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03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29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背光源和电子设备,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的出光面,用于将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导入导光板,并从出光面上射出;发光条,发光条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发光条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发光单元和位于两个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的体积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体积;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第一区域和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第一区域射出,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第二区域射出,且第一区域的亮度均匀度与第二区域的亮度均匀度满足预设均匀度条件。

Backligh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和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显示器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加快。目前,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两大类。其中,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和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源。背光源主要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灯条和导光板。LED灯条发出的光由导光板的侧面射入导光板,导光板将侧面入射的光均匀的传导至导光板的出光面,使得光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然后进入显示面板。相关技术中,但是一些电子设备在显示时,在角落可能形成有暗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源和电子设备。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的出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出光面上射出;发光条,所述发光条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发光条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发光单元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体积;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区域射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区域射出,且所述第一区域的亮度均匀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亮度均匀度满足预设均匀度条件。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包括:第一入光面及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邻的第二入光面;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内并从所述第二区域射出;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内并从所述第一区域射出。可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背面壳体,包括:背面及与所述背面连接的侧面;所述导光板,铺设在所述背面壳体内;所述发光条,安装在所述背面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侧面上;所述导光板,在平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所述背面壳体设置有所述发光条的侧面,在平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可选地,在垂直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厚度;和/或,在平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长度。可选地,在平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长度为0.9至1.2毫米,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长度为2.5至3.5毫米。可选地,在垂直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厚度为0.6至0.8毫米,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厚度为0.8至1.0毫米。可选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0度,且小于45度。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可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为0.6至1.0毫米;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间距为0.8至1.0毫米。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具有设置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显示屏,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通过所述开口显露;如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背光源,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背光。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背光源的发光条中包括两种发光单元,即位于两端的第一发光单元和位于两个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的体积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体积,且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导光板出光面的第一区域射出,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导光板出光面的第二区域射出,第一区域的亮度均匀度和第二区域的亮度均匀度满足预设均匀度条件,降低了由于导光板和背面壳体四周设置了倒角区域导致空间减小,以至于无法容纳体积较大的第二发光单元,通过体积较小的第一发光单元的引入,相对于在倒角区域位置处不设置发光单元,减少了因为倒角区域发光单元缺失导致的导光板上出现暗斑的几率,提高了背光源射出的光的均匀性,提高了显示效果。此外,在发光条中,在不影响发光条中第二发光单元布局的情况下,将体积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单元设置在两端,与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源设计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源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背光源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背光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源10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背光源10包括:发光条11、导光板12和背面壳体13,导光板12设置在背面壳体13内,发光条11设置在背面壳体13朝向导光板12的入光面的侧面上,发光条11包括多个(例如,15个)相同的发光单元111。其中,背面壳体13的背面和导光板12的出光面呈倒角矩形。发光条11发射的光由位于导光板12侧面的入光面射入导光板12,导光板12将从入光面入射的光传导至出光面上,从导光板12射出的光进入显示面板。参照图1所示,为了追求电子设备的美观,电子设备的背面壳体13和导光板12的出光面设置为具有圆弧形倒角的矩形,会减小在背面壳体13与导光板12之间用于设置发光条的空间,尤其是在背面壳体13的倒角区域与导光板12的倒角区域之间,背面壳体13的倒角区域与导光板12的倒角区域之间提供的容纳空间不足以容纳一个发光单元111。在平行发光条的方向上,导光板12入光面的宽度大于发光条的宽度,使得发光条11入射导光板12入光面的倒角区域的光量小于发光条11入射导光板12平行发光条设置的入光面区域的光量。因此,发光条11发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的出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出光面上射出;/n发光条,所述发光条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发光条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发光单元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体积;/n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区域射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区域射出,且所述第一区域的亮度均匀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亮度均匀度满足预设均匀度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的出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导入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出光面上射出;
发光条,所述发光条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发光条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发光单元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第二发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体积;
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包括: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区域射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区域射出,且所述第一区域的亮度均匀度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亮度均匀度满足预设均匀度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包括:第一入光面及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邻的第二入光面;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二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内并从所述第二区域射出;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入光面入射到所述导光板内并从所述第一区域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
背面壳体,包括:背面及与所述背面连接的侧面;
所述导光板,铺设在所述背面壳体内;
所述发光条,安装在所述背面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侧面上;
所述导光板,在平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
所述背面壳体设置有所述发光条的侧面,在平行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