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泥器,其包括封盖,上套筒、连接盖,下套筒、采样头、重力锤、拉杆和取样管,封盖与上套筒、连接盖、下套筒、采样头依次设置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重力锤设在上套筒内可往复运动,拉杆可滑动地穿过封盖的孔与重力锤固定连接,下套筒内设置取样管,下套筒的第一端与取样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采样头包括若干导流叶片结构,若干导流叶片结构沿采样头的第二端的周边相接触的分布,采样头的第一端与下套筒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接盖内设置实心材料层,实心材料层包括与重力锤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层,重力锤的底部设置有与磁性材料层形状相同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采集器便于携带,适合对深水区域的底泥样品的采集。
A dred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泥器
本技术属于环境监测及研究、治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采泥器。
技术介绍
在环境监测及研究、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湖泊、海底的区域沉积物进行监测,目的是研究沉积物各层次的化学成分和底栖生物在泥中的垂直分布状况,需要用到重力柱状采泥器进行柱状的采集,确保不打乱沉积物的自然层次。传统的重力柱状采泥器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将采泥器直接插到沉积物中,由于采泥器自身重量的限制,能够采集的深度有限,只能采集浅层的沉积物,不适合深水区域的研究样品采集使用,而且传统的重力采泥器过于沉重,放置在船上会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采泥器。具体地,本技术提供能够顺利的进入深海水域中作业且便于携带的采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泥器,包括封盖,上套筒、连接盖,下套筒、采样头、重力锤、拉杆和取样管,所述封盖与上套筒、连接盖、下套筒、采样头依次设置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重力锤设在上套筒内可往复运动,所述拉杆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封盖的孔与所述重力锤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筒内设置取样管,所述下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取样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采样头包括若干导流叶片结构,若干所述导流叶片结构沿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的周边相接触的分布,所述采样头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套筒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盖内设置实心材料层,所述实心材料层包括与所述重力锤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层,所述重力锤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磁性材料层形状相同的凹槽。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任意一个所述导流叶片结构与采样头的第二端可旋转的连接,旋转的角度为预定角度,当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在下方时,若干所述导流叶片结构之间形成闭合面,其中,所述预定角度为0~90度。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任意一个所述导流叶片结构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相互配合接触;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叶片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导流叶片结构分别通过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可旋转的连接,当所述采样头第二端在下方时,所述第一叶片的主体和第二叶片的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闭合面。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所述磁性材料层包括第一磁性材料层和第二磁性材料层,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层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层的横截面。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层的横截面,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层的高度。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所述第一磁性材料层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磁性材料层为圆柱体结构。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拉杆上设置有拉力装置,所述拉力装置作用于所述拉杆上带动所述重力锤往复运动。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封盖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拉力器和第二拉力器。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所述下套筒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刻度,所述下套筒的外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观察孔,所述刻度和所述多个观察孔的位置不重合。其中,上述采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还包括推泥杆,所述推泥杆的下端设置压板,所述压板的周长和所述取样管内周长相等,所述推泥杆的外侧面竖向设置多个测量孔。本技术的采泥器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便于携带,在对采泥器进行轻量化的同时,能够通过重力锤的往复运动形成对采泥器的冲击力,实现采泥器能够顺利的进入深海水域中作业,通过采样头的一端可形成具有承重功能的闭合面,实现在采集完成后将底泥样品完整的封存在取样管中,同时在将底泥样品取出时实现了对底泥样品的各个层的高度进行读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采泥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流叶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流叶片结构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推泥杆放置到取样管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封盖;11、第一拉力器;12、第二拉力器;2、上套筒;3、连接盖;31、实心材料层;311磁性材料层;3111、第一磁性材料层;3112、第二磁性材料层;4、下套筒;41、刻度;42、观察孔;5、采样头;51、导流叶片结构;511、第一叶片;512、第二叶片;513、第一卡接部;514、第二卡接部;6、重力锤;7、拉杆;71、拉力装置;8、取样管;9、推泥杆;91、压板;92、测量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一种采泥器,减轻了采泥器的重量,采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便于携带;通过利用拉杆带动重力锤做往复运动对采泥器不断施加冲击力的设计,实现采泥器能够采集到深水域中的水底底泥以及水底更深层的底泥,特别适合对深水区域的底泥样品的采集。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采泥器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采泥器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采泥器包括封盖1,上套筒2、连接盖3,下套筒4、采样头5、重力锤6、拉杆7和取样管8,为了方便携带,本技术的采泥器的各个组件都可以设计为可拆卸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等,在使用时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螺纹固定连接即可使用,具体地,封盖1与上套筒2、连接盖3、下套筒4、采样头5依次设置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重力锤6设置在上套筒2内,拉杆7可滑动地穿过封盖1的孔与重力锤6固定连接,下套筒内设置取样管8,下套筒4的第一端与取样管8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采样头5包括若干导流叶片结构51,若干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沿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的周边相接触的分布,所述采样头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套筒4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其中,连接盖3内设置实心材料层31,实心材料层31包括与重力锤6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层311,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泥器包括封盖(1),上套筒(2)、连接盖(3),下套筒(4)、采样头(5)、重力锤(6)、拉杆(7)和取样管(8),/n所述封盖(1)与上套筒(2)、连接盖(3)、下套筒(4)、采样头(5)依次设置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重力锤(6)设在上套筒(2)内可往复运动,所述拉杆(7)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封盖(1)的孔与所述重力锤(6)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筒内设置取样管(8),所述下套筒(4)的第一端与所述取样管(8)可拆卸地固定连接;/n所述采样头(5)包括若干导流叶片结构(51),若干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沿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的周边相接触的分布,所述采样头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套筒(4)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n所述连接盖(3)内设置实心材料层(31),所述实心材料层(31)包括与所述重力锤(6)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层(311),所述重力锤(6)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磁性材料层(311)形状相同的凹槽(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泥器包括封盖(1),上套筒(2)、连接盖(3),下套筒(4)、采样头(5)、重力锤(6)、拉杆(7)和取样管(8),
所述封盖(1)与上套筒(2)、连接盖(3)、下套筒(4)、采样头(5)依次设置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重力锤(6)设在上套筒(2)内可往复运动,所述拉杆(7)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封盖(1)的孔与所述重力锤(6)固定连接,所述下套筒内设置取样管(8),所述下套筒(4)的第一端与所述取样管(8)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采样头(5)包括若干导流叶片结构(51),若干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沿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的周边相接触的分布,所述采样头的第一端与所述下套筒(4)的第二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盖(3)内设置实心材料层(31),所述实心材料层(31)包括与所述重力锤(6)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层(311),所述重力锤(6)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磁性材料层(311)形状相同的凹槽(6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与采样头的第二端可旋转的连接,旋转的角度为预定角度(α),当所述采样头的第二端在下方时,若干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之间形成闭合面,其中,所述预定角度(α)为0~9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包括第一叶片(511)和第二叶片(512),所述第一叶片(511)和所述第二叶片(512)之间相互配合接触;
所述第一叶片(511)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513),所述第二叶片(512)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514),所述导流叶片结构(51)分别通过第一卡接部(513)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冬梅,凌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容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