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007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玻璃主体,所述玻璃主体的外表面贴合有第一强化层,所述玻璃主体的内表面贴合有第二强化层,所述第二强化层与第一强化层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强化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隔热层,所述缓冲层包括复合粘接在第一强化层外表面的镀铝PET层,所述镀铝PET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透明防爆片层,所述透明防爆片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PET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同时在受到巨大冲击力而导致玻璃破碎时,能够防止玻璃飞溅导致人受伤的情况发生,此外,本钢化玻璃还具备隔离紫外线、隔热的效果。

Toughened glass for impact resistant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
技术介绍
表面具有压应力的玻璃。又称强化玻璃。采用钢化方法对玻璃进行增强,1874年始于法国。现有市场上的汽车钢化玻璃除了硬度较高之外,不具备防眩晕、隔离紫外线以及防止碎玻璃飞溅的功能,从而使得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玻璃主体,所述玻璃主体的外表面贴合有第一强化层,所述玻璃主体的内表面贴合有第二强化层,所述第二强化层与第一强化层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强化层的外表面粘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隔热膜层,所述缓冲层包括复合粘接在第一强化层外表面的镀铝PET层,所述镀铝PET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透明防爆片层,所述透明防爆片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PET层,且PET层的外表面与隔热膜层的内表面相互接触,所述PET层、透明防爆片层以及镀铝PET层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2:1。优选的,所述隔热膜层具体为挡热膜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强化层包括符合粘接在玻璃主体外表面的防爆膜层,所述防爆膜层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防紫外线膜层,且防紫外线膜层与防爆膜层之间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二强化层的内表面复合粘接有防眩光膜层,且防眩光膜层的厚度与隔热膜层相同。优选的,所述隔热膜层、第一强化层、缓冲层以及玻璃主体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2:4:8。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有益效果在于:该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同时在受到巨大冲击力而导致玻璃破碎时,能够防止玻璃飞溅导致人受伤的情况发生,此外,本钢化玻璃还具备隔离紫外线、隔热的效果,因此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的缓冲层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的第一强化层的结构放大图。图中:隔热膜层1、第一强化层2、防紫外线膜层21、防爆膜层22、缓冲层3、PET层31、透明防爆片层32、镀铝PET层33、玻璃主体4、第二强化层5、防眩光膜层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玻璃主体4,玻璃主体4的外表面贴合有第一强化层2,玻璃主体4的内表面贴合有第二强化层5,第二强化层5与第一强化层2为相同设置,第一强化层2的外表面粘接有缓冲层3,缓冲层3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隔热膜层1,隔热膜层1具体为挡热膜层,第二强化层5的内表面复合粘接有防眩光膜层6,且防眩光膜层6的厚度与隔热膜层1相同,隔热膜层1、第一强化层2、缓冲层3以及玻璃主体4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2:4:8,挡热膜能够起到隔热热源的效果,能够避免汽车内部出现高温的情况,同时第一强化层2与第二强化层5对玻璃主体4进行包裹,起到了对玻璃主体4的保护效果的同时,能够防止玻璃主体4的破碎时发生飞溅的情况。缓冲层3包括复合粘接在第一强化层2外表面的镀铝PET层33,镀铝PET层33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透明防爆片层32,透明防爆片层32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PET层31,且PET层31的外表面与隔热膜层1的内表面相互接触,PET层31、透明防爆片层32以及镀铝PET层33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2:1,PET层31与镀铝PET层33形成的复合膜的厚度在0.05mm,这种厚度的通过胶粘剂与第一强化层2相互贴合,使得防爆的效果增加的同时,也能够延长被小偷敲碎玻璃的时间,起到防盗的效果。第一强化层2包括符合粘接在玻璃主体4外表面的防爆膜层22,防爆膜层22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防紫外线膜层21,且防紫外线膜层21与防爆膜层22之间的厚度相同,通过该设计,能够使得车内对紫外线进行隔离,降低了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玻璃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主体(4)的外表面贴合有第一强化层(2),所述玻璃主体(4)的内表面贴合有第二强化层(5),所述第二强化层(5)与第一强化层(2)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强化层(2)的外表面粘接有缓冲层(3),所述缓冲层(3)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隔热膜层(1),所述缓冲层(3)包括复合粘接在第一强化层(2)外表面的镀铝PET层(33),所述镀铝PET层(33)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透明防爆片层(32),所述透明防爆片层(32)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PET层(31),且PET层(31)的外表面与隔热膜层(1)的内表面相互接触,所述PET层(31)、透明防爆片层(32)以及镀铝PET层(33)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汽车钢化玻璃,包括玻璃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主体(4)的外表面贴合有第一强化层(2),所述玻璃主体(4)的内表面贴合有第二强化层(5),所述第二强化层(5)与第一强化层(2)为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强化层(2)的外表面粘接有缓冲层(3),所述缓冲层(3)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隔热膜层(1),所述缓冲层(3)包括复合粘接在第一强化层(2)外表面的镀铝PET层(33),所述镀铝PET层(33)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透明防爆片层(32),所述透明防爆片层(32)的外表面复合粘接有PET层(31),且PET层(31)的外表面与隔热膜层(1)的内表面相互接触,所述PET层(31)、透明防爆片层(32)以及镀铝PET层(33)之间的厚度比例为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杏娜
申请(专利权)人:泊头市特安钢化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