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57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蜡结构,涉及抛光蜡技术领域,解决了轴杆回收利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轴杆和抛光蜡本体,抛光蜡本体内设置有与轴杆同轴线设置以用于供轴杆插接固定的轴孔,轴孔内设置有环轴孔内壁设置的柔性缓冲层,所述轴杆插接于柔性缓冲层内,柔性缓冲层的外切圆大于轴杆的外切圆,柔性缓冲层的内切圆小于轴杆的外切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轴杆回收利用成本的优点。

A polishing wax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蜡结构
本技术涉及抛光蜡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抛光蜡结构。
技术介绍
抛光蜡(抛光膏,抛光皂,磨光蜡)主要用于金属、塑胶工艺品、树脂、仿瓷美耐皿、木器漆面等产品抛光的一种性能类似于肥皂的磨料,其由油料和粉料两部分按照科学配比制成。使用时,须先把抛光蜡顺着抛光轮转动的方向擦拭均匀,然后将被抛工件拿来与抛光轮做抛物线运动。现有技术中,抛光膏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拿取抛光蜡接触抛光轮,该方法制造成本低,但较为危险,并且人力人本较高,一般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抛光机上;另外一种是通过在抛光机上加装自动打蜡装置控制抛光蜡接触抛光轮,该方法制造成本高,人力成本低,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抛光机上使用。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抛光轮打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抛光机上的支架2、用于驱动支架2朝向抛光轮1所在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3以及设置于抛光机上以用于驱动抛光蜡转动的转动机构(一般为皮带轮结构,图中未显示),抛光蜡一般包括轴杆4和采用浇注的方式成型在轴杆外的抛光蜡本体5,抛光蜡本体5一般呈圆柱形,使用时,将轴杆4两端伸出抛光蜡本体5外的部分固定在支架2上即可(打蜡过程中,抛光蜡本体不得转动),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支架2朝向抛光轮1所在方向转动,使得抛光蜡本体5与抛光轮1接触即可完成打蜡工作,当工件抛光完成后,利用转动机构带动轴杆4转动一定角度以更换抛光蜡本体5与抛光轮1接触的位置,当抛光机对下一批工件进行抛光时,驱动机构3控制抛光蜡本体5与抛光轮1接触时,抛光蜡本体5更换后的部位能够与抛光轮1接触,从而使得抛光蜡本体5的各个部位能够得到均匀使用。其中,如上所述的抛光蜡生产步骤如下:1、热熔并混合各种原料以形成抛光蜡溶液;2、将轴杆竖直插接于成型模具内,并使得轴杆与成型模具同轴线设置;3倒入抛光蜡溶液,然后盖上模盖,等待抛光蜡冷却凝固以形成包覆住轴杆的抛光蜡本体;4、将轴杆连同冷却凝固的抛光蜡本体一同取出即可。但是,在实际销售使用中,我司发现,抛光蜡生产厂商生产抛光蜡后销售运送到抛光蜡使用厂商处,抛光蜡使用厂商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再次将轴杆回送至抛光蜡生产厂商进行回收利用,在此期间,轴杆回收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搬运、输送和储存成本,导致经济收益变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蜡结构,其具有降低轴杆回收利用成本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轴杆和抛光蜡本体,所述抛光蜡本体内设置有与轴杆同轴线设置以用于供轴杆插接固定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环轴孔内壁设置的柔性缓冲层,所述轴杆插接于柔性缓冲层内,所述柔性缓冲层的外切圆大于轴杆的外切圆,所述柔性缓冲层的内切圆小于轴杆的外切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抛光蜡本体成型时是浇注固定在柔性缓冲层的外壁上的,轴杆则是采用插接的方式固定在柔性缓冲层内壁上以实现轴杆与抛光蜡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因此可以将抛光蜡本体的生产成型在抛光蜡生产厂商内进行,将抛光蜡本体与轴杆的组装工作放在抛光蜡使用厂商处进行,因此,在实际销售使用时,抛光蜡生产厂商只需要将生产好的抛光蜡本体运输至抛光蜡使用厂商内,然后将抛光蜡使用厂商使用后留下的轴杆插接进抛光蜡轴杆内即可,从而达到回收利用轴杆时,无需再将轴杆运输至抛光蜡生产厂商内的效果,大大节省了抛光蜡生产厂商的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孔和轴杆的横截面均呈正多边形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正多边形状设置的轴杆能够进一步增加轴杆与抛光蜡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抛光蜡本体更加不易与轴杆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缓冲层为瓦楞纸或柔性橡胶片两长边侧相接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人员可以通过将瓦楞纸或柔性橡胶片卷成一团形成呈正多边形状设置的柔性缓冲层,且瓦楞纸或柔性橡胶片的实际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