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丽生专利>正文

一种防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8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床,它包括床体和床体一端的顶盖和设置于床体底面的位移传感器和报警器,床体与顶盖内壁上设置有抗震绗架体系,床体内设置有支架、床垫板与传力杆可控制顶盖的锁定和自由下落,当地震发生时,熟睡的人接收到地震信号后迅速操纵顶盖下落装置,使顶盖自由下落,将人体置于一长方体刚体结构中免受伤害。同时当顶盖与床体关闭时由于床尾与顶盖之间留有一空隙,可保证床体内透气性,并且震后人可从间隙中爬出自救。(*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震床,特别是强烈地震发生时,能保证睡眠中人的生命安全。地震是目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仍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位。如何预防、减少地震对人类的伤害,是人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据心理学和医学研究得知人在睡眠状态的感知力、判断力和动作敏捷程度较差,而且现在的家庭用床,一般都是敞口床,没有防震措施,这样当夜晚地震来临时就对人类构成了更大威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震床,它在普通床的基础上增加了防震设施,不仅安全适用而且美观大方,尤其保证了睡眠中人的生命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震床,包括床体和床体一端由转轴、合页联接的顶盖和设置于床体底面的位移传感器和报警器;床体与顶盖内壁设置有框架结构组成的抗震绗架体系;床体内设有 形状支架,支架上部装配有床垫板,床垫板可在床体给定空间内下落,支架下部通过钢绳索和顶端的圆弧形钩片与中间的滑脱器相连,滑脱器中间镶嵌有一圆钢,圆钢一端装配在床底板套环内,另一端在床头侧弯曲竖直向上并连接有钢绳索,钢绳索通过位于床底板的定滑轮与床体外侧床板凹槽内的拉环相连;床垫板底面靠近床头一侧横向设有与床垫板固定联接的圆钢,圆钢两顶端装配有两个圆环;传力杆一端与顶盖固定联接,另一端位于圆环内,传力杆可绕床体与顶盖的联接轴旋转;床体与顶盖关闭时,顶盖短于床体使床体尾部与顶盖之间有一空隙。床头端部床底板上与顶盖两侧壁对应处设置有活塞管,活塞通过活塞杆与顶盖两侧的钢绳索连接,床头端部设置有贮备空间。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在普通床体的基础上增加了顶盖和位移传感器及报警器,并且在顶盖、床体内壁上设置有抗震绗架体系,床体内设置的支架、床垫板和传力杆可控制顶盖的锁定和自由下落,因此能使睡眠中的人及时地接收到地震位移信号并迅速采取措施操纵顶盖下落装置,使顶盖自由下落,将人体置于一长方体刚体结构中,人在其中免受伤害。同时当床体与顶盖关闭时,床尾与顶盖之间留有一空隙,可保证床体内透气性,并且震后人可以从间隙中爬出自救。以下结合附图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实用专利技术床垫板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专利技术滑脱器卡紧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专利技术滑脱器滑脱状态结构示意图由图1所示,一种防震床包括床体(1)和床体(1)一端由转轴、合页联接的顶盖(2)和设置于床体(1)底面的位移传感器(3)和报警器(4);床体(1)与顶盖(2)内壁设置有框架结构组成的抗震绗架体系(5),床体(1)内设置有 形支架(6),支架(6)上装配有如图2所示床垫板(7),床垫板(7)可在床体(1)内给定空间内下落,支架(6)下部通过钢绳索(8)和顶端的圆弧形钩片(9)与中间的滑脱器(10)相连,滑脱器(10)中间镶嵌有一圆钢(11),圆钢(11)一端装配在床底板的套环内,另一端在床头侧弯曲竖直向上并连接有钢绳索(12),钢绳索(12)通过床底板的定滑轮(13)与床体(1)外侧床板凹槽内的拉环(14)相连。如图2所示床垫板(7)底面位于床头侧横向设有与床垫板(7)固定联接的圆钢(15),圆钢(15)两端装置有两个圆环(16),图1中的传力杆(17)一端与顶盖(1)固定联接,另一端位于圆环(16)内,传力杆(17)可绕床体(1)和顶盖(2)的联接轴旋转,并可带动顶盖(2)旋转。