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器件包括液晶面板及贴合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部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衬底、阳极导电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及阴极导电层;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背光单元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源,代替了传统的LED背光模组,使显示器件整体更为轻薄,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屏占比,并且克服了因传统的OLED器件生产成本高、产能低而带来的OLED器件应用受限的缺陷,并且提高了OLED器件的生产效率。
A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的各种类型的需求正在增加,各种类型的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设备、等离子液晶面板设备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件一般采用LCD屏与LED背光模组进行组合,但LED所发出的光线中,蓝光含量较多,会造成蓝光危害,并且传统液晶显示器件受背光模组的混光区的限制,屏占比较低,上述显示器件已逐渐被不需要背光模组的OLED屏替代,但OLED屏的造价较高,生产产能较低,限制了OLED显示器件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件及液晶显示装置,以克服现有的显示器件生产成本高,产能低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器件,包括液晶面板及贴合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部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衬底、阳极导电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及阴极导电层,还包括第一金属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阳极导电层与有机发光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与所述阴极导电层之间。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层与第二发光单元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与第二发光单元层之间设有中间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堆栈的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有机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堆栈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有机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导电层及阴极导电层均为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的材质为银、银合金、铝、铝合金、铜或铜合金;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为镁铟合金薄膜、银合金薄膜、银薄膜、铜薄膜、铜合金薄膜、铝薄膜、铝合金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置于所述阴极导电层上方,所述保护层为硅化合物薄膜、氧化铝薄膜、镍合金薄膜、铜合金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保护基层,所述保护基层贴附于所述液晶面板表面。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层,以及置于液晶层两侧的第一偏光片及第二偏光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器件。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背光单元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源,代替了传统的LED背光模组,使显示器件整体更为轻薄,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屏占比,并且克服了因传统的OLED器件生产成本高、产能低而带来的OLED器件应用受限的缺陷,并且提高了OLED器件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显示器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有机发光材料层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液晶面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器件包括液晶面板10及贴合于显示器件背部的背光单元20,背光单元20为液晶面板10提供背光源。背光单元20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衬底21、阳极导电层22、有机发光材料层23及阴极导电层24。衬底21采用透明材质,作为其他元件的安装基体,阳极导电层22与阴极导电层24用于向有机发光材料导电,将外部电场传递至有机发光材料层23,使有机发光材料层23进行发光。通过将液晶面板10与背光单元20进行贴合,使背光单元20为液晶面板10提供背光源,代替了传统的LED背光模组,使整个显示器件更为轻薄,克服了因传统的OLED器件生产成本高、产能低而带来的OLED器件应用受限的缺陷,并且提高了OLED器件的生产效率。并且因背光单元20中的各层材料厚度为纳米级或微米级,因此所形成的背光单元20厚度较小,不超过0.3mm,从而使的显示器件整体更为轻薄,优化了显示器件的使用性能。优选的,衬底21可以是玻璃、聚酰亚胺、PI(塑胶原料)或P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阳极导电层22与阴极导电层24均为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如ITO薄膜、AZO薄膜、GZO薄膜、GAZO薄膜、IZO薄膜、IZTO薄膜中的一种。上述阳极导电层22与阴极导电层24中的薄膜厚度为5-50nm,折射率为1.9-2.0,可见光透光性为85%以上,电阻率小于5x10-3Ωcm。优选的,阳极导电层22与有机发光材料层23之间还设有第一金属导电层25,有机发光材料层23与阴极导电层24之间还设有第二金属导电层26,以提高向有机发光材料层23的导电效率。第一金属导电层25为银、银合金、铝、铝合金、铜或铜合金;第二金属导电层26为镁银合金薄膜、银薄膜、银合金薄膜、铜薄膜、铜合金薄膜、铝薄膜、铝合金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参照图2,有机发光材料层23为POLED(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或SMOLED(低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有机发光材料层23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层231及第二发光单元层232,第一发光单元层231与第二发光单元层232之间设有用于提供电荷的中间层233,中间层233可由电极或者有类似功能的材料代替。在外加电场调节下,中间层233能够产生电子和空穴,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与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和阴极注入的电子在第一发光单元层231及第二发光单元层232结合而发光。有机发光材料层23的出光均匀,该均匀度能够达到100%,满足显示器件对出光均匀性的指标。优选的,第一发光单元层231由第一空穴注入层2311、第一空穴传输层2312、第一有机发光层2313、第一电子传输层2314和第一电子注入层2315由下而上堆栈而成;第二发光单元层232由第二空穴注入层2321、第二空穴传输层2322、第二有机发光层2323、第二电子传输层2324和第二电子注入层2325由下而上堆栈而成。通过使用蒸镀机,从下而上依次将第一空穴注入层2311、第一空穴传输层2312、第一有机发光层2313、第一电子传输层2314及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及贴合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部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衬底、阳极导电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及阴极导电层,还包括第一金属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阳极导电层与有机发光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与所述阴极导电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及贴合于所述液晶面板背部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衬底、阳极导电层、有机发光材料层及阴极导电层,还包括第一金属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阳极导电层与有机发光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与所述阴极导电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材料层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层与第二发光单元层,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与第二发光单元层之间设有中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堆栈的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有机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堆栈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有机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中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