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点火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55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点火模块,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的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只采用一个壳体,将壳体内增加隔离板进行隔断,将点火线圈与控制板分隔开。分别装于两个不同的隔离腔室内,不存在装配间隙,杜绝了灌封料的间隙爬升问题,最终解决产品灌封流挂问题。

Integrated igni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点火模块
本技术涉及点火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体化点火模块。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电喷系统专用的点火输出控制系统,由点火线圈和点火控制模块组成,将点火正时刻信号转换为20KV高压进行极间放电,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混合气体使发动机正常运转。已下简称“点火模块”。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点火模块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现有点火模块由于点火线圈和控制板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灌封料进行灌封,结构上采用内壳和外壳进行组合的方式,将点火线圈装于外壳,控制板装于内壳进行分隔后再进行灌封。因为采用外壳与内壳进行组合的方式进行点火线圈与控制板隔离,在外壳与内壳进行组合时必然存在间歇,由于灌封料自身特性在细小间歇间会发生爬升现象,最终造成灌封料溢出导致流挂。中国专利文献CN201320821180.0,申请日20131216,专利名称为:一种固定于汽车点火线圈塑料壳内的点火模块,公开了一种固定于汽车点火线圈塑料壳内的点火模块,包括模块电路板、点火芯片、散热片和环氧树脂、置有点火线圈的塑料壳、可焊接的焊盘,模块电路板形状与点火线圈的塑料壳成型腔的相关形状相同,在模块电路板上采用高压端尽量远距离放置并在模块电路板上开槽,点火控制器电路装配于模块电路板上,模块电路板置于点火线圈的塑料壳成型腔内,点火模块与低压插座安装处带可焊接的焊盘,点火芯片采用直插式芯片并外配散热片。上述专利文献的点火模块,将这个组合放入线圈结构内的小空档中,在置有点火线圈的塑料壳成型腔内灌入环氧树脂,技术效果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价格低廉。但是关于一种解决点火线圈和控制板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灌封料进行灌封的问题,不存在内壳和外壳之间进行结合,灌封时就不存在流挂现象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杜绝火线圈与控制板之间灌封料的间隙爬升问题,最终解决产品灌封流挂问题的点火模块,而关于这种点火模块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杜绝火线圈与控制板之间灌封料的间隙爬升问题,最终解决产品灌封流挂问题的点火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点火模块,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过线卡整体呈弧形状;所述的过线卡采用橡胶材质制造而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过线卡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外侧面呈倾斜状分布。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点火线圈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绕线部;所述的绕线部一端和第一连接部建立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建立连接;所述的绕线部的外侧缠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绕线部之间设置有限位块。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绕线部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且采用铁制材料制造而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骨架的上端设有嵌合腔;所述的嵌合腔与点火线圈上的限位块相配合;所述的骨架的外周面设置有卷线槽;所述的卷线槽缠绕有第二线圈;所述骨架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型腔为圆形状设计;所述的第二型腔为矩形设计;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的隔离板呈几字形设计;所述的隔离板的中央设有缺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设置有安装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板包括控制板本体;所述的控制板本体上集成安装有变压器、电容处理器、储能电容器;所述的变压器用于升高电压;所述的电容处理器主要是进行滤波处理;所述的储能电容器用于储存电容。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只采用一个壳体,将壳体内增加隔离板进行隔断,将点火线圈与控制板分隔开。分别装于两个不同的隔离腔室内。不存在装配间隙,杜绝了灌封料的间隙爬升问题,最终解决产品灌封流挂问题。2、设有过线卡,过线卡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和隔离板安装在一起,将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独立分开,对第一型腔中的高温灌封材料进行隔离,防止第二型腔中的低压线被损坏;另一方面,对点火线圈与控制板之间的线缆进行压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点火模块的装配示意图。附图2是过线卡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点火线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骨架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壳体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壳体11.第一型腔12.第二型腔13.隔离板14.缺口2.骨架21.卷线槽22.嵌合腔23.第一连接头24.第二连接头3.过线卡31.卡槽4.点火线圈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绕线部44.限位块5.控制板51.控制板本体52.变压器53.电容处理器54.储能电容器6.安装槽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的点火模块的装配示意图。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1、骨架2、点火线圈4、过线卡3、控制板5;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第一型腔11和第二型腔12;所述的第一型腔11和第二型腔12之间设有隔离板13;所述的隔离板13内设有缺口14;所述的缺口14安装有过线卡3;所述的第一型腔11中安装骨架2;所述的骨架2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4;所述的第二型腔12中安装控制板5。请参照图2,图2是过线卡3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过线卡3整体呈弧形状;所述的过线卡3采用橡胶材质制造而成;所述的过线卡3的两端设有卡槽31;所述的卡槽31的两个外侧面呈倾斜状分布。请参照图3,图3是点火线圈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点火线圈4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绕线部43;所述的绕线部43一端和第一连接部41建立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42建立连接;所述的绕线部43的外侧缠绕有第一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一连接部41和绕线部43之间设置有限位块44;所述的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绕线部43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且采用铁制材料制造而成。请参照图4,图4为骨架2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骨架2的上端设有嵌合腔22;所述的嵌合腔22与点火线圈4上的限位块44相配合;所述的骨架2的外周面设置有卷线槽21;所述的卷线槽21缠绕有第二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骨架2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24。请参照图5,图5是壳体1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第一型腔11为圆形状设计;所述的第二型腔12为矩形设计;所述的第一型腔11和第二型腔12之间的隔离板13呈几字形设计;所述的隔离板13的中央设有缺口14;所述的第二型腔12中设置有安装槽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卡整体呈弧形状;所述的过线卡采用橡胶材质制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卡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外侧面呈倾斜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线圈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绕线部;所述的绕线部一端和第一连接部建立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建立连接;所述的绕线部的外侧缠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绕线部之间设置有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洋兵唐鑑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力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