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涉及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技术领域,解决了张拉板在使用时需要至少两个操作人员一起搬运移动,劳动强度大,移动困难,导致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其包括板体和至少一个开设于板体上且供张拉钢筋穿设的穿设口,板体的下端设置有与板体垂直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拐角一一对应的万向轮,支撑板上还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地面抵接以锁定板体与支撑板的第一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与地面通过万向轮滚动连接,移动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率的效果。
A movable prestressed tension baff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
本技术涉及预应力张拉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
技术介绍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板、夹片。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38315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用途预应力张拉板,包括张拉板本体及孔道,该预应力张拉板设有一个方体状的张拉板本体,张拉板本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孔道,孔道中穿插有钢筋。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张拉板在使用时需要至少两个操作人员一起搬运移动,劳动强度大,移动困难,导致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率降低,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与地面通过万向轮滚动连接,移动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包括板体和至少一个开设于板体上且供张拉钢筋穿设的穿设口,所述板体的下端设置有与板体垂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拐角一一对应的万向轮,所述支撑板上还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地面抵接以锁定板体与支撑板的第一丝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体与地面通过万向轮滚动连接,以方便使用者进行移动,移动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率;第一丝杆的设置,通过与地面抵接对板体与支撑板进行锁定,提高了板体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地面抵接的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的设置,增加了第一丝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第一丝杆的锁定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丝杆的下端还一体设置有卡接球,所述缓冲垫上开设有供卡接球卡嵌的卡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缓冲垫能够通过卡接球与卡嵌槽的卡接安装第一丝杆上,结构简单,拆装更换方便,实用性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套设有供手握持以转动第一丝杆的手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的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握持,以转动第一丝杆,而无需借助其它工具转动第一丝杆,提高了第一丝杆的使用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远离万向轮的一侧一体设置有两个与板体的两相对边沿抵接的引导块,所述引导块靠近板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板体嵌设滑移以引导板体升降滑移的引导槽,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驱使板体升降的驱使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板体与支撑板滑移连接,可以通过驱使组件进行升降,以使穿设孔可以供不同高度的张拉钢筋穿设,方便对不同高度的张拉钢筋施工,提高了挡板的使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使组件包括:固定块,设置于板体上;第二丝杆,依次穿设于固定块、支撑板上且与固定块螺纹连接并与支撑板转动连接;轴承,嵌设于支撑板上且套设于第二丝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轴承嵌设的嵌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通过转动第二丝杆控制板体进行升降,以使穿设孔可以供不同高度的张拉钢筋穿设,方便对不同高度的张拉钢筋施工,提高了挡板的使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丝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套设有供手握持以转动第二丝杆的扳手,所述扳手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第二丝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一体设置有插接于插接孔内的插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的设置,使用者可以徒手旋转第二丝杆,而无需再借助其它工具,提高了第二丝杆的使用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扳手远离第二丝杆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的设置,既起到了缓冲作用,使手不易被硌伤,又起到防滑作用,增加了手与扳手之间的摩擦力,使扳手握持时不易滑脱,提高了扳手的使用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上还一体设置有供插接孔套设以悬挂扳手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的设置,使扳手在不使用时能够悬挂于挂钩上,节省了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板体与地面通过万向轮滚动连接,以方便使用者进行移动,移动简单方便,劳动强度小,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率;2.第一丝杆的设置,通过与地面抵接,对板体与支撑板进行锁定,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施工时板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轴承、第二丝杆、扳手、防滑套与板体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第一丝杆、手轮、缓冲垫与支撑板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中,1、板体;2、穿设口;3、支撑板;4、万向轮;5、第一丝杆;6、缓冲垫;7、卡接球;8、卡嵌槽;9、手轮;10、引导块;11、引导槽;12、驱使组件;13、固定块;14、第二丝杆;15、轴承;16、嵌设槽;17、扳手;18、插接孔;19、插块;20、防滑套;21、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包括板体1、支撑板3、万向轮4和第一丝杆5。板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穿设口2,穿设口2供张拉钢筋穿设;支撑板3设于板体1的下侧,支撑板3呈水平设置,支撑板3与板体1垂直,板体1位于支撑板3的中部;万向轮4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板3的下侧,万向轮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万向轮4与支撑板3的拐角一一对应。支撑板3的上侧还焊接有两个引导块10,两个引导块10位于板体1的两侧,两个引导块10分别与板体1的两相对边沿抵接,引导块10靠近板体1的一侧还开设有引导槽11,引导槽11供支撑板3嵌设滑移以引导支撑板3升降滑移。参照图2,支撑板3上还设有驱使组件12,驱使组件12用于驱使板体1沿引导槽11升降滑移,驱使组件12包括固定块13、第二丝杆14与轴承15;固定块13通过螺钉固定板体1靠近支撑板3的一侧,第二丝杆14位于穿设口2的下侧,第二丝杆14依次穿设于固定块13与支撑板3上,第二丝杆14与固定块13螺纹配合,轴承15套设于第二丝杆14的下端,轴承15的内圈与第二丝杆14过盈配合,支撑板3上开设有嵌设槽16,嵌设槽16供轴承15嵌设安装,必要时可加盖轴承15端盖。参照图2、3,第二丝杆14的上端设有扳手17,扳手17供握持以转动第二丝杆14,第二丝杆14的上端一体设有插块19,扳手17靠近第二丝杆14的一端开设有插接孔18,插接孔18供插块19插接;扳手17上还套设有防滑套20,防滑套20由橡胶制成,防滑套20套设于扳手17远离第二丝杆14的一端。板体1上还一体设有挂钩21,挂钩21位于板体1靠近第二丝杆14的一侧,挂钩21供扳手17的插接孔18套设,以使扳手17在不使用时能够悬挂于板体1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包括板体(1)和至少一个开设于板体(1)上且供张拉钢筋穿设的穿设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板体(1)垂直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侧设置有拐角一一对应的万向轮(4),所述支撑板(3)上还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地面抵接以锁定板体(1)与支撑板(3)的第一丝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包括板体(1)和至少一个开设于板体(1)上且供张拉钢筋穿设的穿设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与板体(1)垂直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下侧设置有拐角一一对应的万向轮(4),所述支撑板(3)上还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与地面抵接以锁定板体(1)与支撑板(3)的第一丝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5)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地面抵接的缓冲垫(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5)的下端还一体设置有卡接球(7),所述缓冲垫(6)上开设有供卡接球(7)卡嵌的卡嵌槽(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5)上端套设有供手握持以转动第一丝杆(5)的手轮(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预应力张拉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远离万向轮(4)的一侧一体设置有两个与板体(1)的两相对边沿抵接的引导块(10),所述引导块(10)靠近板体(1)的一侧开设有供板体(1)嵌设滑移以引导板体(1)升降滑移的引导槽(11),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河,姜雨峰,康甫,王乐,王中华,章宁宁,柳映映,干祺,叶未萍,杨键,霍续涛,张雁平,张涛,王永忠,王武魁,帅小明,王齐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