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953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55
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当内压板发生部分磨损时,无需对内压板及套体进行整体更换,可节约资源,降低投入成本,其包括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内压板一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一,内压板二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二,斜面一与斜面二对应抵靠布置,斜面一与斜面二的斜度一致,斜面一、斜面二均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布置,内压板一的另一端与驱动轴对应,内压板二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套体上,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均包括至少三个,三个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围绕驱动轴均匀布置。

A combined inner press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内压板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内压板。
技术介绍
在风力发电机制造过程中,电机转子在驱动轴驱动作用下旋转,驱动轴的一端与电机转子固定,另一端穿过轴承座与转轴驱动装置连接,电机转子为高速旋转部件,其在高速旋转状态下必然产生振动及微小晃动,与电机转子固定在一起的驱动轴也必然出现晃动的问题,目前常用的减小驱动轴晃动的方式是,在转子与轴承座之间的驱动轴外周加装套体,套体内设置内压板,通过内压板对转轴起到限位的作用,但是驱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必然会因晃动而与其周围的内压板产生接触,在电机长期运行状态下,驱动轴必然会对内压板产生磨损,若内压板磨损较多,极易导致驱动轴转动不稳定甚至损坏的问题出现,目前内压板与外部套体为固定连接,若内压板发生磨损,则需对套体及内压板进行整体更换,套体与内压板整体更换的方式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使投入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压板与套体固定连接,当内压板发生磨损时,需将磨损的内压板与套体一起进行整体更换的方式,易造成资源浪费,使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当内压板发生部分磨损时,无需对内压板及套体进行整体更换,可节约资源,降低投入成本。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压板一、内压板二,所述内压板一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一,所述内压板二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二,所述斜面一与斜面二对应抵靠布置,所述斜面一与斜面二的斜度一致,所述斜面一、斜面二均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内压板一的另一端与驱动轴对应,所述内压板二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套体上,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均包括至少三个,三个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围绕所述驱动轴均匀布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套装于驱动轴上,所述套体内侧端设置有凹槽一,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布置于所述凹槽一内;所述内压板一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的外缘面相匹配的弧面,所述内压板一的弧面的弧度大于等于所述驱动轴的外缘面的弧度;所述套体上与所述凹槽一相邻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布置于所述凹槽一的一侧,每个所述凹槽二内分别设置有位移传感器。采用本技术的上述结构,由于内压板一的另一端与驱动轴对应,因此可通过内压板一实现驱动轴的限位,避免驱动轴因振动,晃动幅度过大而损坏,确保了驱动轴平稳转动;由于内压板一、内压板二上分别设置有对应布置的斜面一、斜面二,且斜面一、斜面二均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布置,且斜面一与斜面二相抵靠,因此当内压板一与驱动轴对应的侧端面发生磨损时,内压板一与驱动轴之间的间隙增大,可通过旋拧斜面二另一端的螺钉,使内压板二竖向移动,螺钉驱动内压板二移动过程中,其一端的斜面二沿斜面一移动,挤压内压板一,使内压板一向驱动轴方向移动,从而缩小内压板一与驱动轴之间的间隙,确保驱动轴的晃动幅度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本装置,只有当内压板一的磨损超过内压板二的最大宽度时,才需更换内压板一,因此,可大大提高内压板一的使用寿命,并且其只需更换内压板一即可,无需将内压板一与其外部的套体一起更换,因此,可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投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图2,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其包括内压板一1、内压板二2,内压板一1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一11,内压板二2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二21,斜面一11与斜面二21对应抵靠布置,内压板一1、内压板二2构成内压板组合结构,斜面一11与斜面二21的斜度一致,斜面一11、斜面二21分别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布置,斜面一11、斜面二21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0°~80°,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为60°,内压板一11的另一端与驱动轴3对应,内压板二2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4固定于套体5上,本实施例中,内压板一1、内压板二2均包括四个,四个内压板一1、内压板二2围绕驱动轴3均匀布置,四个内压板一1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四个内压板二2的横向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内压板一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驱动轴3的外缘面相匹配的弧面12,内压板一1的弧面的弧度大于等于驱动轴3的外缘面的弧度;套体5套装于驱动轴3上,套体5内侧端设置有凹槽一51,内压板一1、内压板二2布置于凹槽一51内;套体5上与凹槽一51相邻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凹槽二52,凹槽二52布置于凹槽一51的一侧,每个凹槽二52内分别设置有位移传感器6,本实施例中,凹槽一51、凹槽二52分别设置有四个,驱动轴3的轴向设置有四个均匀布置的位移传感器6,位移传感器6紧邻内压板一1的一侧布置,本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6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分别与报警装置、显示器连接。将本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机中,首先,将内压板一1、内压板二2布置于套体5的凹槽一51内,然后将套体5套装于风力发电机转子的驱动轴3上,内压板一1的圆弧面与驱动轴3的外缘面相对应,通过位移传感器6检测驱动轴3的晃动幅度,当内压板一1的圆弧面未磨损,或磨损较小时,驱动轴3的外缘面到位移传感器6的距离保持在预设合理范围内,当内压板一1的圆弧面磨损较大时,内压板一1的圆弧面到驱动轴3的外缘面之间的间隙增大,内压板一1对驱动轴3的限位能力减小,因此驱动轴3因缺少内压板1的限位而晃动幅度增大,通过位移传感器6检测驱动轴3的晃动幅度,当检测到驱动轴3的外缘面到位移传感器6的距离超出合理范围时,位移传感器6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中的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同时控制器将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检修人员根据显示器的读数旋拧螺钉,通过旋拧螺钉使内压板二2挤压内压板一1,使内压板一1横向移动,减小内压板一1与驱动轴3的外缘面之间的间隙,从而确保驱动轴3的晃动幅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压板一、内压板二,所述内压板一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一,所述内压板二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二,所述斜面一与斜面二对应抵靠布置,所述斜面一与斜面二的斜度一致,所述斜面一、斜面二均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内压板一的另一端与驱动轴对应,所述内压板二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套体上,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均包括至少三个,三个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围绕所述驱动轴均匀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内压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压板一、内压板二,所述内压板一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一,所述内压板二的一端设置有斜面二,所述斜面一与斜面二对应抵靠布置,所述斜面一与斜面二的斜度一致,所述斜面一、斜面二均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布置,所述内压板一的另一端与驱动轴对应,所述内压板二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套体上,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均包括至少三个,三个所述内压板一、内压板二围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昌至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