶黏侧贴片与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设置于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于对比文件中的三合一式离型膜需要对芯层的四边分别使用双面胶带贴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第一胶黏侧贴片和第二胶黏侧贴片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了生产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

Three in one release film for PCB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
本技术涉及保护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
技术介绍
目前,在线路板生产工艺中的压合工序中,为使板材所受压力均匀,避免板材被外界污染,线路板在压合时需要采用一种既耐高温,又具有缓冲功能的三合一离型膜。三合一离型膜中的缓冲材在板材压合过程中起缓冲作用,而具有耐高温的缓冲材料成本较高,故使用成本较低的非耐高温缓冲材与耐高温的离型膜层叠起来,制成三合一离型膜。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一篇名为三合一式离型膜,授权公告号是CN208914725U,该专利文献公开一种三合一式离型膜,该专利技术中,芯层为缓冲层,使用胶带贴合机将双面胶带贴在芯层和下表层离型层之四边的中间位置,上、下表层离型层与芯层分别通过双面胶带粘接固定,其生产为手工生产,虽然使用双面胶带可以提高手工生产的效率,但生产效率还是不高。且每张三合一离型膜需要在芯层及下表面离型层各贴合四个双面胶带,双面胶带消耗较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一种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包括:第一离型硅油层、第一基材层、聚乙烯层、第二基材层、第二离型硅油层及第一胶黏侧贴片及第二胶黏侧贴片,所述第一基材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上;所述聚乙烯层粘附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基材层粘附在所述聚乙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粘附在所述第二基材层远离所述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及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粘接在所述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边上,并且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其中,所述聚乙烯层的长度、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长度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宽度相等;所述聚乙烯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且所述聚乙烯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之差为10mm~5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厚度为0.001mm~0.003mm,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0.025mm~0.07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缘对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边缘对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边缘对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上述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通过设置第一离型硅油层、第一基材层、聚乙烯层、第二基材层、第二离型硅油层、第一胶黏侧贴片及第二胶黏侧贴片,所述第一基材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上;所述聚乙烯层粘附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基材层粘附在所述聚乙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粘附在所述第二基材层远离所述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即,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与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分别位于所述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的上、下表面,耐高温的离型硅油层使所述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能承受较高的温度。其次,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及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粘接在所述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边上,并且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即,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与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于对比文件中的三合一式离型膜需要对芯层的四边分别使用双面胶带贴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所述聚乙烯层的长度、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长度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宽度相等;所述聚乙烯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且所述聚乙烯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之差为10mm~50mm,在所述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的点胶工序中,生产线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有点胶机,所述点胶机的点胶口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中间位置,且紧贴所述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边缘,生产线运转时,所述点胶机会顺着传动的方向把胶水涂在所述聚乙烯层的两侧,胶水凝固后形成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及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实现了点胶的自动化,减少了生产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的生产工艺流程图中点胶工序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10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10包括:第一离型硅油层100、第一基材层200、聚乙烯层300、第二基材层400、第二离型硅油层500、第一胶黏侧贴片600及第二胶黏侧贴片700。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基材层200粘附在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100上;所述聚乙烯层300粘附在所述第一基材层200远离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100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基材层400粘附在所述聚乙烯层3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离型硅油层、第一基材层、聚乙烯层、第二基材层、第二离型硅油层、第一胶黏侧贴片及第二胶黏侧贴片,所述第一基材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上;所述聚乙烯层粘附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基材层粘附在所述聚乙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粘附在所述第二基材层远离所述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及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粘接在所述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边上,并且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n其中,所述聚乙烯层的长度、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长度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宽度相等;所述聚乙烯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且所述聚乙烯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之差为10mm~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线路板生产的三合一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离型硅油层、第一基材层、聚乙烯层、第二基材层、第二离型硅油层、第一胶黏侧贴片及第二胶黏侧贴片,所述第一基材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上;所述聚乙烯层粘附在所述第一基材层远离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基材层粘附在所述聚乙烯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粘附在所述第二基材层远离所述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及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分别粘接在所述聚乙烯层相对的两侧边上,并且所述第一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所述第二胶黏侧贴片相对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相搭接;
其中,所述聚乙烯层的长度、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长度及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离型硅油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离型硅油层的宽度相等;所述聚乙烯层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洪添罗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贝斯特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