为了防止顶盖(2)下落速度过快,伤害人体,床头端部底板上与顶盖(2)两侧壁对应处设置有活塞管(18),活塞通过活塞杆(19)与顶盖(2)两侧壁内钢绳索(20)连接。为了便于自救和求救,在床头端部设置有贮备空间(21),其中可放入保质期较长的食品罐头等来维持生命。亦可放入铁锹、钢棍和喇叭等救助器具进行求救或自救。传力杆(17)一端与顶盖(2)固定联接,所以传力杆(17)转动时可带动与其同轴顶盖(2)旋转,传力杆(17)另一端位于圆环(16)内,在日常状态下,由于床垫板(7)处于稳定状态,故床垫板(7)不会通过圆环(6)推动传力杆(17)运动,即传力杆(17)不会带动顶盖(2)旋转。传力杆(17)在日常状态下起到锁定作用。使防震床同普通床一样使用。当地震发生时,安装在床体(1)底面的位移传感器(3)摄取地震位移信号经警报器(4)变成音响信号唤醒熟睡的人,这时人只要将拉环(14)拉动,则通过钢绳索(12)使圆钢(11)转动,由于圆钢(11)镶嵌在滑脱器(10)中,所以滑脱器(10)也随之转动,当滑脱器旋转90°时,圆弧形钩片(9)脱离滑脱器(10),使支架(6)下部钢绳索(8)分离,则支架(6)下落,床垫板(7)也随之下落,这样床垫板(7)通过圆环(16)推动传力杆(17)运动,则传力杆(17)带动顶盖(2)旋转下落,在顶盖(2)下落到一定角度时,活塞管(18)发挥作用,活塞通过活塞杆(19)和顶盖(2)两侧的钢绳索(20)使顶盖(2)缓慢下落避免速度过快对人体的伤害,最终完成顶盖(2)与床体(1)闭合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防震床,以床体为主,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床体一端由转轴、合页联接的顶盖和设置于床体底面的位移传感器和报警器;床体与顶盖内壁设置有框架结构组成的抗震桁架体系;床体内设有形状支架,支架上部装配有床垫板,床垫板可在床体给定空间内下落,支架下部通过钢绳索和顶端的圆弧形钩片与中间的滑脱器相连,滑脱器中间镶嵌有一圆钢,圆钢一端装配在床底板套环内,另一端在床头侧弯曲竖直向上并连接有钢绳索,钢绳索通过位于床底板的定滑轮与床体外侧床板凹槽内的拉环相连;床垫板底面靠近床头一侧横向设有与床垫板固定联接的圆钢,圆钢两顶端装配有两个圆环;传力杆一端与顶盖固定联接,另一端位于圆环内,传力杆可绕床体与顶盖的联接轴旋转;床体与顶盖关闭时,顶盖短于床体使床体尾部与顶盖之间有一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床头端部床底板上与顶盖两侧壁对应处设置有活塞管,活塞通过活塞杆与顶盖两侧的钢绳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床头端部设置有贮备空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床,它包括床体和床体一端的顶盖和设置于床体底面的位移传感器和报警器,床体与顶盖内壁上设置有抗震绗架体系,床体内设置有支架、床垫板与传力杆可控制顶盖的锁定和自由下落,当地震发生时,熟睡的人接收到地震信号后迅速操纵顶盖下落装置,使顶盖自由下落,将人体置于一长方体刚体结构中免受伤害。同时当顶盖与床体关闭时由于床尾与顶盖之间留有一空隙,可保证床体内透气性,并且震后人可从间隙中爬出自救。文档编号A47C17/00GK2367162SQ9821787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9日专利技术者付明军, 武丽生 申请人:武丽生, 付明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床,以床体为主,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床体一端由转轴、合页联接的顶盖和设置于床体底面的位移传感器和报警器;床体与顶盖内壁设置有框架结构组成的抗震桁架体系;床体内设有“*”形状支架,支架上部装配有床垫板,床垫板可在床体给定空间内下落,支架下部通过钢绳索和顶端的圆弧形钩片与中间的滑脱器相连,滑脱器中间镶嵌有一圆钢,圆钢一端装配在床底板套环内,另一端在床头侧弯曲竖直向上并连接有钢绳索,钢绳索通过位于床底板的定滑轮与床体外侧床板凹槽内的拉环相连;床垫板底面靠近床头一侧横向设有与床垫板固定联接的圆钢,圆钢两顶端装配有两个圆环;传力杆一端与顶盖固定联接,另一端位于圆环内,传力杆可绕床体与顶盖的联接轴旋转;床体与顶盖关闭时,顶盖短于床体使床体尾部与顶盖之间有一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明军武丽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丽生付明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