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5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相应的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呈筒状、固定部呈实心状,且固定部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干涉部及位于干涉部前侧或后侧的密合部,所述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安装段干涉固定,所述密合部包括套设于导电端子外周面上或者与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且与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b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传统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较弱,在防水等级要求严格的应用环境下无法满足需求,而防水效果不好的话会导致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失败以及短路风险。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防水性能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呈筒状、所述固定部呈实心状,且所述固定部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干涉部及位于所述干涉部前侧或后侧的密合部,所述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安装段干涉固定,所述密合部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周面上或者与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且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胶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涉部为形成于所述导电端子外周面的突出结构,且该突出结构在所述导电端子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合部具有凹设于其外周面上的凹陷槽,所述胶圈安装于所述凹陷槽内且具有弹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的内部装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簧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部前侧并将所述接触部沿径向方向贯穿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突设于所述对接部外围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设置的收容槽、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至少一对安装孔及突设于所述收容槽外围的挡墙,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收容槽内以贴置于外部安装面板的后防水圈,所述挡墙环绕于所述后防水圈外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防水圈具有突设于其后表面上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至少设置于所述后防水圈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部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部后侧的突伸部,所述突伸部具有自后向前凹陷形成的穿孔,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自后向前塞入所述穿孔内的防水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自前向后盖设于所述对接部外侧的前盖及套设于所述对接部外的密封件,且所述前盖收容于所述插接空间内且具有若干与所述端子槽一一对应设置的插槽,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前盖后侧以将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间隙封堵。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所述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相插接的对接连接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导电端子的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安装段干涉固定,通过密合部套设于其外侧的胶圈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安装段干涉配合,从而使得导电端子能够良好地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组装图。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6所示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未完全装入绝缘本体时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组件完全装入绝缘本体时的剖视示意图。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及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所述电连接器100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相插接的对接连接器200。下文在介绍电连接器100时,将以电连接器100的对接端视为前端、与对接端相对设置的另一端视为后端进行说明。请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11、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空间110及若干端子槽12,所述端子槽12自所述对接部11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1贯穿。每一所述端子槽12具有位于前部的对接段121及位于后部的安装段123,所述安装段123包括紧邻所述对接段121设置的第一安装段1231及位于第一安装段1231后侧的第二安装段12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段1232的直径比第一安装段1231的直径大,以在第一安装段1231与第二安装段1232的连接处形成朝向后方侧设置的台阶面1233。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突设于所述对接部11外围的安装部13,所述安装部13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设置的收容槽131、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至少一对安装孔132及突设于所述收容槽131外围的挡墙133。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部13后侧的突伸部14,所述突伸部14具有自后向前凹陷形成的穿孔141。请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相应端子槽12,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21及若干信号端子23,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接触部20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固定部202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的连接部2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203与线缆(未图示)相连接。具体地,所述接触部201呈筒状、所述固定部202呈实心状以防止水汽自导电端子后侧进入到接触部201处,且所述固定部202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干涉部2021及位于所述干涉部2021前侧或后侧的密合部2022。当所述导电端子2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12内时,所述干涉部2021与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安装段1231干涉固定,所述密合部2022包括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2外周面上或者与导电端子2一体成型且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的胶圈3,如此以实现导电端子2在前后两部分上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干涉固定及过盈干涉防水。在本技术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合部2022通过套设于导电端子2外侧的胶圈3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二安装段1232干涉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胶圈3也可位于第二安装段1232的后侧而不进入安装段123内,在后侧将安装段123封堵也可实现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干涉密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圈3也可一体形成于导电端子2的外周面上以共同构成所述密合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呈筒状、所述固定部呈实心状,且所述固定部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干涉部及位于所述干涉部前侧或后侧的密合部,所述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安装段干涉固定,所述密合部为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周面上或者与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且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胶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对接部、向前开放设置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及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自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贯穿,所述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呈筒状、所述固定部呈实心状,且所述固定部包括形成于其外周面的干涉部及位于所述干涉部前侧或后侧的密合部,所述干涉部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安装段干涉固定,所述密合部为套设于所述导电端子外周面上或者与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且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胶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为形成于所述导电端子外周面的突出结构,且该突出结构在所述导电端子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合部具有凹设于其外周面上的凹陷槽,所述胶圈安装于所述凹陷槽内且具有弹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内部装设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簧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部前侧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峰李旦苟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