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82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除尘装置,包括出线轮、导线轮一、拉丝机构、喷淋机构、烘干机构、收线轮、导线轮二、除尘机构和机罩,所述出线轮和收线轮分设在机罩的两端外侧,所述导线轮一和导线轮二设置于机罩内部用于引导线缆进入拉丝机构,所述除尘机构设置在拉丝机构的出口端,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旋风组件、外壳体和出风管,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大端靠近拉丝机构的圆锥形内筒体,所述旋风组件和出风管均设置在圆锥形内筒体的大端,所述内筒体下侧设置有导尘口,所述外壳体下侧设置有排尘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对拉丝处理后的线缆实现高效除尘,安全可靠的线缆除尘装置。

A cable ded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丝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拉丝机也被叫做拔丝机、拉线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金属拉丝机属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由钢材生产厂家生产运输至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现有的拉丝机拉丝不够均匀,拉丝质量较低,且在拉丝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粉尘细屑,影响后续的线缆生产和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对拉丝处理后的线缆实现高效除尘,安全可靠的线缆除尘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缆除尘装置,包括出线轮、导线轮一、拉丝机构、喷淋机构、烘干机构、收线轮、导线轮二、除尘机构和机罩,所述出线轮和收线轮分设在机罩的两端外侧,所述导线轮一和导线轮二设置于机罩内部用于引导线缆进入拉丝机构,所述除尘机构设置在拉丝机构的出口端,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旋风组件、外壳体和出风管,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大端靠近拉丝机构的圆锥形内筒体,所述旋风组件和出风管均设置在圆锥形内筒体的大端,所述内筒体下侧设置有导尘口,所述外壳体下侧设置有排尘口。进一步地,所述旋风组件和出风管之间的夹角为60-90度。进一步地,所述圆锥形内筒体的母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进一步地,所述导尘口位于内筒体的大端,且导尘口沿着靠近拉丝机构的方向倾斜45度。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在拉丝机构的出口端设置有除尘机构,除尘机构采用旋风除尘,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除尘效果显著;还在除尘机构后设置喷淋机构,冷却线缆的同时进一步除尘,保证除尘彻底,不影响后续生产和加工质量,安全可靠,高效环保,制造成本低,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除尘机构的正面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除尘机构的侧视图;其中,1、出线轮;2、导线轮一;3、拉丝机构;4、喷淋机构;5、烘干机构;6、收线轮;7、出水口;8、除尘机构;81、旋风组件;82、内筒体;83、外壳体;84、排尘口;85、导尘口;86、出风管;9、导线轮二;10、机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描述中,为了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特征所使用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前”、“后”、“上”、“下”、“顶部”、“底部”、“内”、“外”等均是按照本技术的附图方位而言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除尘装置,包括出线轮1、导线轮一2、拉丝机构3、喷淋机构4、烘干机构5、收线轮6、导线轮二9、除尘机构8和机罩10,出线轮1和收线轮6分设在机罩10的两端外侧,导线轮一2和导线轮二9设置于机罩10内部用于引导线缆进入拉丝机构3,除尘机构8设置在拉丝机构3的出口端。如图2和图3所示,除尘机构8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线缆通过的通道,除尘机构8包括旋风组件81、外壳体83和出风管86,外壳体83内设有大端靠近拉丝机构3的圆锥形内筒体82,圆锥形内筒体82的母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30度,内筒体82的圆锥形大端直径是小端直径的三倍;旋风组件81和出风管86均设置在圆锥形内筒体82的大端,旋风组件81和出风管86之间的夹角为60-90度。内筒体82下侧设置有导尘口85,导尘口85位于内筒体82的大端处,且导尘口85沿着靠近拉丝机构3的方向倾斜45度,方便粉尘更顺畅的通过。外壳体83下侧设置有排尘口84,外壳体83下侧呈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底部开设有排尘口84,排尘口84下方放置有集尘槽,用于收集粉尘。采用这种除尘结构,旋风组件81的气体在内筒体82中起旋产生旋转气流,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向外壁,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内壁面下滑至底部并从导尘口85落入外壳体83的底部,沿外壳体83的底部内壁下滑最终从排尘口84排出进入集尘槽中。本实施例的喷淋机构4位于拉丝机构3和烘干机构5之间,喷淋机构4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机罩10内部的喷淋管,喷淋管上设有多个喷嘴,从上往下喷出水雾对线缆进行冷却;同时带走线缆上经除尘处理后余下不多的粉尘,实现进一步除尘,保证除尘彻底。本实施例的烘干机构5设置在机罩10的内部出口端,用于对拉丝完成并冷却处理后的线缆进行烘干操作,具体地,烘干机构5内设有用于线缆通过的管道,管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管道的外侧设有用于加热的电阻丝;烘干机构5还包括吹风机,吹风机通过通风管与烘干机构5内部的管道相通。烘干机构5工作时,电阻丝加热,吹风机吹出的风通过通风管进入烘干机构5内部,经过加热电阻丝形成热风,快速蒸发线缆上的水分,烘干效率更高。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线轮(1)、导线轮一(2)、拉丝机构(3)、喷淋机构(4)、烘干机构(5)、收线轮(6)、导线轮二(9)、除尘机构(8)和机罩(10),所述出线轮(1)和收线轮(6)分设在机罩(10)的两端外侧,所述导线轮一(2)和导线轮二(9)设置于机罩(10)内部用于引导线缆进入拉丝机构(3),所述除尘机构(8)设置在拉丝机构(3)的出口端,所述除尘机构(8)包括旋风组件(81)、外壳体(83)和出风管(86),所述外壳体(83)内设有大端靠近拉丝机构(3)的圆锥形内筒体(82),所述旋风组件(81)和出风管(86)均设置在圆锥形内筒体(82)的大端,所述内筒体(82)下侧设置有导尘口(85),所述外壳体(83)下侧设置有排尘口(8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线轮(1)、导线轮一(2)、拉丝机构(3)、喷淋机构(4)、烘干机构(5)、收线轮(6)、导线轮二(9)、除尘机构(8)和机罩(10),所述出线轮(1)和收线轮(6)分设在机罩(10)的两端外侧,所述导线轮一(2)和导线轮二(9)设置于机罩(10)内部用于引导线缆进入拉丝机构(3),所述除尘机构(8)设置在拉丝机构(3)的出口端,所述除尘机构(8)包括旋风组件(81)、外壳体(83)和出风管(86),所述外壳体(83)内设有大端靠近拉丝机构(3)的圆锥形内筒体(82),所述旋风组件(81)和出风管(86)均设置在圆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俊彪史行波蒋少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旭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