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英义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3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搅拌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壁上的双螺旋叶片,所述罐体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之间设置辅助叶片,所述辅助叶片分别与双螺旋叶片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所述双螺旋型腔的端面掩盖位于所述罐体后锥段端部的出料口。该混凝土搅拌车的改进型搅拌罐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罐体倾斜避免遗撒且有效增加填装容量的特点。

A mixing tank of concrete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
本技术属于搅拌车
,具体的讲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混凝土的专用运输卡车,它的搅拌罐外形包括前锥(台)段、中筒段和后锥(台)段,整个罐体后端上扬倾斜放置在车体内,也常被称为田螺车。在装车和运输过程中搅拌车会始终保持搅拌罐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现有的搅拌罐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套螺旋叶片构成的绞龙,用于进料和卸料,由于螺旋叶片的宽度有限,形成的螺旋体在罐体后锥段的出料口处形成贯通内部的洞口,因此在搅拌车爬坡时,罐体向后倾斜,罐内的混凝土极易向外遗撒,一方面造成混凝土的浪费,其次对道路形成污染,增加了环境维护费用;同时,罐体内的混凝土在灌装至洞口下沿时,即不能进行进料,此时混凝土水平面与罐体内壁顶端还存在较大的装填空间,造成了运输空间的浪费,制约了搅拌车一次装料的最大量,该结构的罐车运输量小,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罐体倾斜避免遗撒且有效增加填装容量的新型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壁上的双螺旋叶片,所述罐体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之间设置辅助叶片,所述辅助叶片分别与双螺旋叶片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所述双螺旋型腔的端面掩盖位于所述罐体后锥段端部的出料口。构成上述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双螺旋型腔的圈数为1至3圈;——形成所述双螺旋型腔的辅助叶片包括若干根侧边拼接围板,所述围板的中部扭转角度小于等于90度,所述围板的两端边沿分别与所述双螺旋叶片的边沿连接形成所述双螺旋型腔;——所述围板为3-8mm厚的锰板;——所述的双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同且呈对称分布,所述双螺旋叶片上沿螺旋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导流排气孔,所述导流排气孔与所述罐体内壁的距离为所述双螺旋叶片宽度的四分之一;——所述罐体前锥段和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为非等角对数螺旋线结构,所述罐体中筒的双螺旋叶片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结构;——所述罐体前锥段和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的螺旋升角小于所述罐体中筒的双螺旋叶片的螺旋升角。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该搅拌罐的罐体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之间设置辅助叶片,辅助叶片分别与螺旋叶片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双螺旋型腔的端面掩盖位于罐体后锥段端部的出料口,使罐体内部与出料口通过双螺旋型腔连通,在运输和装填时,双螺旋叶片旋转(正向),双螺旋型腔对内部的混凝土料具有持续的向内推力,避免罐体倾斜时,混凝土向后遗撒,同时可以增加罐体的装填量,提高了搅拌车运输效益;其二,由于形成双螺旋型腔的辅助叶片包括若干根侧边拼接围板,围板的中部扭转角度小于等于90度,围板的两端边沿分别与双螺旋叶片的边沿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该结构简单紧凑,辅助叶片加工方便,便于现有的搅拌车罐体的更新改造,降低了制造费用,适于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的侧视图;图2为该新型搅拌罐后锥段出料口(即进料口)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的结构包括设置在罐体1内壁上的双螺旋叶片2,罐体1后锥段13的双螺旋叶片2之间设置辅助叶片3,辅助叶片3分别与双螺旋叶片2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4,双螺旋型腔4的端面掩盖位于罐体1后锥段13端部的出料口131。