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8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接插件,包括动插组件和静插组件,所述动插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所述静插组件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下方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线缆孔,所述线缆孔下方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安装位置使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时,所述弹簧片抵压所述线缆,所述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线缆与动插组件及静插组件之间的接线采用直插式,彻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线缆虚接以及螺纹滑牙的不良现象,提高了接线效率以及线缆接线的可靠性。

A kind of secondary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接插件
本技术属于配电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成套配电抽屉柜上的二次接插件。
技术介绍
配电产品广泛使用在数据中心、工业、核电、地铁等所有配电领域,而抽屉柜又是配电产品中的主要产品。随着抽屉柜的发展,特别是抽屉柜功能的不断增强,抽屉柜上的二次接插件的结构越来越简单,对于精度和可靠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二次接插件,二次接插件与线缆连接时通常采用螺钉接线式。通过此种方式连接时,二次接插件与线缆常出现虚接以及螺纹滑牙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接插件,避免了由于工具或人为原因导致接线连接不可靠,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以及产品运行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次接插件,包括动插组件和静插组件,所述动插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所述静插组件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下方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线缆孔,所述线缆孔下方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安装位置使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时,所述弹簧片抵压所述线缆,所述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紧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包括中部的U型段,所述U型段一端向外折弯延伸形成第一平面,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时,所述第一平面抵压所述线缆。进一步地,所述动插组件还包括动插主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插主体内;所述静插组件还包括静插主体,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安装在所述静插主体内。进一步地,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动插主体和静插主体上,其一端抵触所述第一平面,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动插主体和静插主体。进一步地,所述动插主体和静插主体内分别开设有弹簧片安装槽,所述弹簧片安装在所述弹簧片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安装槽内固定有固定轴,所述U型段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片还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是由所述U型段另一端向外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平面抵触在所述弹簧片安装槽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三子导电件和形成在所述第三子导电件一端的接触槽,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四子导电件和第五子导电件,所述第四子导电件与所述接触槽相配合,使所述第三子导电件与所述第五子导电件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子导电件与所述第五子导电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线缆紧密接触的连接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动插组件和静插组件相对的两外侧壁分别设有固定凸起和固定槽,所述固定凸起和固定槽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动插主体和静插主体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动插组件和静插组件还包括用于与导轨相配合的卡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线缆与动插组件及静插组件之间的接线采用直插式,彻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线缆虚接以及螺纹滑牙的不良现象,提高了接线效率以及线缆接线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二次接插件的侧剖视图。附图标记包括:100-动插组件110-动插主体120-第一导电件121-第一子导电件122-第二子导电件123-第三子导电件124-接触槽125-固定套200-静插组件210-静插主体220-第二导电件221-第四子导电件222-第五子导电件310-线缆孔320-弹簧片321-U型段322-第一平面323-第二平面324-固定轴325-弹簧片安装槽330-推杆340-连接凸起400-导向结构410-导向柱420-导向槽500-卡位610-固定凸起620-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二次接插件包括动插组件100和静插组件200,所述动插组件100包括第一导电件120,所述静插组件200包括第二导电件220,所述第一导电件120和第二导电件220下方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线缆(图中未示出)的线缆孔310,所述线缆孔310下方安装有弹簧片320;所述弹簧片320的安装位置使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310时,所述弹簧片320抵压所述线缆,所述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20、第二导电件220紧密连接。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本技术中线缆与动插组件100及静插组件200之间的接线采用直插式,彻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线缆虚接以及螺纹滑牙的不良现象,提高了接线效率以及线缆接线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动插组件100包括动插主体110和第一导电件120,所述第一导电件120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插主体110内。动插主体110主要用于保持动插组件100的整体形状及固定安装其它零部件,将各个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动插主体110应当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由塑料注塑而成。具体地,第一导电件120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子导电件121、第二子导电件122和第三子导电件123。其中,第一子导电件121、第二子导电件122并列设置,且互相靠近,在第一子导电件121、第二子导电件122靠近静插组件200的一端形成接触槽124。接触槽124可以固定第二导电件220的位置,使第一子导电件121与静插组件200可以可靠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为了保持第一子导电件121和第二子导电件122的相对位置,防止动插组件100插入静插组件200时,接触槽124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第一子导电件121和第二子导电件122上套设有固定套125。第三子导电件123与第一子导电件121或第二子导电件1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例如与第一子导电件12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子导电件123上设有连接凸起340,可以保证第三子导电件123与线缆紧密接触,进而可以通电导通。与动插组件100相似地,所述静插组件200包括静插主体210和第二导电件220,所述第二导电件220固定安装在所述静插主体210内。静插组件200主要用于保持静插组件200的整体形状及固定安装其它零部件,将各个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静插主体210应当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由塑料注塑而成。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件220包括首尾连接的第四子导电件221和第五子导电件222。其中,所述第四子导电件221与所述接触槽124相配合,即第四子导电件221可以刚好容置在接触槽124内,且与第一子导电件121和第二子导电件122的末端抵接,进而可以通电导通。与第三子导电件123相似地,第五子导电件222上也设有用于使第五子导电件222与线缆紧密接触的连接凸起340。所述第一导电件120和第二导电件220下方的动插主体110和静插主体210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线缆(图中未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接插件,包括动插组件(100)和静插组件(200),所述动插组件(100)包括第一导电件(120),所述静插组件(200)包括第二导电件(2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20)和第二导电件(220)下方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线缆孔(310),所述线缆孔(310)下方安装有弹簧片(320);所述弹簧片(320)的安装位置使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310)时,所述弹簧片(320)抵压所述线缆,所述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20)、第二导电件(220)紧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接插件,包括动插组件(100)和静插组件(200),所述动插组件(100)包括第一导电件(120),所述静插组件(200)包括第二导电件(2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20)和第二导电件(220)下方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线缆的线缆孔(310),所述线缆孔(310)下方安装有弹簧片(320);所述弹簧片(320)的安装位置使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310)时,所述弹簧片(320)抵压所述线缆,所述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20)、第二导电件(220)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320)包括中部的U型段(321),所述U型段(321)一端向外折弯延伸形成第一平面(322),所述线缆插入所述线缆孔(310)时,所述第一平面(322)抵压所述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插组件(100)还包括动插主体(110),所述第一导电件(120)固定安装在所述动插主体(110)内;所述静插组件(200)还包括静插主体(210),所述第二导电件(220)固定安装在所述静插主体(2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接插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杆(330),所述推杆(33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动插主体(110)和静插主体(210)上,其一端抵触所述第一平面(322),另一端裸露于所述动插主体(110)和静插主体(2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插主体(110)和静插主体(210)内分别开设有弹簧片安装槽(325),所述弹簧片(320)安装在所述弹簧片安装槽(325)内。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何召军涂石养
申请(专利权)人: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