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023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包括形成于圆柱形主体外表面上的若干隔板,隔板与隔板间隔设置形成线槽,所述隔板上开有过线槽口,所述过线槽口的高度占隔板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40‑60%。本发明专利技术同背景技术相比存在的效果是:隔板上的过线槽口处具有一定的高度,令一侧绕线槽通过过线槽口绕到另一侧绕线槽时,增加了绕线槽与绕线槽之间的拔电距离,增加了过线隔板的连接斜度,从而增加了过槽线与槽内绕组线的夹角,解决了空打时,击穿绕线槽的问题。

A high pressure bag to prevent air str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高压包因受到总体尺寸的限制,一般绕线槽与绕线槽之间的隔板在0.5mm-1mm之间,隔板上会开一个过线槽口供次级绕线组从一绕线槽到另一绕线槽的过渡。而现有的高压包,其过线槽口通常采用Ⅴ型状开到隔板底部,如果工作时,产品高压超过10000伏或者点火距离超过8mm,或出现空打,特别是空打容易导致过线槽击穿,令高压包过线槽内部跳火,导致高压包高压输出变弱或没有高输出,使高压包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通过将过线槽口的过线高度提升至一定高度,增加绕线槽与绕线槽之间的拔电距离,避免了绕线槽被击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圆柱形主体外表面上的若干隔板,隔板与隔板间隔设置形成线槽,所述隔板上开有过线槽口,所述过线槽口的高度占隔板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40-60%。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槽口的高度占隔板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50%。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槽口的轴向两侧设有第一圆弧形过渡段。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左侧端设有左隔板,右侧端设有右隔板。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左隔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引脚,所述右隔板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第二引脚。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槽口的径向两侧向外倾斜设置。r>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轴向两侧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本专利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存在的效果是:隔板上的过线槽口处具有一定的高度,令一侧绕线槽通过过线槽口绕到另一侧绕线槽时,增加了绕线槽与绕线槽之间的拔电距离,增加了过线隔板的连接斜度,从而增加了过槽线与槽内绕组线的夹角,解决了空打时,击穿绕线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高压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高压包另一方向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高压包的右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高压包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请参看附图1-4,图4中a为过线槽口3的高度,b为隔板1端部至底部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包括形成于圆柱形主体外表面上的若干隔板1,隔板1和圆柱形主体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固性,隔板1与隔板1间隔设置形成线槽2,在隔板1上开有过线槽口3,所述过线槽口3的高度占隔板1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40-60%,优选过线槽口3的高度占隔板1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50%,有别于现有的过线槽口3直接开到底部,采用本方案的过线槽口3结构,在绕线时,一侧绕线槽通过过线槽口绕到另一侧绕线槽时,增加了绕线槽与绕线槽之间的拔电距离,解决了空打时,击穿绕线槽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槽口3的轴向两侧设有第一圆弧形过渡段4,第一圆弧形过渡段4便于线槽2绕线到另一侧线槽2时,不会刮伤铜线。所述隔板1的轴向两侧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9,第二圆弧过渡段9可避免隔板1锋利的侧边过线时出现挂线,导致产品过线不到底出现击穿。。优选的,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左侧端设有左隔板5,右侧端设有右隔板6。所述左隔板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引脚7,所述右隔板6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第二引脚8,本实施例中,右隔板6的左侧设有第二引脚8,在后续生产装配过程中,第一引脚7和第二引脚8便于接线。进一步的,所述过线槽口3的径向两侧向外倾斜设置,便于线槽2绕到另一侧线槽2时的走线。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圆柱形主体外表面上的若干隔板(1),隔板(1)与隔板(1)间隔设置形成线槽(2),所述隔板(1)上开有过线槽口(3),所述过线槽口(3)的高度占隔板(1)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40-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圆柱形主体外表面上的若干隔板(1),隔板(1)与隔板(1)间隔设置形成线槽(2),所述隔板(1)上开有过线槽口(3),所述过线槽口(3)的高度占隔板(1)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4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口(3)的高度占隔板(1)端部与底部之间距离的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空打击穿的高压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口(3)的轴向两侧设有第一圆弧形过渡段(4)。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铭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