其工作原理为:该搅拌罐安装在现有的搅拌车后座内,罐体1正转,内部的双螺旋叶片2将由罐体1后锥段13进料口(即出料口131)进入的混凝土带入罐体1内,由于后锥段13部的双螺旋叶片2之间通过辅助叶片3形成连通罐体1内部的双螺旋型腔4,因此双螺旋型腔4的端面将出料口131掩盖,在运输过程中,罐体1持续正转,双螺旋型腔4对混凝土产生持续的向内推力,保证不发生遗撒,同时在装料时,双螺旋型腔4也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封闭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罐体1顶部空间,提高运输量。在构成上述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的结构中,——为了有效的封闭罐体1内的混凝土,上述双螺旋型腔4的圈数不宜小于一圈,但是圈数也不宜过多,圈数过多增加了型腔的磨损,不利于混凝土的搅拌,罐内混凝土容易凝固,一般情况下现有的搅拌车进行改造可以选择将上述双螺旋型腔4的圈数设计为1至3圈,最好超过2圈,以容量为12方的罐体1为例,由于有多圈双螺旋型腔4的封闭,可以增容2方以上;——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形成上述双螺旋型腔4的辅助叶片3包括若干根侧边拼接围板,围板的中部扭转角度小于等于90度,围板的两端边沿分别与双螺旋叶片2的边沿连接形成所述双螺旋型腔4;首先按照罐体1内径选择数量合适的围板,围板的长度等于相对螺旋叶片2的边沿间的距离,将围板的中部扭转角度小于等于90度,围板的两端边沿分别与双螺旋叶片2的边沿焊接,按照螺旋叶片2的边沿进行侧边拼装焊接,逐渐形成闭合的双螺旋型腔4,双螺旋型腔4外部的两个端口与罐体1后锥段13的出料口131连通,双螺旋型腔4内部的两个端口与罐体1内部连通,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即为双螺旋型腔4外部的端口位置;——为了增强上述双螺旋型腔4的结构强度,上述围板采用3-8mm厚的锰板,提高了双螺旋型腔4的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上述的双螺旋叶片2的旋向相同且呈对称分布,相位角相差180度,从搅拌罐体1前锥段向后锥段13看,正转进料,反转卸料,双螺旋叶片2上沿螺旋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导流排气孔5,导流排气孔5的数量和孔径依据罐体1容量而定,一般情况下,容量为12方的罐体1内导流排气孔5的直径在20至40毫米之间,沿螺旋线的间距在0.5至1.5米之间,导流排气孔5与罐体1内壁的距离为双螺旋叶片2宽度的四分之一,螺旋叶片2的宽度在40厘米左右,则导流排气孔5与罐体1内壁的距离在10厘米左右为宜,距离过宽,不利于增容,混凝土装填时,罐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距离过窄,不利于排出混凝土,延长卸料的时间,同时在清洗罐体1时,造成积水不能完全排净;——上述罐体1前锥段11和后锥段13的双螺旋叶片2为非等角对数螺旋线结构,罐体1中筒12的双螺旋叶片2为阿基米德螺旋线结构,由于螺旋角越大,搅拌性能越差,而出料性能越好;因此相比以前的等角对数螺旋线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锥部11和后锥部13采用较大的螺旋角——非等角对数螺旋线,因为非等角对数螺旋线相比等角对数螺旋线具有更加光顺、受力更加均匀,且最大应力值小于等角对数螺旋线,可提高出料性能,避免双螺旋型腔4对混凝土阻力过大造成出料不畅;中筒12采用较小的螺旋角——阿基米德螺旋线,提高搅拌性能,避免罐体1增容后,搅拌程度降低造成混凝土固化周期变短。——优选地,上述罐体1前锥段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罐体内壁上的双螺旋叶片,所述罐体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之间设置辅助叶片,所述辅助叶片分别与双螺旋叶片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所述双螺旋型腔的端面掩盖位于所述罐体后锥段端部的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罐体内壁上的双螺旋叶片,所述罐体后锥段的双螺旋叶片之间设置辅助叶片,所述辅助叶片分别与双螺旋叶片连接形成双螺旋型腔,所述双螺旋型腔的端面掩盖位于所述罐体后锥段端部的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型腔的圈数为1至3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双螺旋型腔的辅助叶片包括若干根侧边拼接围板,所述围板的中部扭转角度小于等于90度,所述围板的两端边沿分别与所述双螺旋叶片的边沿连接形成所述双螺旋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义
申请(专利权)人:王英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