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农田景观分区的土壤新增采样点补充布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科学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农田景观分区的土壤新增采样点补充布设方法。
技术介绍
农田土壤采样是获取农田时空理化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在农田基础肥力调查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同地域范围、采样密度和频度的调查取样工作,已经积累了数量和分布等不同的农田基础数据。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的目标需求往往涉及动态更新农田土壤养分等理化特性数据,需要更新或补充采样调查。常规基于网格布点和“S”形的随机采样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只考虑农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壤类型等极少数因素,实践过程中主观性强。尤其是区域范围较大(如县域或以上范围)时,往往会造成明显的采样分布地域不平衡性。因此在这样的现状背景下,在动态更新的需求下,补充采样点平衡和优化农田采样需求迫切。区域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这些“自然禀赋”,以及区域性的农业种植模式、灌溉条件等各因素共同影响了农田的生产能力或农田景观分区。传统的采样点布设方法忽视了农田景观分区对采样点布局的重要性,也直接影响了后续数据结果的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农田景观分区的土壤新增采样点补充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待采样区域预设和农田景观数据收集:预设多边形矢量数据集作为土壤待采样区,采集待采样区内现有采样点分布、地貌类型分区、地面高程、土壤类型、常年平均温度和常年降雨量、耕层质地、种植模式和土地利用数据;/nS2:定义和生成待采样区域农田格网:以待采样区域农田土地利用为基准图,根据所述农田土地利用范围内大小预设格网大小为L x L,生成格网,选取格网中心点落在农田土地利用上的网格作为农田格网,其包含的网格总数量远大于原有采样点和新增采样点的总和;/nS3:农田格网赋值:将待采样区域范围内的常年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农田景观分区的土壤新增采样点补充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待采样区域预设和农田景观数据收集:预设多边形矢量数据集作为土壤待采样区,采集待采样区内现有采样点分布、地貌类型分区、地面高程、土壤类型、常年平均温度和常年降雨量、耕层质地、种植模式和土地利用数据;
S2:定义和生成待采样区域农田格网:以待采样区域农田土地利用为基准图,根据所述农田土地利用范围内大小预设格网大小为LxL,生成格网,选取格网中心点落在农田土地利用上的网格作为农田格网,其包含的网格总数量远大于原有采样点和新增采样点的总和;
S3:农田格网赋值:将待采样区域范围内的常年平均温度、常年降雨量和地面高程通过栅格重采样关联对应到农田格网的每一个网格中,农田调查数据通过空间叠加和邻近分析提取并统一关联对应到农田格网的每一个网格中,农田调查数据包括土壤类型、耕层质地、地貌类型分区、种植模式;
S4:农田景观分区:将土壤类型、耕层质地、地貌类型分区、常年平均温度、常年降雨量、地面高程和种植模式作为变量输入,得到待采样区农田景观分区数据集;
S5:农田格网分区数据赋值:将S4中获得的农田景观分区与农田格网进行空间叠加,将分区信息赋值到农田格网中,得到具有农田景观分区的农田格网;
S6:各分区中补充新增采样点的确定:以农田格网为基准,
S61:各分区中空间独立图斑不存在现有采样点条件下需新增补充的采样点:若分区中任意空间独立图斑不包含现有任一采样点,随机选取所述图斑中任意一个网格中心点作为新增采样点;
S62:各分区中现有采样点数量达到采样密度均衡需新增补充的采样点:根据各分区中已有采样点密度序列,设定一阈值,所述采样点密度包括分区样点数和分区面积,高于所述阈值的分区不需要补充新增采样点,低于所述阈值的分区需要补充新增采样点;需要补充采样点的分区和新增补充样点数量确定后,从所述分区中不包含已有采样点的网格(含S61中新增)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勋飞,麻万诸,任周桥,陈晓佳,吕晓男,费徐峰,龙文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