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06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包括:左端母线单元、右端母线单元和外壳连接组件;左端母线单元和右端母线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顶部盖板和接电铜排;壳体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沿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延伸的T型槽;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右端贯穿口与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左端贯穿口正对相抵,使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连通,外壳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螺栓,连接条配合设置于T型槽中,且连接条的左端位于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连接条的右端位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本申请解决了如何实现母线单元的拼接结构更加简洁的同时降低母线单元之间拼接部位的负担的技术问题。

A kind of straight line splicing bus comb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
本申请涉及母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作为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插接式母线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电缆相比,插接式母线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了母线两端部连接处及分线口插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在母线槽中使用了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插接母线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每个母线单元的插接紧固实现的,相对于传统的电缆来说插接母线的馈电、安装和检修都更为方便。然而,由于一般由若干母线单元拼合连接而成,每个母线单元之间拼接结构或过于复杂、或外设的用于拼接的机构过大过重,增加了母线单元拼接部位的负担,因此如何实现母线单元的拼接结构更加简洁的同时降低母线单元之间拼接部位的负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置,解决如何实现母线单元的拼接结构更加简洁的同时降低母线单元之间拼接部位的负担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包括:左端母线单元、右端母线单元和外壳连接组件;所述左端母线单元和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顶部盖板和接电铜排;所述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侧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前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后部边缘固定连接,使所述壳体内部形成顶部开口、左右贯通的壳体容置腔,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沿所述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延伸的T型槽;所述接电铜排沿所述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置腔的底面上;所述顶部盖板盖设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右端贯穿口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左端贯穿口正对相抵,使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连通,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右端部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左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所述外壳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螺栓,所述连接条配合设置于所述T型槽中,且所述连接条的左端位于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所述连接条的右端位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所述连接条的左端和右端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配合设置于所述螺纹孔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的材质为钢材。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的横截面为矩形。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的左端和右端的螺纹孔均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铜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和连接器导体;所述连接器外壳内部设置有底部开口、左右贯通的连接器容置腔;所述连接器导体卡设于所述连接器容置腔中,所述连接器导体上设置有底部开口、左右贯通的铜排连接槽,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右端部和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左端部分别卡设于所述铜排连接槽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外壳为硬质塑胶壳体。进一步的,所述铜排连接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抵紧所述接电铜排的两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接电铜排通过铜排夹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上,所述铜排夹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所述接电铜排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夹体和所述下夹体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转接盒;所述转接盒设置有左右贯通的内腔,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右端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左端的相抵处设置于所述内腔中。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盖板又多块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拼接的盖板单元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包括:左端母线单元、右端母线单元和外壳连接组件;左端母线单元和右端母线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顶部盖板和接电铜排;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前侧板的底部边缘与底板的前部边缘固定连接,后侧板的底部边缘与底板的后部边缘固定连接,使壳体内部形成顶部开口、左右贯通的壳体容置腔,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沿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延伸的T型槽;接电铜排沿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固定设置于壳体容置腔的底面上;顶部盖板盖设与壳体的顶部;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右端贯穿口与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左端贯穿口正对相抵,使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连通,左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右端部与右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左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外壳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螺栓,连接条配合设置于T型槽中,且连接条的左端位于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连接条的右端位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连接条的左端和右端上均设置有螺纹孔,螺栓配合设置于螺纹孔中。本申请中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左端母线单元与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底面上均开设有T型槽,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右端贯穿口与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左端贯穿口正对相抵,使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连通,本申请还设置有外壳连接组件,外壳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螺栓,连接条配合设置于T型槽中,且连接条的左端位于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连接条的右端位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连接条的左端和右端上均设置有螺纹孔,螺栓配合设置于螺纹孔中,从而通过螺栓、连接条、T型槽的配合,使连接条固定于T型槽中,又由于连接条的左端位于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连接条的右端位于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使得左端母线单元与右端母线单元通过连接条便可进行连接,连接结构简洁、重量轻,不会给左端母线单元和右端母线单元的连接部位增加称重的负担,且连接过程简单、连接的稳定性优异,连接结构几乎不占用空间,解决了如何实现母线单元的拼接结构更加简洁的同时降低母线单元之间拼接部位的负担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的外部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的底面的局部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铜排连接器的截面图;其中,附图标记为:左端母线单元1、右端母线单元2、外壳连接组件3、壳体4、顶部盖板5、接电铜排6、前侧板7、后侧板8、底板9、壳体容置腔10、T型槽11、盖板单元12、铜排连接器13、连接条14、螺栓15、连接器外壳16、连接器导体17、连接器容置腔18、铜排连接槽19、凸起20、固定安装板21、铜排夹22、上夹体23、下夹体24、转接盒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端母线单元、右端母线单元和外壳连接组件;/n所述左端母线单元和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顶部盖板和接电铜排;/n所述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侧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前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后部边缘固定连接,使所述壳体内部形成顶部开口、左右贯通的壳体容置腔,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沿所述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延伸的T型槽;/n所述接电铜排沿所述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置腔的底面上;/n所述顶部盖板盖设与所述壳体的顶部;/n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右端贯穿口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左端贯穿口正对相抵,使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连通,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右端部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左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n所述外壳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螺栓,所述连接条配合设置于所述T型槽中,且所述连接条的左端位于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所述连接条的右端位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所述连接条的左端和右端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配合设置于所述螺纹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端母线单元、右端母线单元和外壳连接组件;
所述左端母线单元和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顶部盖板和接电铜排;
所述壳体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侧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前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后部边缘固定连接,使所述壳体内部形成顶部开口、左右贯通的壳体容置腔,所述底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沿所述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延伸的T型槽;
所述接电铜排沿所述壳体容置腔的贯通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容置腔的底面上;
所述顶部盖板盖设与所述壳体的顶部;
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右端贯穿口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壳体的左端贯穿口正对相抵,使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连通,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右端部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接电铜排的左端部通过铜排连接器连接;
所述外壳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条和螺栓,所述连接条配合设置于所述T型槽中,且所述连接条的左端位于所述左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所述连接条的右端位于所述右端母线单元的T型槽内,所述连接条的左端和右端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配合设置于所述螺纹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材质为钢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横截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拼接母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刘琨郭志军李一泉陈桥平刘世丹王育学朱晓华王增超吴梓亮索江镭邓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