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点火模块及其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40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点火模块及其工艺流程,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只采用一个壳体,将壳体内增加隔离板进行隔断,将点火线圈与控制板分隔开。分别装于两个不同的隔离腔室内。不存在装配间隙,杜绝了灌封料的间隙爬升问题,最终解决产品灌封流挂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点火模块及其工艺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火模块
,具体地说,是一体化点火模块及其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电喷系统专用的点火输出控制系统,由点火线圈和点火控制模块组成,将点火正时刻信号转换为20KV高压进行极间放电,点燃发动机燃烧室内混合气体使发动机正常运转。已下简称“点火模块”。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点火模块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首先、现有点火模块由于点火线圈和控制板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灌封料进行灌封,结构上采用内壳和外壳进行组合的方式,将点火线圈装于外壳,控制板装于内壳进行分隔后再进行灌封。因为采用外壳与内壳进行组合的方式进行点火线圈与控制板隔离,在外壳与内壳进行组合时必然存在间歇,由于灌封料自身特性在细小间歇间会发生爬升现象,最终造成灌封料溢出导致流挂。其次,现有技术的点火模块的工艺中,通常是通过打胶密封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间隙,而采用打胶密封,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失效脱落,导致打胶不良而出现流挂现象,且打胶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1358069.2,申请日20161212,专利名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模块包括壳体、骨架、点火线圈、过线卡、控制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所述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内设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安装有过线卡;所述的第一型腔中安装骨架;所述的骨架中心安装有点火线圈;所述的第二型腔中安装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卡整体呈弧形状;所述的过线卡采用橡胶材质制造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卡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外侧面呈倾斜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火线圈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绕线部;所述的绕线部一端和第一连接部建立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建立连接;所述的绕线部的外侧缠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绕线部之间设置有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绕线部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且采用铁制材料制造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的上端设有嵌合腔;所述的嵌合腔与点火线圈上的限位块相配合;所述的骨架的外周面设置有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洋兵唐鑑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力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