使得外切圆直径大于柔性缓冲层内径的轴杆能够插接进柔性缓冲层内,同时,因为受到挤压而厚度变小的柔性缓冲层不仅能够填充轴杆与抛光膏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使得该抛光膏的使用更加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缓冲层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滑纹路能够增加柔性缓冲层与抛光膏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缓冲层的长度大于抛光蜡本体的长度,所述柔性缓冲层的两端均伸出抛光蜡本体的两端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抛光蜡溶液在浇注成型过程中溢到柔性缓冲层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缓冲层的外壁上包覆有硬质加强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硬质加强网能够增加柔性缓冲层的强度,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抛光蜡本体因为中心空腔设置而被挤压爆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杆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环轴杆的轴线周向设置且沿轴杆长度方向阵列的第二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防滑纹路能够增加轴杆与柔性缓冲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轴杆与柔性缓冲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轴杆回收利用过程中无需再次运回抛光蜡生产厂家,大大降低抛光蜡生产厂家的回收利用成本;(2)抛光蜡生产厂家在生产抛光蜡时,无需等待抛光蜡使用厂家将轴杆运回抛光蜡生产场地,减少抛光蜡的生产限制条件;(3)抛光蜡生产厂家无需准备轴杆的储存和中转仓库,有助于降低场地成本;(4)柔性缓冲层在使用过程中还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确保轴杆的使用安全;(5)生产出的抛光蜡本体没有轴杆,因此抛光蜡生产厂家将抛光蜡运送至抛光蜡使用厂家时与有轴杆的抛光蜡结构相比,运输车可以运输更多数量的抛光蜡本体;(6)生产成本增加有限,只增加了柔性缓冲层材料的采购成本和成型成本,且成型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抛光蜡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轴杆抽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柔性缓冲层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抛光轮;2、支架;3、驱动装置;4、轴杆;41、第二防滑纹路;5、抛光蜡本体;6、柔性缓冲层;61、第一防滑纹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抛光蜡结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与打蜡机构的支架2连接的轴杆4、套设于轴杆4外壁上且与轴杆4外壁过盈配合的柔性缓冲层6、套设在柔性缓冲层6外壁上以用于增加柔性缓冲层6强度的硬质加强网7以及采用浇注成型的方式固定在柔性缓冲层6外壁上的抛光蜡本体5;其中,柔性缓冲层6和轴杆4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状设置,且轴杆4采用插接的方式固定于柔性缓冲层6内,硬质加强网7采用植物纤维网或玻璃纤维网制成,硬质加强网7的厚度为3-8mm。结合图2和图3所示,柔性缓冲层6的长度大于抛光蜡本体5的长度,且柔性缓冲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蜡结构,包括轴杆(4)和抛光蜡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蜡本体(5)内设置有与轴杆(4)同轴线设置以用于供轴杆(4)插接固定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环轴孔内壁设置的柔性缓冲层(6),所述轴杆(4)插接于柔性缓冲层(6)内,所述柔性缓冲层(6)的外切圆大于轴杆(4)的外切圆,所述柔性缓冲层(6)的内切圆小于轴杆(4)的外切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蜡结构,包括轴杆(4)和抛光蜡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蜡本体(5)内设置有与轴杆(4)同轴线设置以用于供轴杆(4)插接固定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环轴孔内壁设置的柔性缓冲层(6),所述轴杆(4)插接于柔性缓冲层(6)内,所述柔性缓冲层(6)的外切圆大于轴杆(4)的外切圆,所述柔性缓冲层(6)的内切圆小于轴杆(4)的外切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和轴杆(4)的横截面均呈正多边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缓冲层(6)为瓦楞纸或柔性橡胶片两长边侧相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宁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康泰磨具磨料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