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37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加工装置和第二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装置设置在左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尾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转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定位夹紧装置结构简单,夹紧工件和取出工件的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人工调校,并且夹紧过程中自动将待加工的产品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减小了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

Machining tooling of turbine blade prof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叶片的加工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轮机组叶片的型面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轮机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大型汽轮机的生产和研究中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汽轮机叶片的型面加工技术对汽轮机的使用寿命,动能的转化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专利名称:一种加工大型汽轮机组动叶片型面时的专用工装,申请号CN201120280942.1的专利中给出了对于大型汽轮机组动叶片的型面加工的技术方案,专利中指出100万千瓦汽轮机组动叶片,叶片长度较长、精度要求较高,加工时只能采取立式数控机床加工、将工件水平设置。待加工工件安装在立式数控机床上时,采用单边夹持的形式,即叶片的一端通过卡爪安装连接在转台端面上、另一端通过顶针顶紧固定,使得叶片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固定。数控机床工作时,转台连续转动、带动叶片沿转台的转动中心在竖直平面内旋转,立式铣刀在高度方向上进给、对叶片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从而加工出叶片的型面。但是,由于其采用的叶片基面定位工装,要加工到用基面定位状态前面还得有多个工序。另外,该汽轮机组动叶最薄的部分只有5mm,毛坯有三个定位基准孔。在加工基面时会出现累计误差。随着技术进步和全国提升质量要求。因此申请人提供一套通过毛坯原始基准“三个中心孔”集成加工大型汽轮机组动叶片基准面和粗型面时的专用工装。该专用工装大型叶片多指带三定位中心孔的模锻汽轮机组动叶片,该叶片的加工在数控立式加工中心完成。叶片叶根中心孔安装转台方向第二加工装置两定位顶尖上,叶冠中心孔安装于第一加工装置顶尖上。即叶片平行于机床工作台表面、沿X轴方向安装设置,叶片的叶根端通过机床转台端面上的毛坯工艺头部分夹紧安装,该夹持部分是一个自定位卡爪,两中心孔定位。由图中表达可以将其名称定为“右自定位卡爪”。该右两顶尖自定位卡爪夹持叶片叶根工艺头部分,当机床转台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时,带动叶片以相同的旋转状态旋转,同时第一加工装置夹叶冠部分同心转动。在上述立式四轴加工中心本身具有的结构上,本技术增设一套专用工装,包括两顶尖定位夹紧装置和同步从动转动尾座装置。夹持装置也采用夹紧或顶紧,这里命名为“左夹紧装置”,与“右两顶尖自定位卡爪”的安装位置对应,使叶片能够平行于机床工作台表面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叶片原始中心孔定位叶根叶冠工艺头夹紧,可集成加工叶片基面和型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加工装置和第二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装置设置在左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尾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转台,所述尾座和转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与尾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垫板,所述工作台与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垫板,所述尾座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可以转动,所述主轴中心设置有一个可伸缩的顶尖,所述主轴设置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周向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置有四爪卡盘,所述尾座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圆锥轴承,滚珠轴承和圆锥轴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轴远离所述四爪卡盘一端设置有顶件装置,所述顶件装置包括螺母和与之配合的螺纹顶杆,所述主轴内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螺纹顶杆与顶尖配合设置,转动所述螺纹顶杆即可将顶尖顶出主轴,所述主轴远离第一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圆锁紧螺母,所述圆锁紧螺母设置有轴承定位套,所述轴承定位套用于调节主轴上轴承的间隙,所述顶尖和主轴间有和顶尖滑配合的过渡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转台内设置有一个伺服电机,所述转台一侧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转动连接有第二装夹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装夹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顶尖和第二定位顶尖,所述第二定位顶尖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母锁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夹紧槽,所述夹紧槽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夹紧槽内滑动设置第一夹紧爪,另一个所述夹紧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夹紧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紧爪和所述第二夹紧爪之间通过双头螺柱连接,所述双头螺柱两端设置有反向设置的螺纹,所述双头螺柱一端与第一夹紧爪螺纹配合设置,所述双头螺柱另一端与第二夹紧爪螺纹配合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所使用的定位夹紧装置结构简单,夹紧工件和取出工件的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人士调校,并且夹紧过程中自动将待加工的产品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减小了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了加工精度。为模锻叶片集成加工提供了保障。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与工件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尾座的剖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第二装夹装置的局部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加工装置和第二加工装置,所述第一加工装置设置在左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尾座1,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转台2,所述尾座1和转台2设置在工作台4上,所述工作台4与尾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垫板3-1,所述工作台4与转台2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垫板3-2,所述尾座1和转台2之间装夹有汽轮机组叶片8,所述第一滑动垫板3-1与所述第二滑动垫板3-2用于加长工作台4的长度,满足汽轮机组叶片8的加工需要。如附图2所示,所述尾座1设置有主轴5,所述主轴5可以转动,所述主轴5中心设置有一个可伸缩的顶尖6,所述该顶件直径为30cm,锥度为60°,所述主轴5设置有第一固定盘7,所述第一固定盘7周向上设置有T型槽8,所述T型槽8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固定盘7上设置有四爪卡盘9,所述四爪卡盘9为现有设备,不再详细介绍。所述尾座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圆锥轴承10-1,滚珠轴承10-2和圆锥轴承10-3。所述主轴5远离所述四爪卡盘9一端设置有顶件装置,所述顶件装置包括螺母11和与之配合的螺纹顶杆12,所述主轴5内设置有贯穿的通孔13,所述螺纹顶杆12与顶尖6配合设置,转动所述螺纹顶杆12即可将顶尖6顶出主轴5,所述主轴5远离第一固定盘7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圆锁紧螺母14,所述圆锁紧螺母设置有轴承定位套15,所述轴承定位套15用于调节主轴5上轴承的间隙,所述顶尖6和主轴5间有和顶尖滑配合的过渡套16,所述过渡套16与顶尖6是易损件可更换。所述顶尖6结构便于定位安装汽轮机组叶片。如附图1所述,所述转台2内设置有一个伺服电机,所述转台2一侧设置有安装盘17,所述安装盘17转动连接有第二装夹装置。如图3和4所述,所述第二装夹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顶尖18-1和第二定位顶尖18-2,第一定位顶尖18-1不可以前后调节长度,所述第二定位顶尖18-2可以调节长度,所述第二定位顶尖18-2带有一个调节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加工装置和第二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装置设置在左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尾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转台,所述尾座和转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与尾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垫板,所述工作台与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垫板,所述尾座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可以转动,所述主轴中心设置有一个可伸缩的顶尖,所述主轴设置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周向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置有四爪卡盘,所述尾座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圆锥轴承,滚珠轴承和圆锥轴承。/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包括第一加工装置和第二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装置设置在左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设置在右侧,所述第一加工装置包括尾座,所述第二加工装置包括转台,所述尾座和转台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与尾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垫板,所述工作台与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垫板,所述尾座设置有主轴,所述主轴可以转动,所述主轴中心设置有一个可伸缩的顶尖,所述主轴设置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周向上设置有T型槽,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置有四爪卡盘,所述尾座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圆锥轴承,滚珠轴承和圆锥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组叶片型面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远离所述四爪卡盘一端设置有顶件装置,所述顶件装置包括螺母和与之配合的螺纹顶杆,所述主轴内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螺纹顶杆与顶尖配合设置,转动所述螺纹顶杆即可将顶尖顶出主轴,所述主轴远离第一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圆锁紧螺母,所述圆锁紧螺母设置有轴承定位套,所述轴承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德源机械制造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